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矩重规

叠矩重规:传统与规范的象征

读音

dié jǔ chóng guī

含义

  • :重复、累积。
  • :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象征规则。
  • :再次、重复。
  • :画圆的工具,比喻准则。

整体含义:形容严格遵守传统规矩,行为合乎规范,也指因循守旧、缺乏创新。

典故

  1. 《后汉书·张衡传》
    叠矩重规,不失其序。” 形容张衡的发明(如地动仪)遵循自然规律,严谨有序。
  2. 《晋书·周访传》
    叠矩重规,克绍家声。” 赞扬周访家族世代恪守礼法,家风严谨。
  3. 清代文人笔记
    常以“叠矩重规”批评八股文写作的刻板,如“文章若只叠矩重规,终难出新意”。

近义词

  1. 循规蹈矩:完全遵守规则,略显呆板。
  2. 墨守成规:固执旧法,不肯变通。
  3. 按部就班:按步骤行事,中性偏保守。
  4. 规行矩步:行为端正,但缺乏灵活性。

反义词

  1. 标新立异:提出新主张,打破常规。
  2. 离经叛道:背离传统或主流思想。
  3. 不拘一格:不受固定模式限制。
  4. 独辟蹊径:开创独特的新方法。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1. 小明的字写得叠矩重规,每个笔画都对齐格子。
  2. 老师教我们叠矩重规地整理书包,东西就不会乱。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1. 这座古建筑的柱子排列叠矩重规,体现了工匠的严谨。
  2. 如果写作文总是叠矩重规,就很难写出有趣的故事。

初中

  1. 他的管理方式叠矩重规,团队效率高但缺乏活力。
  2. 科学发现需要创新,不能一味叠矩重规

高中及以上

  1. 封建礼教要求女子叠矩重规,压抑了人性自由。
  2. 企业若只在传统领域叠矩重规,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褒义创新
    × “设计师叠矩重规,创作了前卫的作品。”(应为“打破常规”)
  2. 混淆近义词
    × “他叠矩重规地尝试各种新方法。”(与“不拘一格”矛盾)
  3. 脱离规范语境
    × “这场暴雨下得叠矩重规。”(形容自然现象不合逻辑)
  4. 错误搭配对象
    × “小猫走路叠矩重规。”(动物行为不适用人类规范)

总结:使用“叠矩重规”需注意语境,强调“严守传统”时多为中性或贬义,不可与创新行为混用。

你可能感兴趣

一年级描写家训的古诗词

一年级描写家训的古诗词(第1篇)家训乃传统家族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古时家庭教育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下面根据您给出的主题,创作一篇以一年级描述家训为主题的古诗词以及解读:文章标题:家训传承,润物细无声一、《家训铭》朝代:唐作者:无名氏诗词全文:家训如灯明又清,子规声里映月明。勤学俭用惜福缘,礼让温恭扬善名。慎言笃行仁德广,笃诚忠厚子孙荣。父慈子孝家庭和,百事兴旺永太平。解析:这首《家训铭》为古代一家庭家传的训言。它描绘了家庭中的光明、教育子女的方法、品行的要求及家庭的和谐等元素。家训如同明亮的灯,为子女指引正确的道路,使得子女在规范与道德中成长。这首诗词主要描述了勤学节俭、礼让温恭的优良传统以及

关于礼的诗词

关于礼的诗词(第1篇)关于“礼”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诗经·小雅·车舝》原文: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乎礼,贵乎德。作者:佚名(先秦时期)解析:此诗以玉喻君子,强调了君子之礼与德的重要性。宋·苏轼《留侯论》原文:故人知礼贵,为世所敬仰。行仁义之德,得道者多助。解析:此诗赞美了有礼之人的尊贵,并强调了行仁义之德的重要性。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螟蟸若薄我,昼夜变情貌。忘却如素镕,施吾能几何?宫彼亦悠悠,悲吾太无聊。临觚送新欢,听礼解悲忧。解析:这首乐府诗强调了“礼”的重

清末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与变革之思 10首写末世悲歌与觉醒先声的经典诗词赏析

