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之谊
读音
dì zhǔ zhī yì
含义
“地主”指当地的主人,“谊”指情谊、义务。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作为当地的主人,应当尽到招待客人的责任和情谊。
- 地:土地、地方
- 主:主人、东道主
- 之:的(助词)
- 谊:情谊、义务
具体含义:指作为本地人或主人,应当热情款待来访的客人,体现待客之道。
典故
- 《左传·昭公元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韩起出使郑国,郑国执政子产热情招待。韩起感叹:“郑国虽小,但待客之道甚厚。”后人以此形容主人尽到待客之责。 - 《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门客众多,他对待宾客极为慷慨,无论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因此“地主之谊”也被用来形容主人热情好客的品质。 - 民间故事:
古代一位官员到某地巡查,当地乡绅设宴款待,官员称赞其“尽地主之谊”,后来这个说法广为流传。
近义词
- 东道之谊:指作为主人应尽的待客责任。
- 待客之道:指招待客人的礼节和方式。
- 宾至如归:形容主人招待周到,客人感觉像回到家一样。
- 热情好客:形容主人乐于接待客人,态度亲切。
反义词
- 冷眼相待:形容对客人态度冷淡,不热情。
- 拒人千里:形容不愿接待客人,态度疏远。
- 怠慢宾客:指对客人照顾不周,缺乏礼貌。
- 闭门谢客:指拒绝接待客人,不与外界往来。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叔叔来我家做客,妈妈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尽到了“地主之谊”。
- 我们去乡下玩,爷爷奶奶热情招待我们,真是尽了“地主之谊”。
-
小学高年级:
- 学校组织春游,当地村民为我们准备了休息的地方,真是尽了“地主之谊”。
- 爸爸的朋友从国外回来,我们全家陪他游览城市,尽到了“地主之谊”。
-
初中:
- 这次夏令营,当地志愿者不仅带我们参观景点,还介绍了风土人情,真是尽了“地主之谊”。
- 外国交换生来我们班,同学们轮流陪他熟悉校园,体现了“地主之谊”。
-
高中及以上:
- 公司派我接待客户,我安排他们品尝本地特色美食,尽到了“地主之谊”。
- 学术会议上,主办方为各国学者提供了周到的服务,充分展现了“地主之谊”。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地主之宜”:
- ❌ 他热情招待我们,尽了“地主之宜”。(正确应为“地主之谊”)
-
用于非待客场景:
- ❌ 他帮我写作业,真是尽了“地主之谊”。(帮助他人并非待客之道)
-
用于商业交易:
- ❌ 老板给我们优惠,算是尽了“地主之谊”。(商业行为不适用此成语)
-
用于上下级关系:
- ❌ 领导请我们吃饭,尽了“地主之谊”。(上下级关系不强调待客之道)
-
用于自我夸耀:
- ❌ 我请朋友吃饭,尽了“地主之谊”。(通常用于评价他人,而非自夸)
总结:“地主之谊”强调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款待,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古代诗词中的同僚情谊解析 关于宦海沉浮的10首经典诗词赏析
同僚之谊:古代诗词中的宦海情谊解析在中国古代官场文化中,同僚关系既是政治合作的必要纽带,也是文人雅士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历代诗人将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融入诗词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些作品或抒发惺惺相惜之情,或感慨宦海沉浮,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唐代:盛世中的同僚唱和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堪称唐代同僚诗的典范:"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此诗为王维和同僚贾至之作,通过描绘大明宫早朝的恢弘景象,展现了盛唐气象,也暗含对同僚才情的赞赏。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亦是同题唱和之作,三首诗共同构成了唐代宫廷同僚诗歌的代表。白居易
关于迎客诗词
关于迎客诗词(第1篇)关于迎客诗词的探索自古以来,迎客之诗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对客人的热烈欢迎和深厚的情谊。以下将为您呈现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迎客诗词,以及它们的全文、作者、朝代和解析。一、迎客之诗诗词原文:客至心欢欣,筵席共馥郁。桃花初绽日,暖意满庭园。作者:未知(古时佚名)解析:此诗描绘了主人对客人的热烈欢迎。以“筵席共馥郁”展现出待客的热情,“桃花初绽日,暖意满庭园”更是把整个喜迎氛围刻画得生动。诗词原文:瑞日来嘉宾,倚门兴意深。赏花映庭阔,引樽向君心。作者:李白(唐)解析:此诗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诗中流露出对客人的敬意与热情。“瑞日来嘉宾”显示出主人的喜悦,“
描写迎宾的诗词
