百二关河:成语详解
读音
bǎi èr guān hé
含义
“百二”原指一百的二倍,即二百,后引申为“险要之地”;“关”指关隘,“河”指河流。“百二关河”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多用于形容山河险固的军事要地。
典故
- 《史记·高祖本纪》:刘邦曾评价关中地区:“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意指秦国凭借险要地势,能以少数兵力抵御强敌。
- 《后汉书·隗嚣传》:“陇坻虽小,据秦之旧,表里山河,百二之固。”形容陇山一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 唐代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百二关河,一朝瓦解。”讽刺武则天统治下,原本坚固的江山迅速崩溃。
近义词
- 山河表里:形容地势险要,内外皆有屏障。
- 金城汤池:比喻防守坚固的城池。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 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反义词
- 一马平川:形容地势平坦,无险可守。
- 四战之地:指四面受敌、无险可据的地区。
- 门户洞开:比喻防守薄弱,敌人可轻易进入。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这座古城有“百二关河”之称,敌人很难攻进来。
- 小学高年级:古代将军常选择“百二关河”之地扎营,以抵御外敌。
- 初中:潼关自古就是“百二关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 高中:历史上许多王朝凭借“百二关河”之险,得以偏安一隅。
- 大学及以上:在冷兵器时代,“百二关河”的地形优势往往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 历史类文章:长安作为“百二关河”的核心,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 军事分析:现代战争虽不再依赖“百二关河”,但地形仍是战略考量的重要因素。
- 旅游介绍:华山以其险峻被誉为“百二关河”的典型代表。
- 小说描写:敌军望着眼前的“百二关河”,不得不放弃强攻的计划。
- 议论文:古代统治者重视“百二关河”,是因为它能提供天然屏障。
- 诗歌引用:“百二关河空锁钥,千秋霸业付东流。”
- 地理教材:中国许多山脉和河流构成“百二关河”,形成天然防线。
- 战争史:南宋凭借长江天险和“百二关河”,抵抗了蒙古军队多年。
- 成语接龙:“百二关河”之后可以接“河山带砺”。
- 历史剧台词:“此地乃‘百二关河’,敌军绝难突破!”
- 作文开头:站在长城上,我不禁想起“百二关河”的壮丽与沧桑。
- 辩论赛:古代“百二关河”的防御价值在现代战争中已大幅降低。
- 历史纪录片:函谷关是“百二关河”的象征,见证了无数战争风云。
- 地理考察报告:考察“百二关河”地形,有助于理解古代军事布局。
- 成语故事:老师讲解“百二关河”时,提到了刘邦和项羽的争霸历史。
错误用法
- 形容普通风景:✘ “这片草原真是百二关河啊!”(错误,应形容险要地势)
- 用于现代城市:✘ “北京作为首都,堪称百二关河。”(现代城市不适用此成语)
- 形容个人能力:✘ “他的防守像百二关河一样坚固。”(成语不用于比喻个人)
- 指代经济优势:✘ “这家公司市场地位稳固,如同百二关河。”(成语仅用于地理或军事)
- 误写为“百二山河”:✘ “百二山河”是错误写法,正确应为“百二关河”。
“百二关河”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智慧的体现,正确使用能增强语言的历史厚重感。
你可能感兴趣
古诗词中描写关的名句
本篇文章介绍了多篇古诗词中描写“关”的名句及其解析。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古代边关的雄浑壮丽,也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坚毅品质。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如边关景色、守边战士的戍边生涯、送别氛围、历史感慨等,阐述了“关”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的丰富内涵和文化意义。通过赏析这些诗词,可以深入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历史情怀。关不仅是地理上的重要节点,更是情感与文化的交汇点。
百二金瓯是什么意思 解析这个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及20个实用例句
“百二金瓯”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国家或地方富强、统一、完整无缺。源自古代中国的比喻,金瓯表示国家的疆土,百二强调数量多、国家强大稳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等古籍中。其近义词如固若金汤、国泰民安等,反义词则是分崩离析、国破家亡等。正确用法是形容国家或地方的富强和统一,错误用法包括用于个人或小团体、形容物品坚固程度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不当使用场景如小公司年会、描述家具坚固程度以及写作中的误用。
百二河山是什么意思 成语解析与运用指南 历史典故及例句详解
百二河山是一个成语,形容国家疆域辽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源自《史记·高祖本纪》,用以描述关中地区地势。该词汇含义包括国家的疆土广大和地势优越。其近义词有锦绣河山、广袤山河等,反义词包括残山剩水、荒山野岭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非地理概念或个人能力等。文章对百二河山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用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百二山川是什么意思 解析这个古代军事成语的历史典故与正确用法
