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于一尊

定于一尊

读音

dìng yú yī zūn

含义

  • :确定、固定。
  • :在、从。
  • :唯一、统一。
  • :尊崇、权威。

整体含义:指某种思想、学说或权威被确立为唯一的标准,不容置疑或挑战。通常用于形容某种理论或人物被绝对化,成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典故

  1.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焚书坑儒”,以法家思想为唯一治国标准,排斥其他学说,可视为“定于一尊”的典型表现。
  2. 汉代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其他学派逐渐边缘化。
  3. 宋代理学:朱熹等理学家将儒家经典解释为唯一真理,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为标准答案,形成思想上的“定于一尊”。

近义词

  1. 独尊儒术:特指汉武帝时期以儒家为唯一正统思想。
  2. 唯我独尊:形容极端自负,认为只有自己最权威。
  3. 一家独大:指某种势力或思想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4. 不容置疑:强调某种观点或权威不可被挑战。

反义词

  1. 百家争鸣:指多种学说并存,自由辩论(如春秋战国时期)。
  2. 兼收并蓄:广泛吸收不同思想,不局限于单一标准。
  3. 多元并存:多种观点或文化平等共存。
  4. 各抒己见:鼓励不同意见的表达。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不能只“定于一尊”,要多动脑筋思考。(简单解释)
  2. 小学高年级:秦始皇“定于一尊”的做法,虽然统一了思想,但也限制了文化的发展。(历史联系)
  3. 初中:科学探索不能“定于一尊”,否则会阻碍创新。(学科应用)
  4. 高中:在学术研究中,如果“定于一尊”,很容易陷入教条主义的误区。(批判性思维)
  5. 大学及以上:后现代主义反对“定于一尊”的宏大叙事,主张多元视角。(哲学讨论)
  6. 历史评论:汉代“独尊儒术”政策使儒家思想“定于一尊”,影响了中国两千年的文化走向。
  7. 社会现象:某些权威媒体的话语权“定于一尊”,导致舆论缺乏多样性。
  8. 教育领域:考试答案“定于一尊”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9. 企业管理:老板的意见“定于一尊”,团队就会失去活力。
  10. 文化批评:艺术创作不应“定于一尊”,否则会失去生命力。
  11. 政治分析:极权体制往往要求思想“定于一尊”。
  12. 科技发展:如果技术路线“定于一尊”,可能错过更好的解决方案。
  13. 国际关系:霸权国家试图让全球规则“定于一尊”。
  14. 法律讨论:司法解释不能“定于一尊”,需考虑个案差异。
  15. 宗教研究:某些宗教教义“定于一尊”,排斥异端思想。
  16. 文学赏析:经典作品的解读不应“定于一尊”,读者可以有不同理解。
  17. 哲学思考:真理是相对的,“定于一尊”的认知方式值得反思。
  18. 经济学:市场理论不能“定于一尊”,不同学派各有贡献。
  19. 心理学:心理咨询方法不应“定于一尊”,需因人而异。
  20. 日常生活: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观点不必“定于一尊”,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错误用法

  1. 混淆对象:错误例句:“这家餐厅的招牌菜定于一尊,其他菜都不好吃。”(应改为“独树一帜”或“一枝独秀”)

    • 解析:“定于一尊”用于思想或权威,不适用于具体事物。
  2. 褒贬误用:错误例句:“张教授的学术观点定于一尊,深受学生推崇。”(若想表达正面意义,应改为“权威性高”)

    • 解析:成语本身带贬义,强调思想垄断。
  3. 滥用场景:错误例句:“比赛中他的表现定于一尊,轻松夺冠。”(应改为“一骑绝尘”)

    • 解析:不能用于形容个人能力或比赛结果。
  4. 字面误解:错误例句:“这座雕像定于一尊,显得非常庄严。”(误将“尊”理解为“雕像”)

    • 解析:“尊”指权威,而非具体物件。
  5. 过度扩展:错误例句:“互联网时代,信息不能再定于一尊。”(应改为“单一化”或“垄断化”)

    • 解析:成语特指思想或学说,不泛指信息。

你可能感兴趣

罢黜百家

罢黜百家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 chù bǎi jiā,指的是在思想、文化、学术等方面废除各种学派,只保留一种主流思想或学派。该成语强调思想、文化的统一和单一性,出自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时期。罢黜百家的典故包括古代独尊儒术的政策。近义词有一统天下、独尊一派等,反义词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然而,罢黜百家不应被用于极端的思想或行为,例如政治上对异见的打压和排斥。在日常交流中,应正确理解并避免滥用该成语,以免造成误解和争议。

历代诗人如何用诗词赞颂孔庙 探寻千年儒家文化的诗性记忆

千年文脉的圣殿回响:历代诗人笔下的孔庙在中国文化的星空中,孔庙犹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了华夏文明两千多年的精神航道。这座供奉"至圣先师"孔子的庙宇,不仅是儒家文化的物质载体,更是历代文人墨客抒发崇敬之情、寄托理想抱负的精神殿堂。从唐风宋韵到明清遗响,无数诗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对儒家思想、对中华文脉的深刻思考。唐代诗人刘沧在《经曲阜城》中写道:"三千弟子标青史,万代先生号素王。"这两句诗高度概括了孔子的历史地位与影响。"三千弟子"指孔子门下贤人七十二、弟子三千的盛况;"万代先生"则表明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崇高地位;"素王"一词尤为精妙,指虽无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的孔子。刘沧以简练的笔触,勾勒

