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倾扶危
读音
dìng qīng fú wēi
含义
- 定:稳定、安定。
- 倾:倾斜、倒塌,比喻国家或局势的动荡。
- 扶:扶持、帮助。
- 危:危险、危难。
整体含义:指在局势动荡或国家危难之时,采取措施稳定局面、挽救危机。形容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典故
- 《左传·襄公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匄(gài)在晋国内乱时,挺身而出,稳定政局,被赞誉为“定倾扶危”。 - 《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从内乱中恢复,最终成为春秋霸主,堪称“定倾扶危”的典范。 - 《三国演义》:
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辅佐刘禅稳定蜀汉政权,多次北伐以图恢复汉室,展现了“定倾扶危”的智慧与担当。
近义词
-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 扶危济困:帮助处于危难中的人。
- 中流砥柱:比喻在动荡局势中起稳定作用的人。
- 临危受命:在危难时刻接受重任。
-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或民族于危亡之中。
反义词
- 坐视不理:对危难袖手旁观。
- 见死不救:面对危险不施以援手。
- 落井下石:趁人危难时加以陷害。
- 推波助澜:加剧局势的恶化。
- 束手待毙:面对危难毫无作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消防员叔叔在火灾中定倾扶危,救出了被困的人们。
- 医生在疫情期间定倾扶危,保护了大家的健康。
-
小学高年级:
- 这位将军在国家危难时定倾扶危,带领军队保卫了祖国。
- 老师就像定倾扶危的英雄,帮助我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
初中:
- 诸葛亮在蜀汉政权摇摇欲坠时定倾扶危,多次北伐以图复兴汉室。
- 在金融危机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定倾扶危的措施,稳定了经济。
-
高中:
- 历史上许多伟人都在国家危亡之际定倾扶危,力挽狂澜。
-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科学家正努力定倾扶危,寻找解决方案。
-
大学及以上:
- 在企业管理中,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具备定倾扶危的能力,带领团队度过危机。
- 国际社会应携手合作,定倾扶危,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错误用法
-
用于个人小事:
- ❌ 他帮我修好了自行车,真是定倾扶危。(错误:成语多用于重大危机,不宜用于日常小事。)
-
形容自然现象:
- ❌ 这场雨定倾扶危,缓解了旱情。(错误:成语多用于人为干预的危机,不适用于自然现象。)
-
贬义或讽刺:
- ❌ 他假装定倾扶危,其实是想谋取私利。(错误:成语本身含褒义,不宜用于负面语境。)
-
用于被动接受帮助:
- ❌ 受灾群众感谢政府定倾扶危。(错误:成语强调主动作为,而非被动接受帮助。)
-
与无关场景搭配:
- ❌ 他定倾扶危地完成了作业。(错误:成语与学习任务无关,搭配不当。)
你可能感兴趣
拨乱济危
拨乱济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ō luàn jì wēi。其含义为治理混乱的局面,帮助国家或个人渡过危险或困难的时期。源自古代历史典故,强调积极的态度和行动以解决混乱和危机。该成语出自《汉书·王莽传》,并具有多种近义词。文章详细介绍了拨乱济危的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及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正确用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用法,以提醒读者正确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女娲补天是什么意思
“女娲补天”是一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形容面对重大危机时的英勇行为。故事起源于远古时代,天地裂缝导致危机,女娲挺身而出补天,保护人类免受灾难。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力挽狂澜等,反义词为坐视不救等。文章详细解释了女娲补天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在不同情境下的例句。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的错误用法,以避免滥用和误解。
持危扶颠
持危扶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í wēi fú diān,意味着在危难之际扶助他人或支持正道。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强调了困难时期提供帮助的重要性。它不仅包括扶危济困的含义,还有助于理解相关近义词如扶危济困、解危济困等。持危扶颠的反义词包括乘人之危和落井下石。该成语的正确使用需要在恰当的场合下,结合实际行动,不仅仅停留在口头承诺。文章通过历史典故和实例,深入解释了持危扶颠的精神内涵和实际运用。
存亡继绝
“存亡继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ún wáng jì jué。它指在关键时刻挽救国家或民族的危亡,延续其生存和发展,强调了对于国家或民族存亡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感。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中的对话,并用于形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事件。其近义词包括挽救危亡、承前启后、扶危济困等,反义词则是坐视不救、苟安偷生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感情色彩,避免随意使用或与其他类似成语混用。该成语彰显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英雄人物在关键时刻为国家存亡所作贡献的赞美。
存亡续绝
本文介绍了成语“存亡续绝”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用法和错误用法示例。该成语用于形容在艰难困苦中努力维持和延续某种事物或情况的存在,强调对于生命、事业、文化等的持续努力和保护。其典故源于古代历史事件,如楚国与秦国的斗争等。此外,文章还列举了一些与“存亡续绝”意思相近的词语和一些反义词,以及一些正确和错误的用法示例,旨在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鲁阳回日是什么意思
鲁阳回日的读音为lǔ yáng huí rì,是一个成语,形容在危难关头能够扭转局势的英勇行为。源自古代鲁阳公的战斗故事,也出现在《淮南子·览冥训》等文献中。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扭转乾坤、力挽狂澜等,反义词包括一败涂地等。错误使用需避免,应仅用于描述危急时刻的英勇扭转行为。
扶危定乱
本文介绍了成语“扶危定乱”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扶危定乱指在困难或动荡的时刻,帮助、支持并稳定局势。其典故源于古代军事和政治,多用于形容英勇的将领在战乱时期挺身而出的事迹。近义词包括安邦定国、救危扶困等,反义词如趁火打劫、坐视不救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注意避免将扶危定乱用于不当场合或语境。
拨乱济时
拨乱济时的拼音是bō luàn jì shí。这个成语用于描述在混乱局势中能够平息混乱、顺应时势,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能力。其含义包括拨乱和济时两层,典故源于古代英雄人物的事迹。近义词如安邦定国、安定社会治理等,反义词如扰乱时局、社会动荡等。使用拨乱济时的例子多描述在动荡年代有能力稳定局势的英雄人物。错误用法包括在和平稳定时期使用、用于不相关事物或情境中以及将拨乱和济时分开理解或使用。
临危受命是什么意思
临危受命是一个成语,拼音为lín wēi shòu mìng。它的含义指在面临危险或紧急关头时勇于承担重任,接受挑战的行为或态度。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英雄人物。临危受命的近义词包括勇挑重担、挺身而出等,反义词则是避难就易、畏缩不前等。该成语在适当场合如危机时刻接受重任、救援行动等使用,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在日常生活中的误用和夸大。
乘机打劫
本文介绍了成语“乘机打劫”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表示趁别人遇到困难或不利时机时,采取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文章还列举了乘机打劫的例句,并指出在特定场合使用该成语可能显得过于贬义或不恰当。同时,提醒读者不要滥用该成语,避免与近义词混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