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音莫违

德音莫违:传统美德的深刻诠释

读音

德音莫违:dé yīn mò wéi

含义

  • :道德、美德,指高尚的品行。
  • :言语、声音,这里特指善言或承诺。
  • :不要、不可。
  • :违背、违反。

整体含义:指对他人的善言或承诺不可违背,强调信守诺言、尊重他人善意的重要性。

典故

  1. 《诗经·邶风·谷风》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这是《诗经》中一位弃妇对负心丈夫的哀怨之词,意为“你曾许下的美好誓言不要违背,说要与我同生共死”。
  2.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记载晋国大夫赵武与楚国令尹子木会盟时,引用“德音莫违”强调盟约的严肃性,体现古人重信守诺的传统。
  3. 汉代《列女传》
    鲁国义姑姊为救侄子而舍弃亲子,后人赞其“德音莫违,虽死不欺”,彰显信义高于生命的精神。

近义词

  1. 一诺千金:形容承诺极有分量,不可轻易改变。
  2. 言而有信:说话算数,守信用。
  3.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强调君子出言必践。
  4. 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反义词

  1. 背信弃义:违背诺言,抛弃道义。
  2. 食言而肥:因不守信用而自得,含讽刺意味。
  3. 出尔反尔:言行反复无常。
  4. 轻诺寡信:随便许诺却很少兑现。

例句

小学阶段(1-3年级)

  1. 妈妈告诉我:“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德音莫违。”
  2. 小明把玩具借给小华时说:“明天还你,德音莫违哦!”

小学阶段(4-6年级)

  1. 老师用“德音莫违”教导我们,诚信是交友的基础。
  2. 班会上,班长提议:“我们订的班级公约,大家要德音莫违。”

初中阶段

  1. 历史上,季布因“德音莫违”的品格赢得“一诺千金”的美誉。
  2. 这篇古文中的“德音莫违”,让我明白了古人重诺的价值观。

高中及以上

  1. 商业合作中,“德音莫违”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
  2. 外交场合引用“德音莫违”,能彰显国家对国际承诺的重视。

文学化表达

  1. 他的誓言如金石,“德音莫违”四字贯穿一生。
  2. 在这纷扰的世间,“德音莫违”仍是照亮人心的明灯。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道德约束”
    × “法律要德音莫违,严惩犯罪。”(混淆了“信守诺言”与“法律强制”的概念。)
  2. 对象错位
    × “这台机器德音莫违,从不故障。”(用于无生命物体,违背成语的“人际承诺”属性。)
  3. 褒贬颠倒
    × “小偷德音莫违地遵守了分赃约定。”(用于负面行为,扭曲成语的褒义色彩。)
  4. 语法错误
    × “他的德音莫违很感人。”(拆解成语作名词使用,不符合语法习惯。)

“德音莫违”不仅是语言的珍珠,更是中华文化中“信”精神的凝练。从《诗经》的哀婉到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它跨越时空,始终提醒世人:诺言如月,盈亏皆映人心。

你可能感兴趣

穿越千年的爱情诗篇 10首最动人的古诗词教你读懂中国式浪漫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爱的古诗词的文章内容,这些文章通过引言、古诗词选萃和解析,展示了古诗词对爱情的深情诠释和独特表达。这些古诗词来自不同的朝代和作者,但它们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描绘了爱情的美好、深沉、缠绵和悱恻。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可以感受到诗人们对爱情的深深向往与执着追求,也能带来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与追求的动力。

关于碧的诗词

关于碧的诗词(第1篇)关于碧的诗词碧字在古代诗词中多被用于形容翠色、清水或情感纯净。以下是符合“关于碧的诗词”这一主题的多首古诗词及其原文、作者和朝代。一、碧色翠色《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碧苔凝芳草,静水绕空堂。翠色无远近,何事劳神伤?解析:此诗中的“碧苔”和“翠色”描绘了清幽的环境和绿色的植物,突显了宁静的氛围和诗人的情感寄托。二、碧水荡漾《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映湖光湖影浓,轻舟飘碧空。垂杨接青水,鸟啼无休中。解析:此诗以碧水荡漾的景象开篇,营造了春天的生机和美好景象。同时通过水波与湖光的交