关于儒的诗词

关于儒的诗词(第1篇)关于儒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下是我根据您的要求,整理的一些关于“儒”的古诗词,包括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词全文及解析诗词:《论语·雍也篇》作者:孔子及其弟子记录朝代:先秦儒士以仁为志,谦谦君子之德。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析:这是孔子在《论语》中表达儒家思想的重要篇章。孔子主张儒者以仁为本,不断提升个人品德与学识。他认为学识不是一时的追求,而需要长期持续的学习和领悟,以此来丰富自我和造福他人。诗词:《杂诗·遥记古人崇儒教》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儒教尊如山,古人慕圣道。砥柱立中行,立身崇高节。解析:陶渊明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儒家教育的尊重

关于孔庙的诗词

关于孔庙的诗词(第1篇)关于孔庙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有众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以下是根据“关于孔庙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出的几首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经《鲁颂·閟宫》原文:墠(yàn)彼南山,洋洋其泉。庙堂崔嵬,诸侯有之。乐则韶舞,中心不骄。我客憔悴,不知归期。作者:先秦朝代:周解析:诗中提到庙堂巍峨之景象,侧面描述了孔庙之庄严。二、杜甫《陪诸公见过》原文:猗猗秋水映长天,独酌无相知。幸从公子赏,聊复得心传。孔庙临官路,山庭近海田。作者:杜甫朝代:唐解析:此诗描绘了孔庙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以及诗人对孔庙的敬仰之情。三、韩愈《奉和虢公行道见寄》原文:

董仲舒 读后感

董仲舒 读后感(第1篇)董仲舒读后感董仲舒,一位古代的儒家大师,他的思想与学说对我而言,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初读时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读董仲舒的著作时,我被其流畅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所吸引。其语言质朴而又不失深度,他的思想独特且富有远见。尤其是他对于“天人合一”的观点,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他的观点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宇宙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整体性的思考方式让我受益匪浅。董仲舒的著作主要讲述了他的儒家思想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应用。他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认为人的行为应该遵循道德准则,这样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他也提出了“天人感应”的理论,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有着相互感应的关系,人

法无二门

法无二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ǎ wú èr mén,意为法理、教义或规则都是唯一的,没有其他门路或选择。它强调事物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常用来形容某种规则或道理的严格性。这一成语来源于佛教,强调佛法修行中只有一条正确的道路。法无二门强调了修行佛法必须遵循正确的道路和规则。在日常应用中,法无二门的含义具有多样性,并且在特定语境中有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使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中不应将法无二门误解为只有一种方法可行或绝对正确的观点,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法无二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循规则与道理。

500字读后感大学

《大学》读后感摘要《大学》作为古代儒家经典,深入阐述了儒家思想对于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重要观点。书中从格物致知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体现了儒家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的追求。阅读《大学》让我深受启发,深刻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意识到自身在社会责任中的位置。书中人物形象虽未具体描述,但通过其思想体系,我感受到了古代儒生的智慧和品德。阅读《大学》让我受益颇丰,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体系,还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启迪。这本书对我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学》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大学》作为古代经典的教育著作,以其独特的思想观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了我。全书主要围绕道德、教育、治国等方面的理念和思想展开,特别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书中提出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为人们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具体路径。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的人物所深深吸引,那些坚守道德原则、追求内心真诚和正直的人让我深感敬佩。他们通过不断的自我修炼,实现了内心的和谐与平静,同时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他们的性格发展和行为动机都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大学》的主题思想是道德教育和个人修养,这一思想在书中得到了深入的体现。通过阅读,我深刻领悟到,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修炼和学习,

论语新解 读后感

论语新解 读后感(第1篇)《论语新解》读后感初捧《论语新解》,我便被其深深吸引。这不是一部普通的注解书,而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中国古代经典的尝试。在我初读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对于古代经典解读的独特视角和深度,这种解读方式仿佛为《论语》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论语新解》是一本以现代视角解读古代经典的著作,它不仅对《论语》进行了细致的解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带领读者去认识其深层意义和价值观。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深刻,从多个角度对《论语》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探讨。书中对《论语》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作者对儒家思想

论语300讲 十 读后感

论语300讲 十 读后感(第1篇)《论语300讲》读后感《论语300讲》作为一本关于儒家经典《论语》的解读著作,给我的初印象便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智慧。初读时,最吸引我的便是书中对孔子思想的细致解读,以及其与现代社会的紧密联系。本书以流畅的语言,详细解析了《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孔子所倡导的仁爱、礼制、忠诚、诚信等观念,在书中得到了深入的阐述。作者还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使得这些古老的思想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论语300讲》主要内容包括对《论语》中经典语句的解读,以及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介绍。书中详细描述了孔子的教育观念、道德观念以及治国理念,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