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而上之:从平凡到卓越的阶梯
读音
děng ér shàng zhī
含义
- 等:等级、层次
- 而:连词,表示递进
- 上:向上、提升
- 之:代词,指代事物
整体含义:指从某一等级或水平逐步向上提升,形容事物或人的能力、品质等不断进步,达到更高的层次。
典故
- 《论语·雍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虽然未直接使用“等而上之”,但体现了从“知”到“好”再到“乐”的递进过程,与成语含义相通。 - 《荀子·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强调积累与提升,暗含“等而上之”的渐进精神。 - 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在注解《大学》时提到“格物致知”的层次性,认为学问需“等而上之”,逐步深入。
近义词
- 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步骤或程序逐步推进。
- 步步高升:地位或能力逐步提升。
- 日新月异:形容进步或发展迅速,不断更新。
- 更上一层楼:比喻再提高一步。
反义词
- 每况愈下:情况越来越差。
- 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渐衰落。
- 停滞不前:停止不动,没有进步。
-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声誉等急剧下降。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从认字开始,等而上之,现在已经能读故事书了。
- 画画要先学线条,等而上之,再学涂色。
-
小学高年级:
- 他的数学成绩从及格到良好,等而上之,现在已经是班级前几名。
- 学习乐器要先练基本功,等而上之,才能演奏复杂的曲子。
-
初中:
- 她从小喜欢写作,等而上之,如今已在杂志上发表文章。
- 科学研究需从基础理论开始,等而上之,逐步探索更深奥的领域。
-
高中:
- 这位运动员从市赛冠军起步,等而上之,最终赢得了全国比赛。
- 他的书法从临摹楷书开始,等而上之,现已能创作行草作品。
-
大学及以上:
- 学术研究需从文献综述入手,等而上之,才能提出创新观点。
- 企业管理要从基层经验积累,等而上之,才能胜任高层决策。
错误用法
-
误用为“突然提升”:
- ❌ 他昨天还不会游泳,今天突然等而上之,游得比教练还好。(应为“突飞猛进”)
- ❌ 公司业绩等而上之,一个月内翻了三倍。(应为“飞速增长”)
-
误用为“重复动作”:
- ❌ 他每天等而上之地练习同一个动作。(应为“反复练习”)
-
误用为“并列关系”:
- ❌ 这本书等而上之地介绍了历史和文学。(应为“同时涵盖”)
-
误用为“倒退”:
- ❌ 他的成绩等而上之,从90分降到了60分。(完全违背成语含义)
“等而上之”强调渐进式的提升,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符合“逐步向上”的逻辑。
你可能感兴趣
由浅入深是什么意思
由浅入深的读音拼音:yóu qiǎn rù shēn由浅入深的含义“由浅入深”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为从浅显的地方开始,逐渐深入到深奥的地方。它通常用来形容学习、思考、研究等过程,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逐步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或理解。由浅入深的典故“由浅入深”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它的用法和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中被广泛使用。它反映了人们在学习、思考、研究等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律,即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逐步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或理解。由浅入深的近义词循序渐进:指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推进。逐步深入:指一步一步地深入探究或理解。渐入佳境:形容事情逐渐变得更好或更有趣。步步为营:形容做事有计划、
毕其功于一役
毕其功于一役的读音是bì qí gōng yú yí yì,意味着集中所有精力和努力在一件事情上,力求一次完成。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兵法思想,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快速决战。近义词有一蹴而就、一举成功、一劳永逸等。反义词包括拖泥带水、分散作战、半途而废等。使用毕其功于一役时,应正确理解其含义,避免滥用或误解。例句中正确用法包括决定一次性完成所有工作,以毕其功于一役的精神攻克难题等。错误用法则包括滥用场合和误解含义,如持续高强度工作或试图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
步步登高
“步步登高”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不断进步、提高或取得成功的状态。其源于古代民间传说和习俗中的登高祈求好运的活动。这个成语强调了持续的努力和不断的提升,常用来形容职位、地位或生活水平的提升。近义词有“不断进步”“扶摇直上”等,反义词有“停滞不前”“每况愈下”等。使用此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的匹配,避免不当使用造成误解。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步步登高”的恰当使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行远自迩是什么意思