本文展示了多篇描写迎宾的诗词,这些诗词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古代迎宾的场景和情感。文章介绍了这些诗词的背景、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强调了诗词在古代迎宾仪式中的重要性和艺术魅力。通过欣赏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感受古人的真诚与善良,并珍惜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地主之仪
地主之仪是一种礼仪和接待客人的规矩,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款待。该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待客之道,表示主人应遵循一定的礼仪来招待客人。其近义词包括殷勤款待、宾至如归等,反义词为怠慢无礼、冷漠无视等。在正确使用中,地主之仪能让客人感受到尊重和热情,使活动更加庄重有仪式感。错误用法包括混淆概念、轻视待人和过度繁琐等。
描写迎客的诗词
你提供的文章是关于描写迎客的诗词的,这些诗词以不同的背景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热爱,以及对客人的热情与真挚情感。这些古诗词的韵味与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友情的真挚与深厚。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迎客诗词的内容,包括《山中送客》、《客至》、《迎客曲》等古诗词原文及解析。这些诗词描绘了迎客的喜庆氛围、主人对客人的热情与期待,以及友情之深厚。除此之外,还列举了《迎新友》、《待客至》等迎客诗词,展示了不同风格的迎客诗词及其情感表达。文章强调,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友情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迎客之诗是古韵中的温情、雅致与热情的体现,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友情的真挚与珍视。
关于欢迎的诗词
关于欢迎的诗词(第1篇)关于欢迎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表达友谊、欢迎与热情的常见题材。以下是一系列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包括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迎客松》原文:青青迎客松,独立寒秋中。千载如一日,静待主人翁。作者:佚名(年代不详)解析:此诗以“迎客松”为题,形象地描绘了松树在秋日中独立挺立,千年如一日地等待主人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热烈欢迎和期待。二、《山中送客》原文:青山远近路漫漫,送君千里复归船。客舍青青杨柳色,人言此地是长安。作者:张祜(唐代)解析:此诗以送别为名,却充满了对客人的欢迎之情。诗中描述了青山远近、路途漫漫的景象,以及杨柳青青的客舍,仿佛在诉说着对远道而来的客人
关于迎的诗词
关于迎的诗词(第1篇)关于“迎”的诗词全文及其解析一、迎春曲作者:李商隐(唐)迎春故早白,春意已缱绻。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片。解析:此诗以“迎春”为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烈欢迎。诗中以“早白”和“新花”为象征,描绘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的景象。此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二、迎客松作者:杜牧(唐)青松翠柏郁葱茏,远望山头似画中。天边归雁迎风立,路旁行人共此同。解析:此诗以“迎客松”为题,通过描绘青松翠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归来的客人的热烈欢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三、迎神曲作者:无名氏(宋代)山川壮丽景,祭祀迎神明。黍稷清香酒,馨香达帝庭。鼓角催人急,金石震地声。吉
东道之谊
东道之谊的拼音是dōng dào zhī yì,其含义作为主人或东道主所应尽的礼仪和情谊,源于古代中国的社交礼仪文化。它广泛应用于社交、商务等场合,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好客和周到细致的关怀。近义词包括地主之谊、好客之道等。反义词为冷漠无情、不近人情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东道之谊的正确用法和体现,同时也提醒了避免其错误用法的注意事项。
河梁之谊
河梁之谊是一个形容朋友间深厚情谊的成语,读音为hé liáng zhī yí。源于古代人们在河边送别时的深情厚意,逐渐演变为朋友间深厚情谊的代名词。该成语包含深厚的友谊、离别的情感以及承诺的意味。河梁之谊的典故源自一对好友在河边分别并在桥梁上刻下名字作为友谊的见证。近义词有深厚情谊、深情厚意等,反义词为薄情寡义、忘恩负义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拼写,避免错误用法。该成语展现了朋友间真挚的情感和坚定的友谊。
掌握多音字"佃"的2种读音与深层含义 解析汉字文化中的农耕与租佃关系
本文介绍了“佃”的拼音、部首、笔顺及其多种含义。佃可表示农民向地主租种土地的行为,也可以指代姓、耕种田地以及打猎等。文章详细解析了佃的不同含义,包括租种土地、租赁、佃户等名词含义,以及作为动词的耕作和打猎等动作含义。同时提供了相关的古文引用和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