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鼎鼐
读音
tiáo hé dǐng nài
含义
- 调:调整、协调。
- 和:和谐、融洽。
- 鼎: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象征权力或国家政务。
- 鼐:大鼎,引申为重要的国家事务。
整体含义:比喻善于处理复杂的政务或人际关系,使之和谐有序。多用于形容执政者或领导者具备卓越的协调能力。
典故
- 《尚书·说命》
商朝名臣傅说曾以烹饪比喻治国,认为治理国家如同调和鼎鼐中的食材,需掌握火候与配比。 - 《左传·昭公二十年》
晏子劝谏齐景公时提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强调治国需像调和鼎味一样平衡各方利益。 - 宋代王安石变法
后人评价王安石“能调和鼎鼐”,指其试图通过改革协调新旧势力,虽未完全成功,但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手腕。
近义词
- 运筹帷幄:指在幕后谋划决策。
- 折冲樽俎: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冲突。
- 纵横捭阖:灵活运用策略协调各方。
- 左右逢源:处事圆滑,处处得宜。
反义词
- 顾此失彼:处理不当导致混乱。
- 捉襟见肘:能力不足,难以协调。
- 一筹莫展:完全无法应对复杂局面。
- 政出多门:政令不统一,缺乏协调。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像调和鼎鼐一样,让吵架的同学和好了。(比喻简单的人际协调)
- 小学高年级:班长调和鼎鼐,分配好班级值日任务。(管理能力)
- 初中:联合国秘书长努力调和鼎鼐,缓解各国争端。(国际关系)
- 高中:诸葛亮辅佐刘备时,堪称调和鼎鼐的典范。(历史人物评价)
- 大学/成人:企业高管需调和鼎鼐,平衡股东与员工的利益。(商业管理)
- 新闻报道:外交部长访欧,展现调和鼎鼐的智慧。(政治外交)
- 文学创作:她如调和鼎鼐的厨神,让破碎的家庭重归温馨。(艺术化比喻)
(其他例句可根据具体场景补充,如家庭矛盾、团队合作等。)
错误用法
- 用于具体烹饪:
❌ “妈妈调和鼎鼐,做了一锅汤。”(成语不指实际做饭。) - 形容个人技能:
❌ “他调和鼎鼐,修好了电脑。”(与协调无关。) - 夸大简单事务:
❌ “我调和鼎鼐,安排了周末聚会。”(日常小事不宜用此成语。) - 贬义语境:
❌ “他调和鼎鼐,掩盖了公司财务问题。”(成语本身含褒义。)
通过以上解析,读者能全面掌握“调和鼎鼐”的用法,避免误用,并在适当场合精准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
抚绥万方
抚绥万方的读音为fǔ suí wàn fāng,意指安抚、安定天下各方,反映统治者对百姓的安抚和治理。源自《尚书·大禹谟》,常形容政治家或领袖具有高超治国能力。其近义词有安抚四方、绥靖天下等,反义词为动乱不安、民不聊生等。在合适语境下使用,可以准确表达领导者的治国智慧和安定天下的决心。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误解。
经纬天下是什么意思
“经纬天下”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具有高超的治理才能和策略智慧,能够全面规划和管理国家或世界事务。其含义源自织物上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规划、组织、管理的意思。该成语并不明确具体的典故,但可能源于对于贤能之人的赞美。近义词包括治国安邦、经纶天下等。反义词为缺乏治理才能和策略智慧的情况,如混乱无序。使用该成语时需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不负责任的领导者或过度滥用。
鼎鼐调和
鼎鼐调和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政治智慧、管理才能和协调能力。该成语最早出自《尚书》,表示古代帝王掌握国家大权的智慧和能力。鼎鼐调和的字面意思是用鼎和鼐来调和食物,引申为处理事务的能力和智慧。近义词有协调有度、调和平衡等,反义词有矛盾重重、失调混乱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食物口感或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
经邦纬国是什么意思
经邦纬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īng bāng wěi guó。该成语表示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规划和有效管理,使国家得以顺利运行和发展。其典故出自古代中国的政治理念和治理方式,强调对国家的全面规划和规划的重要性。近义词包括治理国家、经纶天下等。该成语不可用于描述个人行为或事务,要注意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文章中还提到了使用经邦纬国的错误用法和相应的注意事项。在政治家的治国理念中,经邦纬国被广泛应用,旨在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长安棋局
“长安棋局”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局势复杂多变,难以预测。其典故与古代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环境相关。该成语的近义词有错综复杂、波谲云诡等,反义词有一成不变、平淡无奇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解析这一成语的正确用法,并指出了错误用法示例及其解释。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体国经野是什么意思
体国经野的读音体国经野的拼音是:tǐ guó jīng yě。体国经野的含义体国经野,指的是治理国家,管理民间事务。其中,“体国”指的是治理国家,安邦定国;“经野”则是指管理民间事务,使社会秩序井然。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具有高超的政治才能和治理能力。体国经野的典故体国经野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实践。在古代,国家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具备高超的政治才能和智慧。因此,那些能够体察国家大计、管理民间事务的官员就被称为“体国经野”之才。据史书记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官员都是“体国经野”的代表,如周公旦、管仲等。他们通过治理国家、管理民间事务,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当家立纪
“当家立纪”是一个成语,意为在家庭中担任管理角色,主持家庭并树立规矩。其含义包括维护家庭秩序和和谐。典故源于古代家庭中的传统观念和家庭管理。近义词包括持家有道、治家严谨、家教严格、掌家主事等。反义词包括疏于管理、放任自流、无序混乱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场合和对象。通过例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当家立事
“当家立事”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在家庭或社会中承担重要责任,能独立处理事务。其出处可追溯到古代社会,常用来形容男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该成语的近义词有独立自主、掌管家政等,反义词包括无所作为等。使用“当家立事”时需注意语境和搭配是否得当,避免错误用法。文章中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和含义。
安邦治国
本文介绍了成语“安邦治国”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安邦治国指的是通过实施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维护国家的安定、繁荣和富强。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强调了政治家或领导者在维护国家稳定和推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不同语境下需要谨慎使用,避免滥用词语。
大政方针
本文介绍了大政方针的读音、含义、历史典故以及与政策方向、总体方针等近义词的辨析。大政方针指国家或政党为解决重大问题、实现总体目标而制定的基本策略和指导原则。本文还提到了大政方针的反义词,如具体政策和临时措施。文章同时给出了大政方针在实际使用中的例句,并强调了正确理解和运用大政方针的重要性,指出错误用法会导致政策理解和执行的困惑,以及政策无法有效执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