行远自迩的读音行远自迩的拼音是xíng yuǎn zì ěr。行远自迩的含义行远自迩,原意是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走,比喻从小处着手,逐步推进。其中,“行”是行走、前进的意思,“远”指远处的目标,“自”指从,“迩”则指近处。整个成语强调了从小处着手、逐步积累的重要性。行远自迩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礼记·中庸》中的一句话:“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这句话的意思是,走远路必须从近处开始,攀登高峰必须从低处开始。它强调了从小处着手、逐步积累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基础、重视实践的思想。行远自迩的近义词循序渐进:指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推进。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认真踏实,不浮躁。积小成大:指从小事做
登高自卑
“登高自卑”的读音为“dēng gāo zì bēi”,意味着从基础开始,逐步提升,强调自知之明和脚踏实地的重要性。这一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教育思想,提醒人们追求目标或学习新事物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重视基础,不可好高骛远。其近义词包括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和自知之明,反义词则是好高骛远和眼高手低。在使用中,应正确理解其含义,避免误解为忽视基础或轻视初级阶段,尤其是在形容一个人过于自负的情况时需特别注意。
得尺得寸
得尺得寸的读音为dé chǐ dé cùn,形容人贪得无厌,贪图小利。源于古代典故,表示得到一点就想要更多,永远不知足。近义词包括贪得无厌、贪心不足等,反义词为知足常乐、知止不殆。使用得尺得寸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当场合使用、误用“得”字、过度使用等。通过这个成语的介绍和解释,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推本溯源是什么意思
推本溯源的读音读音:tuī běn sù yuán拼音注音:tuī běn sù yuán推本溯源的含义“推本溯源”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线索,从根源上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起源。它强调了对于事物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理解,以便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推本溯源的典故“推本溯源”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学者对于学问的追求和探究。在古代,学者们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常常会从最基本的概念和事实出发,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推理,逐步推导出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结论。这种探究的过程就类似于“推本溯源”,即从根源上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起源。在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推本溯源”的记载和论述。例
得寸则寸
“得寸则寸”这个成语的读音为dé cùn zé cùn,含义是形容人贪得无厌,贪图更多,不知满足。其最早来源于《左传》,用来形容贪心不足的人。这个成语的典故有两个版本,其中一个描述了一个贪婪的人在得到一寸土地后还想再得到更多,最终导致人们的不满。另一个版本则认为它源于古代贸易中,一方在得到一点好处后就想要更多。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贪得无厌”、“贪心不足”、“欲壑难填”等,反义词为“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并指出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需慎重使用,避免误用为褒义或中性词。
"拾"字怎么读?掌握2种拼音、9画笔顺及5个成语用法
本文介绍了汉字“拾”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含义。拾的含义包括从地上捡起东西、整理、数目“十”的大写以及轻步登上等。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拾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其与其他汉字的区别和联系。
稳扎稳打是什么意思
稳扎稳打的读音稳扎稳打的读音是wěn zhā wěn dǎ。稳扎稳打的含义稳扎稳打是一个成语,形容在行动或做事时,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不冒进、不草率,注重稳定和扎实。它强调在行动中保持稳健的步伐和扎实的基础,以确保能够稳步前进并取得成功。稳扎稳打的典故稳扎稳打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战略。在古代战争中,军队常常需要采取稳步推进的策略,以避免被敌人所乘之机。稳扎稳打的意思就是在行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步步为营,不轻易冒险。这种策略在军事上被认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它可以确保军队在行进过程中不会因为疏忽大意而遭受损失。此外,稳扎稳打也可以引申到其他领域,如工作、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