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小鲁

登山小鲁

读音

dēng shān xiǎo lǔ

含义

  • :攀登,登上
  • :高山,此处特指泰山
  • :轻视,觉得渺小
  • :古代鲁国,代指周围地区

整体含义:登上高山俯瞰鲁国,比喻眼界开阔后,对原本熟悉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或形容站得高看得远。

典故

  1. 《孟子·尽心上》

    • 原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解释:孔子登上东山(今山东蒙山)后,觉得鲁国变得渺小;登上泰山后,更觉得整个天下都显得微不足道。比喻境界提升后,视野和格局也随之扩大。
  2. 《韩诗外传》

    • 记载孔子游历泰山时,感叹“登高必自卑”,强调积累与视野的关系,后人引申出“登山小鲁”的哲理。

近义词

  1. 高瞻远瞩——形容目光远大,有长远规划。
  2. 一览无余——形容视野开阔,尽收眼底。
  3. 居高临下——比喻占据高位,掌控全局。
  4. 见多识广——形容阅历丰富,眼界开阔。

反义词

  1. 坐井观天——比喻眼界狭窄,见识有限。
  2. 管中窥豹——形容只看到局部,无法把握整体。
  3.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4. 一叶障目——比喻被局部现象迷惑,看不到全局。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站在山顶往下看,整个城市都变小了,真是“登山小鲁”啊!
    • 读了很多书后,我才明白“登山小鲁”是什么意思。
  2. 小学高年级

    • 学完地理课,我有了“登山小鲁”的感觉,原来世界这么大!
    • 爸爸说,多出去走走才能“登山小鲁”,不能只待在家里。
  3. 初中

    • 读完《中国通史》,我真正体会到“登山小鲁”的意境。
    • 站在科技前沿的科学家,往往能“登山小鲁”,发现普通人看不到的规律。
  4. 高中

    •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社会问题有了“登山小鲁”般的深刻认识。
    • 他的演讲格局宏大,让人感受到“登山小鲁”的智慧。
  5. 大学及以上

    • 在学术研究中,只有“登山小鲁”,才能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
    • 企业管理需要“登山小鲁”的视野,否则容易陷入细节的泥潭。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登山锻炼”

    • ❌ 错误例句:周末我们去登山小鲁,锻炼身体。(正确应为“登山健身”)
    • 解析:成语强调视野和认知,而非字面的登山运动。
  2. 误用为“轻视鲁国”

    • ❌ 错误例句:他总说鲁国落后,真是“登山小鲁”。(正确应为“贬低鲁国”)
    • 解析:成语并无贬义,不可用于表达地域歧视。
  3. 误用为“爬山很累”

    • ❌ 错误例句:爬到半山腰就累得不行,哪还能“登山小鲁”啊!(正确应为“筋疲力尽”)
    • 解析:成语与体力消耗无关,侧重精神层面的感悟。
  4. 误用为“鲁莽行为”

    • ❌ 错误例句:他做事太“登山小鲁”了,从不考虑后果。(正确应为“莽撞”)
    • 解析:成语与性格无关,不可形容冲动或粗心。

总结:“登山小鲁”是富有哲理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其比喻义,避免望文生义。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经典登山诗词赏析 关于登山的古诗如何展现文人精神追求

本文介绍了描写爬山的诗词的多个篇章,涵盖了不同作者、朝代和主题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山川的壮丽景色和人生的无限可能。阅读这些诗词,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与神奇,更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与价值。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这些古诗词,包括作者的背景、诗歌的主题、诗歌的语言和特点等。这些隐秘的诗篇虽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它们同样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登山涉水

成语“登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辛、经历颇多,或指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行为。该成语的出处已不可考,但在古代诗词中常有描述英雄豪杰登山涉水的壮丽景象。其近义词有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等,反义词有安步当车、安居乐业等。使用时要避免误用和断章取义,应整体理解其含义。该成语展现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磴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磴字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和详细解析。磴可表示石头台阶,也可用于台阶或楼梯的层级作为量词。同时举例说明了磴在山路、石台阶和楼梯中的应用。

彼竭我盈

“彼竭我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ǐ jié wǒ yíng。它用于描述双方力量对比的形势,表示对方力量已经耗尽,而我方却仍然充满力量。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庄公十年》中的典故,描述了春秋时期两军对峙的情景。彼竭我盈的近义词有力挽狂澜、反败为胜、以逸待劳等。反义词包括势均力敌、筋疲力尽、溃不成军等。在使用时,需要遵循正确的用法,用于描述客观上两方力量的对比关系,而不是个人主观感受或滥用在实际事实不符的场合。

管窥蠡测

管窥蠡测的读音是guǎn kuī lí cè,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形容人学识有限,对事物的理解片面、肤浅。源自《庄子·秋水篇》的寓言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知识有限,对某事物的理解不够深入。其反义词为“高瞻远瞩、洞若观火”等。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褒义词、用于自夸以及随意扩大使用范围。

鲁灵光殿是什么意思

鲁灵光殿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建筑宏伟壮观、光彩夺目。它源于古代鲁国的一座宫殿,被赞誉为当时最壮观的建筑之一。该成语常用于形容高大雄伟、装饰豪华的建筑或景象。其近义词包括壮丽堂皇、巍峨耸立、金碧辉煌等,反义词为破旧不堪、简陋粗陋、平淡无奇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用在不恰当的场合或对象上,以免失去修辞效果和文学价值。例如,形容古建筑或城市夜景等场合,可以用鲁灵光殿来形容其壮观和辉煌。

不识高低

不识高低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或说话不知深浅缓急、缺乏判断力。该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常用来形容对形势缺乏正确认识和判断的行为。不识高低的近义词包括不知深浅、盲目冒进等,反义词为明察秋毫、精明能干等。在使用不识高低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和搭配的词语,避免滥用和误用。错误用法包括滥用场合、误用对象和与贬义词语搭配使用。

登高望远

“登高望远”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拼音为dēng gāo wàng yuǎn。它表示人站在高处远望,通常用来形容人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或是追求更高的目标。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诗词和历史故事,具有深刻的含义和广泛的使用场景。它的近义词包括远眺、远望、瞭望等,反义词为鼠目寸光、目光短浅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

鄹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鄹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鄹是一个古地名,位于山东曲阜东南,也是周朝国名之一邹的别称。此外,鄹还是孔子的故乡,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东南郰。文章详细解析了鄹的含义,并介绍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关于格局的诗词

关于格局的诗词(第1篇)关于格局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唐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解析:此诗不仅描绘了壮阔的景象,更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诗中通过登高望远的意境,强调了人的眼界和心胸应该如同山河般广阔,体现出诗人对大格局的追求和向往。《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宋代)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解析:此词以元宵佳节为背景,描绘了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热闹景象。词中不仅展现了节日的繁华,更通过“蓦然回首”这一瞬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