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得未曾有」详解
读音
得未曾有:dé wèi céng yǒu
含义
- 得:获得,得到
- 未:不曾,没有
- 曾:曾经
- 有:存在,拥有
整体含义:形容前所未有、极其罕见的事物或经历,强调其独特性和珍贵性。
典故
- 《法华经·方便品》
佛教经典《法华经》中记载:“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譬如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差。’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其父闻子悉已得差,寻便来归,咸使见之。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不也,世尊!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此段经文比喻佛法的珍贵,如同“得未曾有”的良药,能救度众生。 - 《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后人评价《兰亭集序》时,常以“得未曾有”形容其书法与文采的绝妙结合。
近义词
- 前所未有:指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事物。
- 空前绝后:强调独一无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旷古未有:形容极其罕见,自古以来未曾有过。
- 绝无仅有:强调极其稀少,几乎不存在同类。
反义词
- 屡见不鲜:形容常见,不稀奇。
-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 习以为常:因经常接触而觉得平常。
- 平淡无奇:形容普通,没有特别之处。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这只彩色蝴蝶的翅膀花纹真是得未曾有!
- 老师今天讲的故事让我听得入迷,真是得未曾有的体验!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这次科技展上展示的机器人功能得未曾有,让我们大开眼界。
- 他在比赛中表现出的勇气和智慧,真是得未曾有。
-
初中
- 这次考古发现的文物保存完好,其历史价值得未曾有。
- 他的演讲充满激情,观点新颖,给听众带来了得未曾有的启发。
-
高中
- 这部小说的叙事结构得未曾有,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框架。
- 科学家们观测到的宇宙现象得未曾有,可能改写现有的物理理论。
-
大学及以上
- 这项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其创新性得未曾有。
- 他的艺术风格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呈现出得未曾有的美学体验。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常见”
- ❌ 这种水果在市场上得未曾有。(正确应为“屡见不鲜”)
-
误用为“普通”
- ❌ 他的表现平平,得未曾有。(正确应为“平淡无奇”)
-
误用为“重复”
- ❌ 他每天做同样的事情,得未曾有。(正确应为“习以为常”)
-
误用为“短暂”
- ❌ 这次旅行时间很短,得未曾有。(正确应为“转瞬即逝”)
总结:“得未曾有”强调罕见与珍贵,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表示“常见”“普通”的词语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闻所不闻是什么意思
闻所不闻的读音闻所不闻的读音为wén suǒ bù wén,其中“闻”字读作wén,表示听到的意思;“所”字读作suǒ,表示代词,指代某事;“不闻”则表示未曾听闻。闻所不闻的含义“闻所不闻”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听到了一些前所未闻、非常新奇或者令人惊讶的事情。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见识广博,或者某个地方、某个领域内的新鲜事物之多。闻所不闻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常常用“闻所未闻”来形容一些非常新奇、罕见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闻所不闻”逐渐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出处或典故,而是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而流传下来的。闻所不闻的近义词见所未见:指看到从未见过的事物,与“
千载一时是什么意思
“千载一时”是一个成语,形容事物或时机非常难得,百年难遇。其典故源于古代预言重大事件的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有百年难遇、千载难逢等,表示难得、罕见、珍贵的意味。反义词则为司空见惯、寻常无奇等,表示常见、普通、不稀奇的意思。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误用该成语于普通或不太重要的场合。该成语常用于形容重大事件或特殊时刻的难得和珍贵,例如国际会议、天才的成就、电影的盛宴等场合。
百年不遇
百年不遇是一种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事物或现象的罕见程度。其拼音为bǎi nián bù yù,注意“年”字发音为第四声。这个成语强调了事物发生的罕见程度,表达了对其珍贵和特殊性的赞叹。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该成语的近义词如千载难逢、难逢难遇等,都表达非常罕见、珍贵的意思。反义词如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等则表示常见、普通的意思。例如,“今天碰到了百年不遇的大雪,整个城市都被白雪覆盖了”等句子都是其正确的用法。总之,“百年不遇”是一个成语,需要在语境中恰当使用,以准确表达其含义。
乌白马角是什么意思
乌白马角的读音乌白马角的拼音是【wū bái mǎ jué】,其中“乌”读作【wū】,“白”读作【bái】, “马”读作【mǎ】, “角”读作【jué】。乌白马角的含义“乌白马角”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乌鸦变白,马长出角来,形容事物不可能发生或极其罕见的事情。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的荒谬、不可能或极其离奇。乌白马角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传说和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种神奇的马,其头上会长出角来,而乌鸦也会变得全身雪白。这种马和乌鸦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不可思议和神奇的事情。因此,“乌白马角”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那些不可能发生或极其罕见的事情。乌白马角的近义词千奇百怪:形容事物奇怪离奇
百不一遇
“百不一遇”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非常稀少、难得遇到的情况或事物。其含义源于古代的文献,如《史记·游侠列传》等。该成语常用来形容特殊的机遇或事件,也可以用来形容罕见的珍宝或美丽的风景。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使用的场合和语境,避免与表示经常发生的事情或平凡的事物搭配使用,并避免在句子中重复使用。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百年难遇
本文介绍了成语“百年难遇”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用来形容某件事情或情况的罕见性和难得性,并给出了多个例句。同时,本文也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保持成语的原貌和结构。
前古未有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前古未有”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反义词。该成语强调事物的新颖性或独特性,形容事情的特殊程度和重要性。文章还给出了几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指出错误的用法是滥用或误用该成语,需要注意语境和搭配。
不足为奇
文章介绍了“不足为奇”这一汉语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某事物并不特别引人注目,没有太多新奇之处,通常用来描述常见或普遍的事物。其近义词包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见多识广、寻常无奇、屡见不鲜等。反义词包括令人叹为观止、出乎意料、稀奇古怪、惊世骇俗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语境中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足为奇”应正确用于描述常见事物,避免用于罕见或特别的事物,同时也要注意语境搭配和语意准确性。
不可多得
“不可多得”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表示某物或某人在数量上非常稀少,质量上非常优秀。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用于形容人才、物品或机会等珍贵难得的事物。其近义词包括稀世珍宝、凤毛麟角等,反义词有多如牛毛、司空见惯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错对象、用错语境、重复使用等。同时,“不可多得”这个成语在表达珍贵难得的事物上,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天粟马角是什么意思
天粟马角的读音天粟马角的拼音是:tiān sù mǎ jué。天粟马角的含义“天粟马角”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天上的粮食和马所生的角。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事物极其罕见或不可能发生。天粟马角的典故据传,天粟马角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位君主非常喜欢骏马,但发现天上的马更加强壮,于是他想要捕捉这些天马。但天马无法被捕获,只有用天粟和天马角制成的弓箭才能捕捉到。因此,“天粟马角”被用来形容极其罕见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此外,也有一些文献记载了“天粟马角”的出处和用法。例如,《庄子》中就有“天之高也,地之厚也,人之贵也,物之丰也,而何为不遂其生?何为不遂其志?故曰:天粟马角,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