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入律:祥瑞之兆的成语解析
读音
dōng fēng rù lǜ
含义
- 东:方位词,指东方,象征春天与生机。
- 风:自然现象,此处特指和煦的春风。
- 入:进入、符合。
- 律:音律、节律,引申为自然规律或和谐状态。
整体含义:形容春风和煦,万物和谐,多比喻太平盛世或吉祥征兆。古人认为东风顺应音律而生,是祥瑞的象征。
典故
-
《淮南子·天文训》:
“东风至而音律调。”
记载东风与音律相和,象征天地和谐。 - 《宋书·符瑞志》:
南朝宋时,朝廷将”东风入律”与”甘露降”并列,作为天下太平的吉兆。 - 唐代宫廷乐仪:
唐玄宗时期,太常寺以东风应律为祥瑞,创作《东风入律》乐章,用于祭祀大典。
近义词
- 海晏河清:比喻天下太平。
- 风调雨顺:形容气候适宜,农业丰收。
- 祥麟威凤:象征吉祥的珍稀事物。
- 国泰民安:国家安定,百姓安乐。
反义词
- 风雨如晦:比喻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
- 天灾人祸:自然灾害与人为灾祸并发。
-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时期的混乱景象。
- 民不聊生:百姓生活极端困苦。
例句
小学阶段:
- 春天来了,东风入律,校园里的花儿都开了。(三年级)
- 老师说”东风入律”是形容好天气的成语。(四年级)
中学阶段:
- 这幅《盛世图》中,画家以东风入律为意境,展现田园牧歌之美。(初一)
- 历史上贞观之治时期,可谓东风入律,万邦来朝。(初二)
- 论文中引用”东风入律”,论证唐代乐舞与自然崇拜的关系。(高一)
大学及以上:
-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暗合东风入律的天人感应思想。(艺术专业)
- 气候变化研究显示,厄尔尼诺现象会破坏东亚”东风入律”的节律。(地理专业)
文学创作:
- 东风入律时节,姑苏城外的茶山泛起新绿,采茶女的歌声与鸟鸣相应和。
- 故宫琉璃瓦上积雪初融,恍如东风入律的千年回响。
错误用法
- 气候描述错误:
❌ “台风过境后,竟有东风入律之感。”
(台风属灾害性天气,与祥和意境矛盾) - 时间错用:
❌ “寒冬腊月,北风呼啸,真是东风入律啊!”
(成语特指春风,与冬季无关) - 感情色彩误用:
❌ “考试失利后,我的心情如东风入律般舒畅。”
(成语不适用于个人情绪,需宏观场景) - 字面直译:
❌ “东边的风吹进了法律条文。”
(完全曲解成语的文化内涵) - 现代场景强行套用:
❌ “公司上市当天,老板说这是东风入律的好日子。”
(更适合传统文化语境,商业场景显突兀)
使用建议:该成语多用于文学描写、历史评论或对自然节律的哲学思考,现代口语中较少直接使用,可替换为”春和景明”等更通俗的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东风的诗词
关于东风的诗词(第1篇)关于东风的诗词一、东风诗篇东风诗作者:白居易(唐)东风解冻,蛰虫始振。渐觉芳草绿,春意满乾坤。解析:此诗描述了春天的到来,东风解冻,万物复苏,春意盎然。东风齐著力作者:李清照(宋)东风齐著力,余寒犹未了。忽闻啼鸟声,惊破桃花笑。解析:此诗以东风为引子,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桃花盛开,鸟语花香。二、含有东风的诗句春风吹开三千里,东风拂面满山青。——王安石(宋)解析:此句描绘了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的景象,东风拂面带来生机勃勃的春天。东风不为吹愁去,只向愁人耳畔来。——辛弃疾(宋)解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东风吹拂的感慨,虽然不能吹走忧愁,但依然在愁人的耳畔轻轻吹拂。东风夜放花千树
描写周瑜和赤壁写的诗词
描写周瑜和赤壁写的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周瑜与赤壁的古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赤壁怀古》作者:杜牧(唐)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之战》作者:李清照(宋)原文:赤壁矶头一片秋,东风古战场有高楼。吴师献策谁家子?丞相英雄棣直身。《赤壁吟》作者:苏泂(宋)原文:周郎曾此破曹公,赤壁名传万古雄。千载英雄何处去,江山如旧水东流。《赤壁怀古·周郎》作者:陈与义(宋)原文:周郎年少志气高,赤壁鏖兵破曹操。烈火飞灰映江面,东风一怒乾坤摇。二、诗词解析杜牧的《赤壁怀古》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烈场面和周瑜的智勇双全。首句“折戟沉沙铁未销”通过折断的战戟和
描写花蕾待放的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多首关于花蕾待放的古诗词的解析和赏析。文章通过解析王安石、杨万里、晏殊、朱熹、白居易等多位诗人的作品,生动地描绘了花蕾待放的情景,如“秾华才破香苞”,“整顿一枝梅,开未开”等诗句,都形象地表达了花蕾待放的羞涩与期待。此外,文章还引用了其他描写花蕾待放的诗词,如张九龄、王之涣、李清照等人的作品,虽然并非专门描写花蕾待放的景象,但也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了生命的美好与期待。这些古诗词中的形象和意境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对自然之美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关于暖风的诗词