"百二山川"是一个成语,形容地势险要、山川众多,用以描绘国家疆域辽阔和地势复杂。其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利用自然地理条件设防以保护领土。该成语常用于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在史记中有相关描述。其近义词包括千山万水、地势险要等,反义词为平坦无奇。然而,该成语常被误用或滥用,需根据语境正确使用。
百二山河是什么意思 成语典故解析与正确用法指南
“百二山河”是一个形容国家疆域辽阔、地势险要、易于防守的成语。源于古代军事战略思想,最早出自《左传·成公十六年》。该成语强调了国家山河的壮丽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常被用于形容国家的防御能力和地理优势。注意在使用时不宜滥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并避免与现代词汇混淆或引起误解。
历代诗人如何描绘北岳恒山的壮美 关于恒山的经典诗词赏析与名句解读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恒山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引用古诗词,展现了恒山的壮丽景象、神秘气息和文化底蕴。恒山作为五岳之一,自古以来便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关注和赞美,他们以诗词为载体,将恒山的雄伟壮丽、神秘幽深描绘得淋漓尽致。在这些诗词中,恒山的雄浑与秀美、自然与人文、与诗人心灵的对话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除此之外,恒山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古代帝王巡游、文人墨客题咏等,这些都为恒山增添了独特的魅力。通过对这些诗词的欣赏和品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与历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恒山在古诗词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赞美,其风采也在诗词中得以传承和发扬,成为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心中
表里山河是什么意思 这个成语的典故用法和3个常见错误解析
“表里山河”是一个成语,拼音为biǎo lǐ shān hé。它形容一个地方或国家的地理环境优越,具有天然的防御屏障,内外都有山川等自然障碍作为保护。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这个成语强调内外一致、表面和实质相符合,含有深刻的内涵。其近义词有内外如一、表里如一等,反义词有表里不一、虚应故事等。使用“表里山河”时需注意避免滥用语境、与近义词混用或断章取义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解释成语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方面,全面介绍了“表里山河”这一成语。
被山带河是什么意思 这个成语如何形容军事要地的地理优势
“被山带河”是一个成语,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其读音拼音为bèi shān dài hé,每个音节要注意声调。该成语源于古代军事战略,描述地形具有天然防御优势。其近义词有地势险要、险峻之地等,反义词为平原旷野、无险可守等。使用时要避免误用,不用于形容平坦地区或在非地形讨论主题中使用。
阻山带河是什么意思
阻山带河的读音阻山带河的读音为zǔ shān dài hé。阻山带河的含义阻山带河,指依山阻河而立,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它常被用来形容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军事战略上的优势。阻山带河的典故阻山带河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许多重要的关隘和要塞都位于这样的地形之中,如山脉和河流的交汇处,这样的地方往往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些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因此常常成为战争中的关键点。例如,在古代的战争中,有些城市或关口位于这样的地形之中,敌军难以攻破,而守军则可以利用地形优势进行防御。这些典故和出处都强调了阻山带河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阻山带河的近义词地势险要险峻之地依山傍水山水相依险
津关险塞是什么意思
“津关险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īn guān xiǎn sài,指的是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尤其是那些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的关口和边疆要塞,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该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文献和历史记载中。其近义词有要地要塞、咽喉要地等,反义词有平易近路、无险可守等。在使用时,需避免滥用场合、与其他成语混用、不恰当的语境以及错误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