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东说西

道东说西:一个关于言不由衷的成语

读音

dào dōng shuō xī

含义

“道东说西”由四个字组成:

  • :本义为“道路”,引申为“说、讲”。
  • :方位词,指东方。
  • :言语表达。
  • 西:方位词,指西方。

整体含义:形容人说话东拉西扯,不切主题,或故意回避重点,言不由衷。

典故

  1. 《韩非子·说难》
    韩非子提到,臣子向君主进谏时,若直言可能触怒对方,因此常“道东言西”,迂回表达。
  2. 《后汉书·隗嚣传》
    隗嚣与部下商议对策时,有人故意“言不及义,道东说西”,掩盖真实意图。
  3. 民间故事
    古代一县令审案,犯人支支吾吾,县令怒斥:“休要道东说西,从实招来!”

近义词

  1. 拐弯抹角:说话不直截了当。
  2. 闪烁其词:故意含糊其辞。
  3. 顾左右而言他:回避问题,转移话题。
  4. 言不由衷:说的话不是真心所想。

反义词

  1. 直言不讳:毫无顾忌地说出真话。
  2. 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
  3. 一针见血:说话直指要害。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1. 老师问作业为什么没写,小明道东说西,就是不承认自己贪玩了。
  2. 妈妈问谁打碎了花瓶,弟弟道东说西,最后才说是小猫碰的。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1. 班会讨论纪律问题,小华道东说西,始终不敢承认自己上课说话。
  2. 面对教练的质问,小运动员道东说西,试图掩盖训练偷懒的事实。

初中

  1. 辩论赛上,对方辩手道东说西,始终回避核心问题。
  2. 历史老师提问时,有的同学道东说西,就是答不出正确答案。

高中及以上

  1. 记者追问政策细节,发言人却道东说西,未给出明确答复。
  2. 面试官问职业规划,求职者道东说西,显得缺乏目标。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方向指引”
    ❌ “导游道东说西,带我们游览了景区。”(正确应为“指东说西”)
  2. 误用为“知识渊博”
    ❌ “这位教授道东说西,学问真广博。”(混淆了“旁征博引”)
  3. 误用为“语言流畅”
    ❌ 他演讲时道东说西,听众纷纷鼓掌。(应为“妙语连珠”)

注意:该成语多含贬义,不可用于赞美他人善于言辞。

你可能感兴趣

指东说西是什么意思

指东说西的读音拼音:zhǐ dōng shuō xī指东说西的含义指东说西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说话时指东指西,没有明确的指向性,或者故意转移话题。它通常用来形容说话含糊其辞、不切实际或者故意避开重点。指东说西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但是可以理解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境。在人际交往中,有时人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故意转移话题,不直接回答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时就可以使用“指东说西”来形容这种行为。指东说西的近义词避实就虚闪烁其词含糊其辞答非所问东拉西扯支吾其词避重就轻言不由衷故弄玄虚漫无目的指东说西的反义词直截了当言之有物明确表意言出必行直来直去实事求是一针见血不含糊地明明白白

指东话西是什么意思

指东话西的读音指东话西的读音为:zhǐ dōng huà xī。指东话西的含义指东话西,指在说话时故意避开主题,东拉西扯,言不由衷,或者是在询问或指示方向时故意说反话或错话。指东话西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的口语交流习惯。在古代,人们常常在交流中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时甚至会故意说反话或绕弯子来达到某种目的。因此,指东话西这个成语就逐渐形成了,用来形容说话时故意绕弯子、不直接表达意思的情况。指东话西的近义词拐弯抹角旁敲侧击含糊其辞避实就虚闪烁其词支支吾吾言不由衷语无伦次含糊不清避重就轻指东话西的反义词直截了当:指说话、做事不绕弯子,直接切入主题。一

道长论短

道长论短是一个成语,指人们因知识、经验、立场不同,对事物或问题进行长时间的争论或讨论,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探讨其本质或真正解决问题。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道长论短的近义词包括争长论短、斤斤计较、争执不休等,反义词为虚怀若谷、豁达大度等。使用道长论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歧义和不恰当的批评或指责。

吹毛求瑕

吹毛求瑕是一个成语,拼音为chuī máo qiú xiá。它的含义是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挑剔和批评,强调对事物完美性的追求和对细节的极度关注。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工匠对自己作品的高要求,强调追求完美和细节的精神。吹毛求瑕的近义词包括吹毛求刺、锱铢必较等,反义词则为宽大为怀、粗枝大叶等。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该成语常用来形容对工作、事物要求严格,追求极致完美的人。

词钝意虚

词钝意虚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í dùn yì xū,意指说话迟钝,思想空泛。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写作时的困境,现常用于形容人言辞笨拙、思维迟缓。词钝意虚的近义词包括笨口拙舌、言不达意等,反义词则包括口若悬河、思维敏捷等。使用词钝意虚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误用。文章详细解释了词钝意虚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并辅以例句说明。

吹毛索垢

吹毛索垢是一个成语,发音为chuī máo suǒ gòu。它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挑剔和批评,强调对事物的高度敏感和挑剔态度。该成语源于古代宫廷文化,最早出自《晋书·慕容超传》。吹毛索垢的近义词有吹灰求疵、鸡蛋里挑骨头、锱铢必较,反义词包括粗枝大叶、宽宏大量、大度包容。使用时需避免过度挑剔和苛责他人,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适度使用。该成语在形容对事物要求严格、注重细节的场景中常见。

扯纤拉烟

“扯纤拉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ě qiàn lā yān。它原本形容船夫划船时用力拉纤和冒烟的辛苦场景,现也用来描述人们为了达到目标而付出的艰辛努力。该成语源于古代水上劳作,强调努力和奋斗的重要性。其近义词包括辛勤劳作、艰苦奋斗等,反义词则为游手好闲、坐享其成等。使用“扯纤拉烟”时需注意避免错误场景和不当语境,如轻松愉快的场景或与其他不相关词语组合使用。该成语在描述人们努力工作的场景时非常恰当。

当耳旁风

“当耳旁风”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事情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或对他人的话语听而不闻。源自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用以形容对警告、劝告或建议等未给予足够重视,如同耳边风一样轻易忽略。其近义词包括轻描淡写、不以为意、漠然置之、视而不见,反义词则包括郑重其事、慎重其事、重视有加、耳听八方。然而,误用该成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误将其用于形容问题的重要性或风吹过耳朵的感觉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确保符合成语的原本含义。

吹毛洗垢

本文介绍了成语“吹毛洗垢”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形容精细地挑剔事物的缺点或错误,也可用来形容对细节的极度苛求或挑剔。其典故可能源自古代工匠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在正式场合的使用,以及误解和滥用该成语的情况。

打马虎眼

打马虎眼的读音为dǎ mǎ hǔ yǎn,含义为用谎言或模糊的言辞掩盖真相或转移话题以逃避责任。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能与古代社会中用含糊言辞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模式有关。打马虎眼的近义词有含糊其词、推诿塞责等,反义词有坦诚相待、直截了当等。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是在正式场合或重要事务中逃避责任或使用模糊的言辞。总之,应避免打马虎眼的行为方式,以诚实、坦率的态度对待问题。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