关于暖风的诗词(第1篇)关于暖风的诗词一、诗词全文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解析:此诗描绘了春天阳光普照,暖风习习,一切生灵都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其中,“暖风熏得游人醉”一句特别写出了暖风的柔和与舒适。杜甫《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晚风犹能向人暖,心有所托知其谁。解析:诗中用“暖”字来描述晚风,突显出冬日过后的春天所带来的生机和希望,尽管何日能回家依然是个未知数。但那能向人温暖的晚风也给予了作者一份暖意。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解析:此诗
6句描写春天的经典古诗词 领略千年文人笔下的春色美景与自然哲思
六句古诗词里的春天:千年文心与自然之美的邂逅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自古以来就牵动着文人墨客的心弦。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描写春景春情的佳句不胜枚举。本文精选六句经典春之诗词,带您领略不同朝代诗人笔下的春日画卷。1.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南宋】朱熹《春日》 解析:理学大师朱熹以朴素语言道出春之本质。东风拂面之际,百花竞放、色彩斑斓的景象就是春天最好的代言。诗句展现了宋代文人"格物致知"的思维特点,从具体物象中领悟普遍真理。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解析:诗圣杜甫将春雨拟人化,"知时节"三字赋予自然以灵性。诗句精准捕捉了春季
关于倩字的诗词
关于倩字的诗词(第1篇)关于“倩”字的诗词一、诗词全文汉乐府《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倩女艳妆临水照,疑是花中双艳桃。”作者:汉乐府,朝代:汉解析:此诗描绘了罗敷的美丽,引得行人驻足欣赏,甚至忘却了劳作。其中“倩女艳妆”一句,以“倩”字形容女子美丽之态,形象生动。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多情郎,照影弄清波。倩女垂帘思,独坐对花酌。”作者:杜甫,朝代:唐解析:此诗写的是一位幽居空谷的佳人,她独自对花酌酒,垂帘思忆。其中“倩女垂帘思”一句,以“倩”字形容女子优雅的神态和深深的思念。晏殊《浣溪沙》:“一曲清溪绕画堂,红妆倩影入纱窗。月色朦胧映翠
关于借力的诗词
关于借力的诗词(第1篇)关于借力的诗词一、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宋·辛弃疾日近觚棱,秋渐满、高声唤起狂潮。试说向、一川蓑笠,未信吾曹。不信潼关飞箭急,旌旗未尽人先老。唤君来,一饮慰征鞍,留欢笑。山又水,情难舍。风复雨,心如约。叹归鸿尽处,暮云残照。须信西风不似此,青牛自是留真诀。浩无涯,宇宙借东风,追鹏鸟。【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朝代】南宋【解析】此词以“借力”为主题,借狂潮之波、潼关之箭、东风之力等自然之力,喻指借人之力、借情之深、借志之远。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与祝愿,同时也展现了词人自身的豪情壮志。整首词气势磅礴,情感深沉,是借力主题的经典之作。二、长
描写风雨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风雨的古诗词,分别从不同的篇目中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解析。这些古诗词以风雨为背景,描绘了不同的情景和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往事的思念、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虽然这些古诗词的描述方式和角度各有不同,但都富有艺术魅力,让人感受到风雨中的美丽和力量。文章通过分段描述每篇古诗词的主题和解析,展现了描写风雨古诗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人面东风
“东风人面”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原意形容春风和煦,人的面容分外美好,用于形容春天景色宜人或人的容貌美丽、风度翩翩。其源于古代诗词中对春天的描绘,典故并非具体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文学作品传承形成比喻意义。近义词包括春光明媚、花容月貌、风度翩翩等。反义词有秋风落叶、面目可憎、丑态百出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如分开使用“东风”和“人面”,并在恰当场合使用,以免造成误解。
东风浩荡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风浩荡”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其中,“东风浩荡”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或某种力量、气势的强大和宽广,也可以形容人面带笑容、精神饱满的样子。文章还提到了与该成语相关的文化意象和误用情况,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东风浩荡”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