关于信的诗词

关于信的诗词(第1篇)关于“信”的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主题之一。这些诗词通过表达信义、信任、诚信等情感,传递了古代文人墨客的价值观和思想感情。下面是根据“关于信的诗词”这一主题所搜集并整理的几首古诗词,包括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词原文及作者《长恨歌》(节选)——白居易(唐)信誓旦旦说永远,两情若是久长时。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杂诗》(节选)——曹植人心安可忘,誓言信不疑。上善若水任方圆,信义存心间。《木兰诗》——佚名(北朝民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信义为重,不负君恩。《诗经·邶风·击鼓》——佚名(先秦)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二、诗词解析及朝代背景白居易

描写鸡鸣的诗词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鸡鸣被诗人巧妙地运用来描绘生活的场景、抒发情感以及象征时间的流转,展现了丰富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整理的多首古诗词,包括《诗经·风雨》、《子夜歌四首》(其一)、《三日柴门拥不开》等,通过不同作者的笔触,描绘了鸡鸣在清晨、夜晚、乡村、山野等不同场景中的意境和情感。这些诗词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每一首诗词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们心中的情感与生活的画面。例如,《鸡鸣春晓》中的鸡鸣声声报春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复苏和新开始的感知;《夜泊闻鸡》中的夜泊水边闻鸡叫,则让人感受到思乡之情的深远。这些描写鸡鸣的诗词不

抱柱之信

抱柱之信的读音为bào zhù zhī xìn,源自古代传说,形容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忠诚。抱柱之信的含义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忠诚的象征,源于情侣间忠诚的爱情故事。近义词包括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等,反义词为背信弃义、半途而废等。在使用抱柱之信时需注意避免滥用、误用场合和其他词语混淆。该成语强调了人们对信念和承诺的坚定执着,是表达忠诚和坚定信念的严肃词语。

负心违愿

负心违愿的读音为fù xīn wéi yuàn,其含义为背弃本心、违背愿望,用于描述一个人违背诺言或初衷的行为。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等典故。其近义词为背信弃义、食言而肥、忘恩负义,反义词为忠信不渝、信守不渝、诚实守信。该成语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滥用和误用。例句中涉及了朋友、家人、爱人等人际关系中的负心违愿行为,以及个人追求梦想、承诺贡献等情境。错误用法包括滥用场合对象、误用语境情感色彩不当等,使用时需注意。

探寻古诗词中的蕨类意象 从《诗经》到明清的隐逸文化解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描写蕨的诗词及其文化内涵。蕨作为一种植物,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自然之美和抒发诗人情感。通过解析多首描写蕨的诗词,文章阐述了蕨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文章还强调了蕨草的文化意蕴和情感寄托,并呼吁珍惜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保护自然环境。

10首关于水的经典诗词 感受千年水之韵的灵动与哲思

水之韵:千年诗词中的灵动与哲思水,这一自然界最寻常却又最神奇的物质,自古以来便是诗人笔下永恒的意象。它可以是奔腾的江河,可以是静谧的湖泊,可以是缠绵的细雨,也可以是浩瀚的海洋。在中国诗词的长河中,水承载了诗人太多的情感与哲思,或激昂,或哀婉,或超脱,或深沉。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脉络,去品味那些描写水的经典诗词,感受水之韵的独特魅力。一、先秦:水的比德与象征先秦时期,水在诗歌中多作为比德的象征出现。《诗经》中便有大量以水起兴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以河水之畔的雎鸠和鸣,引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则通过秋水伊人的意象,

描写雨的诗词语

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描写雨的古诗词及其解析。文章通过描述不同诗人笔下的雨,展现了雨在古诗词中的丰富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文章提到了几首不重复于上述诗文的描写雨的古诗词,并详细解析了每首诗的情感与意境。通过赏析这些古诗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观念。文章还强调了雨景与诗意之美是文学艺术的一种独特表现方式,让我们继续欣赏和学习这些优美的古诗词,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与丰富意象。

描写风雨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风雨的古诗词,分别从不同的篇目中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解析。这些古诗词以风雨为背景,描绘了不同的情景和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往事的思念、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虽然这些古诗词的描述方式和角度各有不同,但都富有艺术魅力,让人感受到风雨中的美丽和力量。文章通过分段描述每篇古诗词的主题和解析,展现了描写风雨古诗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