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所哉

得其所哉

读音

得其所哉:dé qí suǒ zāi

含义

  • :获得,得到。
  • :代词,指代人或事物。
  • :处所,合适的地方。
  • :文言助词,表示感叹或肯定。

整体含义:形容人或事物得到了合适的归宿或安排,符合其本来的需求或愿望,带有满足、欣慰的意味。

典故

  1. 《孟子·万章上》
    孟子在讨论“天命”时提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意思是说,事物若能顺应自然规律,就能得到最合适的归宿。
  2. 《左传·昭公元年》
    郑国大夫子产在治理国家时,强调“各得其所”,使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
  3. 《庄子·逍遥游》
    庄子认为,万物若能顺应本性,便能“得其所哉”,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

近义词

  1. 各得其所:每个人都得到了适合的位置或安排。
  2. 适得其所:恰好符合其应有的位置或状态。
  3. 如愿以偿:愿望得到满足,与“得其所哉”有相似的情感色彩。
  4. 称心如意:符合心意,感到满意。

反义词

  1. 不得其所:没有得到合适的安排或归宿。
  2. 流离失所:失去安身之处,生活困顿。
  3. 格格不入:与环境或他人不协调,无法融入。
  4. 事与愿违:结果与期望相反,未能如愿。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猫咪找到了温暖的家,真是得其所哉!
    • 小鸟回到森林,自由飞翔,得其所哉!
  2. 小学高年级

    • 这本书终于回到了图书馆的书架上,得其所哉。
    • 他擅长画画,现在成为了一名画家,真是得其所哉。
  3. 初中

    • 经过努力,他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得其所哉。
    • 这种植物适合生长在湿润的环境,移植后得其所哉,长得更茂盛了。
  4. 高中

    • 这位科学家毕生研究天文,最终在国家级天文台工作,可谓得其所哉。
    • 古代文人归隐山林,追求“得其所哉”的生活境界。
  5. 大学及以上

    • 在职场中,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才能得其所哉,发挥最大价值。
    • 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让许多濒危物种得其所哉,种群数量逐渐恢复。

错误用法

  1. 用于贬义场景

    • ❌ 小偷终于偷到了钱,得其所哉。(错误,成语带有褒义,不能用于负面行为。)
  2. 强行搭配不相关的事物

    • ❌ 这块石头放在这里,得其所哉。(石头无主观意愿,不适用。)
  3. 误用为“得到想要的东西”

    • ❌ 他抢到了最后一张票,得其所哉。(“抢”带有负面色彩,不符合成语的正面含义。)
  4. 用于短暂或偶然的满足

    • ❌ 今天吃到了好吃的蛋糕,得其所哉。(成语强调长期或本质的合适,不适用于一时满足。)

“得其所哉”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无论是人、动物,还是事物,若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便是最大的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

探寻古典诗词中的空山意象 10首写空山的经典诗词解析

本文列举了五篇关于描写空山的诗词,包括《山居秋暝》、《夜静思》、《鹿柴》、《登幽州台歌》等古诗词,以及它们各自的原文和解析。这些诗词以空山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同时,也列举了一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如《月夜忆舍弟》、《登高》、《渔翁》等,它们通过描绘湖面的宁静、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生机,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之美的无限魅力。这些诗词不仅展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与美丽,也体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值得细细品味。

关于允的诗词

关于允的诗词(第1篇)关于“允”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列表《韩允中挽诗》:宋·周必大故人作德政,世以吏能称。知命曾何悔,精忠岂易凌。子知传道学,孙复抱遗经。一壑今谁嗣,斯人独允登。《答吕令二首(其二)》:宋·张栻吾道何所穷,允矣斯言是。二、诗词解析《韩允中挽诗》作者:周必大(宋朝)此诗是周必大为韩允中而作,表达了对韩允中生平的缅怀与评价。诗中“知命曾何悔,精忠岂易凌”一句,赞颂了韩允中知晓天命,无悔无憾,忠诚坚贞的品质。全诗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悼念以及对品行高洁的尊重和崇高之敬。《答吕令二首(其二)》作者:张栻(宋朝)张栻在这首诗中提出“吾道何所穷,允矣斯言是”,表明他坚信自己的道路和

