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同志合
读音
dào tóng zhì hé
含义
- 道:指思想、主张或信仰。
- 同:相同,一致。
- 志:志向、目标。
- 合:契合,相投。
整体含义:形容人与人之间思想、志向相同,彼此投合,能够互相理解和支持。
典故
- 《后汉书·周举传》:
“昔孔子与颜渊,道同志合,故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 这里指孔子与颜渊师徒二人思想一致,彼此信任。 - 《晋书·刘琨传》:
“琨与祖逖,道同志合,共誓恢复中原。” 刘琨和祖逖志在收复中原,彼此心意相通,共同奋斗。 - 《宋史·范仲淹传》:
“仲淹与韩琦、富弼等道同志合,共谋新政。” 范仲淹与同僚因政治理念相同而合作推行改革。
近义词
-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道路一致。
- 意气相投:性格、兴趣相合。
- 惺惺相惜:聪明人互相欣赏。
- 情投意合:感情融洽,心意相通。
反义词
- 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向不同,无法合作。
- 貌合神离:表面和谐,内心不合。
- 同床异梦:表面一致,实际各怀心思。
- 水火不容:矛盾尖锐,无法共存。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我和小明都喜欢画画,真是道同志合的好朋友!
- 老师夸我们小组道同志合,合作得很棒。
-
小学高年级:
- 他们俩都喜欢科学实验,道同志合,经常一起研究。
- 这支球队的队员道同志合,所以比赛总能赢。
-
初中:
- 文学社的成员道同志合,经常一起讨论写作。
- 他们因为环保理念相同而成为道同志合的伙伴。
-
高中:
- 创业团队需要道同志合的人,才能长久发展。
- 他们因共同的理想而道同志合,一起投身公益事业。
-
大学及以上:
- 科研团队的成功离不开道同志合的合作精神。
- 两位学者道同志合,共同发表了重要论文。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关系好”:
- ❌ 错误例句:我和闺蜜道同志合,经常一起逛街。(应改为“志趣相投”)
- 解析:“道同志合”强调思想、志向的契合,而非一般的情感或兴趣。
-
误用于短暂合作:
- ❌ 错误例句:这次项目我们道同志合,顺利完成。(应改为“配合默契”)
- 解析:该成语强调长期的精神契合,而非短期合作。
-
误用于对立关系:
- ❌ 错误例句:虽然我们观点不同,但道同志合。(逻辑矛盾)
- 解析:与“道不同”冲突,不能混用。
-
误用于单方面认同:
- ❌ 错误例句:我很崇拜他,我们道同志合。(应改为“我认同他的理念”)
- 解析:必须双方互相契合,不能单方面使用。
你可能感兴趣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第1篇)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读后感初次接触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我被其开篇即提出的崇高宗旨深深吸引。这篇著作不仅是一篇理论文章,更是一份行动指南,它以简练的语言,直击人心,让人深感震撼。读《为人民服务》,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其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文章从为什么服务、怎样服务、服务的效果等方面,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思想。其中,对于服务对象——人民的强调,更是突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文章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是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深刻诠释。书中提到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我最
道同契合
道同契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tóng qì hé,意指志同道合,有共同理念、信仰或目标的人之间心意相通,互相契合。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信仰、目标等共同点,以及这种共同点带来的默契和和谐。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精神。道同契合的近义词有“志同道合”、“心意相通”等,反义词有“分道扬镳”、“意见不合”等。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和谐关系,不能随意用于其他场合或对象。例如,道同契合的两人因共同理想而成为朋友,团队因道同契合而赢得胜利等。
道合志同
道合志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hé zhì tóng",含义是人们的思想、信仰、志向等方面相互契合、一致。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和故事,强调只有道路和志向相同的人才能相互合作、共同前进。道合志同的近义词有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等,反义词有分道扬镳、背道而驰、同床异梦等。道合志同在用法上并没有明显的错误,但需要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避免与意思相反的词语混淆使用。道合志同的实例涉及人们之间的友谊、夫妻间的共同经营、团队的合作、国家间的联合等。文章详细解释了道合志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同时提供了多个实例来加深理解。
意气相投是什么意思
意气相投的读音读音:yì qì xiāng tóu拼音注音:yì qì xiāng tóu意气相投的含义“意气相投”指的是志趣相投,彼此志向、气概相合,心意相通。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思想、性格、志向等方面高度契合,彼此间有深厚的情感共鸣和认同。意气相投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典籍,最早出自《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其中记载了曹操之子曹植与其友人交往时,因志趣相投而结为知己的故事。后来,“意气相投”这个成语便用来形容人们因志同道合而相互欣赏、结为知己的情况。意气相投的典故出处出处一:《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描述了曹植与友人因志趣相投而结为知己的情景。出处二: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书中描述了
道同义合
道同义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tóng yì hé。它指的是人们的思想、信仰、目标或行动在本质上相同或一致,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理念,可以达成共识、相互理解、互相支持。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强调人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一致性,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道同义合还有近义词如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等,反义词如道不同不相为谋、分道扬镳、背道而驰等。在使用道同义合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的选择,避免错误用法。
道不相谋
道不相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bù xiāng móu,意味着志向、观念、立场等不同,无法相互商量或谋合。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强调了人们因差异无法达成共识的现象。其近义词包括志不同道不合、意见不合、分道扬镳等。反义词有志同道合、同舟共济等。使用道不相谋时需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如乱用词语、张冠李戴等。例句展示了道不相谋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意气相得是什么意思
意气相得的读音意气相得的读音为yì qì xiāng dé。意气相得的含义意气相得,指彼此志趣相投,心意相通。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志同道合,心意相投的情景。意气相得的典故意气相得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在古代,文人常以诗会友,互相唱和,彼此间志同道合,心意相通,便形成了意气相得的意境。具体典故和出处较多,如《史记》中记载的“意气相倾”,描述了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因彼此间的情谊而互相欣赏、倾慕。意气相得的近义词志同道合:指志向和兴趣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心心相印:形容彼此的心意完全一致,心意相通。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感情融洽,心意一致。气味相投:形容有共同爱好或志趣的人聚在一起。意气相得
气味相投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气味相投”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和注意事项。该成语用来形容两个人或多个人的思想、兴趣、爱好等方面非常相似,有共同的语言和感受。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后来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近义词包括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等,反义词包括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等。使用成语时需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错误用法。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一个成语,指因为志向、观念、价值观等差异,无法达成共识或共同行动。最早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强调人们应该尊重彼此的差异,不要强求一致。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志同道合、意见不合、分道扬镳等,反义词有同舟共济、携手合作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场合,避免误用。道不同不相为谋强调了尊重差异的重要性,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被误解为拒绝交流或合作的借口。
声应气求是什么意思
声应气求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ēng yìng qì qi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和契合,意味着彼此心灵相通,情感共鸣深厚。其典故源于古代故事,讲述人们因志同道合而成为好朋友。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心心相印、情投意合、志同道合等。反义词有同床异梦、貌合神离、意见不合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适用场景和对象,避免歧义或误解。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正确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