末世悲歌与觉醒先声:清末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与变革之思晚清时期,中国社会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也震醒了沉睡的古老文明。在这风云激荡的历史转折点上,诗词这一传统文学形式,承载了知识分子最深沉的情感与思考。清末诗词既延续了古典诗歌的审美传统,又因时代剧变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与情感强度,成为记录民族危亡与精神觉醒的珍贵文本。龚自珍(1792-1841)作为晚清诗坛的先驱,其作品已透露出时代变革的先声。这位道光年间的思想家、诗人以锐利的目光洞察社会危机,在《己亥杂诗》中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中"万马齐

关于信义的诗词

关于信义的诗词(第1篇)关于信义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信义篇》作者:佚名(无法确定具体作者)原文:信义重于山,情深似海渊。忠诚贯日月,誓言永不渝。朝代:无法确定具体朝代。解析:这首诗词虽无从确定具体作者与年代,却明确传达了信义的重要性和坚定不移的忠诚情感。此诗通过“重于山”、“情深似海”的对比与强调,表现出信义的至高无上性,且表达出忠诚信义的价值观在个人内心深处的重要性。《赠汪伦》作者:李白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朝代:唐代解析:此诗以信义为主题,展现了朋友间的真挚感情和情义相扶的价值观念。全诗没有用任何修饰或华丽词藻,但意境深长,通过对

迭矩重规

“迭矩重规”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间相互重叠、对应,如同规矩一般严谨整齐。该成语源于古代建筑和规划,强调事物的规律性和一致性。近义词有井然有序、整齐划一等。反义词为杂乱无章、参差不齐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语境,如形容随意、杂乱的事物。在正确的语境下使用可以更好地表达事物之间的协调和规律性。该成语常见于描述建筑、乐队的配合、公司的管理、交通规划等方面,展现事物的有序性和协调性。

反经合义

反经合义是一个汉语成语,不走寻常路但不违背道义和原则。其典故源于古代经典文献,强调灵活变通与坚守原则的统一。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变通合理、权宜之计、出奇制胜等,反义词包括墨守成规、刻板守旧、一成不变等。该成语在描述商业环境、教学方法、政治理念等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然而,需注意避免滥用和误解该成语,确保在正确的情境下使用和理解。

蹈矩循彟

“蹈矩循彟”是一个成语,遵循规矩、遵循法度之意。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人应遵守规矩和法度,常用来形容人行为端正。其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注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维护。近义词包括规行矩步、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等。反义词为逾规越矩、放纵不羁、胡作非为等。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避免在需要创新和突破的场合过度强调,以及过于严肃或拘谨的误用。

五常500字读后感

五常500字读后感(第1篇)五常500字读后感五常,这是一个以中国古代价值观为主题的读物,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观点让我初读时就感到十分吸引。从书籍的包装到内容的呈现,都散发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五常所探讨的核心内容是关于“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传统的中国道德观念。在书中,作者详细地解释了这五常的含义和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其中,仁爱之心、义理之行、礼制之规、智慧之思和信实之行,都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见解呈现出来。书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对于五常的深入解读。特别是在描述如何将这些传统价值观应用到现代生活中时,作者的观点十分独到。例如,在讲述仁爱之心时,作者不仅

弟子规300字读后感初一

弟子规300字读后感初一(第1篇)《弟子规》300字读后感初一《弟子规》是一部富含深意且饱含教诲意义的读物。它不仅是一部启蒙经典,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人生指南。初次接触,我首先被它的内容所吸引。其言辞流畅、字里行间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朴素而深沉的教诲,仿佛一位智者在我耳边低语。《弟子规》主要讲述了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它从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出发,如待人接物、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等,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百善孝为先”这一观点。书中详细阐述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孝道来培养我们的道

规圆矩方

规圆矩方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读音为guī yuán jǔ fāng。它用于形容事物或行为具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严谨整齐,符合规矩。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画图工具,常用来形容古代建筑、器物等有严谨规矩。它也可形容人们言行举止有规矩、符合社会规范。近义词包括井然有序、规矩方正等,反义词则是杂乱无章、放荡不羁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过于刻板的事物或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