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之辈

等闲之辈

读音

děng xián zhī bèi

含义

“等闲”意为平常、普通;“辈”指人、群体。整个成语指普通、平凡的人,通常带有轻视或否定的意味,表示某人或某群体不值得重视。

典故

  1. 《三国演义》
    诸葛亮北伐时,魏国将领王朗自恃才高,轻敌出战,结果被诸葛亮骂死。事后诸葛亮评价王朗:“此等等闲之辈,不足为虑。”
  2. 《水浒传》
    梁山好汉攻打祝家庄时,宋江见对方守军松懈,笑道:“这些等闲之辈,如何挡得住我梁山好汉?”
  3.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年少时见秦始皇巡游,豪言:“彼可取而代也!”旁人笑他狂妄,认为他不过是“等闲之辈”,不料后来项羽果然灭秦称霸。

近义词

  1. 泛泛之辈:指能力或地位一般的人。
  2. 平庸之人:形容才能普通,没有突出表现的人。
  3. 无名小卒:指没有名气、地位低微的人。
  4. 凡夫俗子:指普通大众,与“超凡脱俗”相对。

反义词

  1. 人中龙凤:指杰出、非凡的人物。
  2. 出类拔萃:形容才能远超常人。
  3. 鹤立鸡群:比喻在普通人群中显得特别突出。
  4. 栋梁之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才。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虽然调皮,但绝不是等闲之辈,他画画可厉害了!
    • 老师说:“别小看这些题目,它们可不是等闲之辈能轻易解答的。”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这次数学竞赛的题目很难,能拿满分的绝不是等闲之辈
    • 他虽然平时沉默寡言,但在编程比赛中展现了实力,原来不是等闲之辈
  3. 初中(7-9年级)

    • 能进入国家队训练的运动员,哪个是等闲之辈
    • 别以为他只是个普通学生,他在科研比赛中的表现证明他绝非等闲之辈
  4. 高中及以上

    • 能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学者,绝非等闲之辈
    • 商界竞争激烈,能站稳脚跟的企业家都不是等闲之辈
  5. 文学化表达

    • 江湖中卧虎藏龙,看似普通的樵夫,或许并非等闲之辈
    • 他表面谦逊,实则胸有韬略,绝非等闲之辈可比。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褒义

    • ❌ “这位科学家是等闲之辈,值得我们尊敬。”(应改为“这位科学家绝非等闲之辈”)
    • ❌ “能考上清华的学生都是等闲之辈。”(应改为“能考上清华的学生都不是等闲之辈”)
  2. 对象混淆

    • ❌ “这只猫抓老鼠很厉害,真是等闲之辈。”(成语一般用于人,不适用于动物)
    • ❌ “这台电脑运行速度飞快,不是等闲之辈。”(成语不适用于物品)
  3. 语境不当

    • ❌ “他是个等闲之辈,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等闲之辈”通常带轻视意味,与“受欢迎”矛盾)
    • ❌ “虽然他是等闲之辈,但取得了巨大成就。”(逻辑矛盾,应改为“虽然出身平凡”)
  4. 过度夸张

    • ❌ “全球顶尖专家在他面前都是等闲之辈。”(过度贬低他人,不符合常理)
    • ❌ “历史上所有伟人,对宇宙来说不过是等闲之辈。”(滥用成语,显得牵强)

正确使用“等闲之辈”需注意其贬义色彩,并确保对象为人,避免逻辑矛盾或夸张失实。

你可能感兴趣

才气过人

本文介绍了成语“才气过人”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等。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才华和创造力超过一般人,最早源于古代文献。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以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才气过人”这一成语。

不同凡响

“不同凡响”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表现、成就等超出寻常范畴,具有非常出色的表现或特质。其含义源于古代,与杜甫的诗歌才华有关。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出类拔萃、超凡脱俗、卓尔不群、出众超群等。反义词有平平无奇、寻常无奇、普通平凡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的场合和搭配,避免滥用。该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各种领域中的出色表现,如音乐、电影、演讲、艺术、科研、写作等。

不过尔尔

“不过尔尔”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某事物或某人的成就、能力等并不出众,只是平平常常。其典故出处并不明确,但可能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评价。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追溯到对事物的轻视或不以为然的态度。其近义词包括平平无奇、普普通通等,反义词则为出类拔萃、卓尔不凡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避免误解或歧义,不应用于形容非常出色或特别的事物。

元元之民是什么意思

元元之民的读音元元之民的读音为:yuán yuán zhī mín。元元之民的含义“元元之民”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普通百姓、百姓中的一员。其中,“元元”表示善良、纯朴的意思,而“之民”则指代人民、百姓。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普通善良的百姓。元元之民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原句为“元元之民,其生若遗”。在古代,这个词常用来形容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身份地位。此外,该成语也有着历史典故的背景,如《左传》中就有“元元之民,饥寒交迫”的描述,表达了古代社会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元元之民的近义词黎民百姓:指普通的老百姓。草根民众:指社会最底层的普通民众。寻常百姓:指平凡的、普通的百姓。民众:泛

不识泰山

不识泰山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形容人不识大体,对重要事物缺乏认识和判断力。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的典故,也有另一个关于王七的故事。不识泰山的意思是不认识重要的人或事物,常用来形容因缺乏见识或知识而无法识别出重要的人或事物。其反义词为明察秋毫、见多识广等。不识泰山不应被误用为贬低他人能力或水平,也不应滥用在不重要的事物上。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词汇。

达官贵人

达官贵人的读音为"dá guān guì rén",意指地位显赫、官职高、富贵尊荣的官员或富人。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常用来形容有权有势的人。达官贵人包括权贵、显贵、豪门和士族等近义词,反义词有贫民、布衣、下民和寒门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注意尊重对方身份,避免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随意使用以开玩笑或调侃他人。文章还介绍了达官贵人的典故、例句及错误用法。

达官贵要

成语“达官贵要”的读音为dá guān guì yào,意为地位高、权力大、财富多的达官显贵。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常用来形容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地位的人物。其典故可以追溯到《汉书》等历史文献。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权贵显赫”、“达官显宦”等,反义词为“平民百姓”、“草根阶层”等。使用达官贵要时需要注意避免在非正式场合或非正式语境下使用,以及避免用错对象和与其他词语混淆。

贩夫俗子

本文介绍了成语"贩夫俗子"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平凡、普通、没有出众之处的人。典故虽不明确,但可理解形容市井中的小商小贩。该词带有贬义色彩,需谨慎使用,避免误解和偏见。例句展示了不同情境下使用"贩夫俗子"的语境。文章旨在强调每个人不应被简单地归为"贩夫俗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出凡入胜

出凡入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ū fán rù shèng。它表示超出平凡,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形容人或事物超乎寻常,达到了出类拔萃的境地。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在文化传承中逐渐形成。其近义词包括出类拔萃、超凡脱俗、卓越非凡、登峰造极等。反义词有平平无奇、碌碌无为、凡夫俗子、普通平凡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的场合和语境,如错误地用于普通景色或事物,与贬义词搭配使用,或滥用该成语。

处尊居显

文章介绍了成语“处尊居显”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与反义词,同时给出了例句以及需要注意的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地位高贵、职位显赫的状态,出自《左传·昭公四年》中晋国大夫叔向的故事。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搭配,避免错误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