适当其冲是什么意思

适当其冲的读音标注拼音: shì dàng qí chōng适当其冲的含义"适当其冲" 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某种场合或情况下,某个人或事物恰好处于一个关键的位置或时间点上,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或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适当”表示合适、恰当地,“其冲”则指冲击、冲击的地点或关键的位置。适当其冲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即某事物或人在关键时刻处于合适的位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战争中,冲要之地常常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其冲”也可以理解为关键的要害之地。所以,该成语常常用于描述在重要时刻或场合中,某个人或事物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适当其冲的近义词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得其所哉适时

虚位以待是什么意思

虚位以待的读音虚位以待的读音为xū wèi yǐ dài。虚位以待的含义“虚位以待”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空出职位,等待合适的人选。它常用来比喻预留位置或机会,等待合适的人或事物出现。这个成语强调了等待和期待的过程,以及在等待中保持开放和准备的状态。虚位以待的典故“虚位以待”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官场文化。在古代,官员的职位往往需要经过选拔和任命。当某个职位空缺时,朝廷或上级机构会采取“虚位以待”的策略,即暂时不填补这个空缺,而是等待合适的人选出现。这样做既可以给有才华的人提供机会,也可以确保选任的公正和合适。虚位以待的出处该成语出自《史记·孝武本纪》,其中描述了汉武帝时期朝廷对于官员选拔的态度和做

魏鹊无枝是什么意思

魏鹊无枝的读音魏鹊无枝的读音为:wèi què wú zhī。魏鹊无枝的含义魏鹊无枝,字面意思为魏国的喜鹊没有树枝可以栖息。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没有合适的位置或机会,或者比喻有才能的人没有得到适当的赏识或重用。魏鹊无枝的典故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伯乐的人,他善于相马,曾向晋国献上良马,晋国因此赏识他的才能。但伯乐却因为自己出身于魏国,而未能得到重用,就像喜鹊找不到魏国的树枝可栖息一样。这个典故后来就演化成了“魏鹊无枝”这个成语。魏鹊无枝的近义词无所适从无所依托无处安身无处可栖以上成语均表示没有合适的位置或机会,或者有才能的人没有得到适当的赏识或重用。魏

一个萝卜一个坑是什么意思

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读音标注拼音:yí gè luó bo yí gè kēng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含义“一个萝卜一个坑”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每个事物都有其特定的位置或作用,就像田地里的萝卜和坑一样,每个萝卜都长在特定的坑里。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人员与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每个岗位都需要有合适的人员来担任。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典故这个成语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它的使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种植萝卜时,每个萝卜都会长在一个坑里,因此形成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说法逐渐被引申为形容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近义词井

适材适所是什么意思

适材适所的读音适材适所的读音为 "shì cái shì suǒ",其中"shì"发音为第四声,"cái"和"suǒ"均为第三声。适材适所的含义适材适所是一个成语,意为根据人的能力、特长等因素,安排到合适的岗位或位置上,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也可以理解为将人或物放在最合适的位置或环境中,使其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和利用。适材适所的典故该成语最早出自于《论语·子路》中的“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同,不相为谋。苟有用我者,期于尽心焉耳矣。此言也,何可以以少人乎?其适知而矣。”意思是说,君子做事应该根据自己的才能和职责去做,如果有人能够发挥他的才能,那么他应该被安排在最适合

取而代之是什么意思

“取而代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ǔ ér dài zhī,意味着取代别人的地位或位置。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的典故。该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或事物在某种情况下取代了另一个人的地位或位置。其近义词包括替代、取代、替换和顶替等。反义词有保持原状、持续和延续等。使用时应避免不当场合、错误对象和滥用成语等错误用法。例如,新技术出现可能逐渐取代旧技术,某人在特定领域取代领导者等。

星移物换是什么意思

星移物换的读音星移物换,读音为xīng yí wù huàn。星移物换的含义星移物换,形容时间的推移和事物的变迁。它通常用来描述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改变,意味着星星的位置在移动,而事物也在不断地变化。星移物换的典故“星移物换”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等古代文献。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以星象的移动和事物的变化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表达时间流逝和事物变迁的常用词汇。星移物换的典故出处该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星汉流不息,离辞演倏忽。星移物换,岁华易逝。” 这句话中,“星移”指星星的位置移动,“物换”

关于描写庄子的诗词

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庄子的诗词的多个篇章,这些诗词均以庄子的哲学思想为灵感进行创作。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庄子哲学的精髓和思想内涵,表达了对自由、自然、和谐的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通过阅读这些诗词,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庄子哲学的思想精髓和价值所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