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文章

道德文章

读音

dào dé wén zhāng

含义

  • :指道德、道理,引申为正确的行为准则。
  • :品德、德行,指人的内在修养。
  • :文章、文采,指书面表达。
  • :篇章、章法,指结构严谨的文字。

整体含义:指既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又有出色的文采,形容人德才兼备。

典故

  1. 《论语·宪问》: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强调道德与文章的关系。
  2. 《后汉书·蔡邕传》:“邕才学文章,当代莫及,而德行尤高。”形容蔡邕德才兼备。
  3. 宋代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虽未直接提及“道德文章”,但体现了文德并重的思想。

近义词

  1. 德才兼备:既有品德,又有才能。
  2. 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有礼,内外兼修。
  3. 品学兼优:品德和学问都很优秀。

反义词

  1. 德薄才疏:品德低劣,才能平庸。
  2. 有才无德:虽有才华,但缺乏道德修养。
  3. 文过饰非:用华丽的言辞掩饰错误,缺乏真诚。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老师夸小明不仅学习好,还乐于助人,真是道德文章的好学生。
  2. 小学高年级:王爷爷不仅书法写得好,还经常帮助邻居,大家都说他是一位道德文章的长者。
  3. 初中:苏轼不仅诗词写得好,还关心百姓疾苦,堪称道德文章的典范。
  4. 高中:真正的学者应当追求道德文章,而非仅仅追逐名利。
  5. 大学及以上:在学术研究中,我们既要注重创新,也要坚守道德文章的底线。
  6. 日常口语:他写的文章既有深度,又充满正能量,真是道德文章的代表。
  7. 文学评论:这部作品不仅文笔优美,而且思想深刻,体现了作者的道德文章。
  8. 历史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道德文章的楷模。
  9. 教育领域:学校应当培养道德文章兼备的人才,而非只关注分数。
  10. 职场评价:张经理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为人正直,是公司里道德文章的典范。

错误用法

  1. 混淆“道德”与“文章”的关系

    • ❌ 错误:“他虽然品德不好,但文章写得好,也算道德文章。”
    • ✅ 正确:“道德文章”强调德才兼备,不能用于形容有才无德之人。
  2. 滥用为单纯夸赞文采

    • ❌ 错误:“这篇小说情节精彩,真是道德文章!”
    • ✅ 正确:“道德文章”侧重品德与文采的结合,不能仅用于夸赞文笔。
  3. 误用于贬义语境

    • ❌ 错误:“他表面道德文章,背地里却做尽坏事。”
    • ✅ 正确:“道德文章”是褒义词,不能用于讽刺虚伪之人。
  4. 脱离“德才兼备”的核心

    • ❌ 错误:“他体育成绩优秀,也算道德文章。”
    • ✅ 正确:该成语特指道德与文采的结合,不适用于其他领域。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德的诗词

关于德的诗词(第1篇)关于德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解析《论语·述而》中“德不孤,必有邻。”解析:此句表达德行高尚的人不会孤单,必然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伴。体现了德行的重要性和道德力量的凝聚力。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德音莫违,及尔如令。”作者:(无特定作者) 朝代:先秦时期解析:这句话在告诫人们应当守道德的约束,不得背信弃义。声音中有美德,与你所追求的命相协调,反映了道德规范的准则性。《唐诗经·韦贤传》中“君子之德,乐山乐水。”作者:韦贤 朝代:唐朝解析:此句以山水的乐境来比喻君子的德行,表达了君子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杜甫《三绝句》“德星降复群贤集,大雅重光复圣门。”作者:杜甫 朝代:唐朝

古人描写德行的诗词

古人描写德行的诗词及其解析,展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这些诗词赞美了德行的高尚与美好,体现了古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与追求。通过列举的几首诗词,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和背景中展现了德行的重要性,如以物喻人、登高望远、舍弃世俗名利等。同时,这些诗词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对道德品质的向往与追求。每一首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领悟。通过学习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见义不为 无勇也读后感

见义不为 无勇也读后感(第1篇)《见义不为 无勇也》读后感一、基本信息与初印象在这次阅读中,我选择了《见义不为 无勇也》一书进行深度探索。这本书以清晰流畅的语言、生动真实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读时,我被其独特的标题所吸引,它似乎在诉说着一种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选择。二、直观感受与主要内容本书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在面对“见义”时所做出的选择。故事背景多样,主要人物形象鲜明,通过一系列核心事件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在众多情节中,我最为吸引的是那些关于道德抉择的描绘,它们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三、书中亮点与个人见解书中最为吸引我的部分,是那些关于道德观念的

顾炎武 廉耻读后感

顾炎武 廉耻读后感(第1篇)顾炎武《廉耻》读后感在阅读顾炎武的《廉耻》一书后,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层次解读。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在接触这部书之前对顾炎武并不陌生,但在细读的过程中,书中许多细节触动了我,使我对作者和他所传达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初次打开书本,我被书中的文字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对于古代哲学的诠释,更融入了作者对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的独到见解。整本书中,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作者对于“廉耻”二字的深刻理解。在古代中国,廉耻不仅是道德的底线,更是人格的体现。顾炎武用平实的语言、严谨的逻辑,将这一主题娓娓道来,让我感受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仰。书中主要讲述了顾炎武对于

世说新语 德行篇 读后感

世说新语 德行篇 读后感(第1篇)世说新语 德行篇 读后感初读《世说新语》的德行篇,我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深沉与博大。德行篇的标题就已引人入胜,其中蕴含的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更是令人深思。此书,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士人生活的风雅和品德,使我对那个时代的风貌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书中情节多样,从一个个故事中生动描绘了古人修身养性的追求。书中语言风格简洁而深邃,既有文言文的韵味,又通俗易懂,让我在欣赏古文之美的也深刻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德行篇主要讲述了古代士人的道德行为和修养。在古代社会背景下,这些士人以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他们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对待人、事、物都充

弟子规 部分读后感

弟子规 部分读后感(第1篇)弟子规部分读后感《弟子规》是一本古老而深邃的读物,初读时,我被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所吸引。这本书以简洁的语句,清晰地阐述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它不仅是一本教诲性的读物,更是一部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弟子规》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位品德高尚、行为规范的弟子。书中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出发,如孝顺、诚实、友爱、礼节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部分。通过阅读《弟子规》,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些看似简单的规范背后所蕴含的深意。书中的许多观点,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都是对传统道德的精炼概括。这些观

洁身自守

洁身自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é shēn zì shǒu。它意味着保持自身清白,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操守。这一成语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一位清官的故事为人们所传颂。洁身自守的近义词包括清白自守、廉洁自律、守身如玉等,反义词有苟且偷生、同流合污、贪赃枉法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的搭配,避免误解其含义。错误用法及注意事项也要留意,避免造成语义上的误解或歧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子来阐释这一成语的用法。

积德累仁

“积德累仁”是一个成语,读音标注为jī dé lěi仁。其含义指长期积累道德和仁爱之心,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和持续的善行。源于古代道德教诲,这个成语在经典文献如《周易》、《论语》中都有论述。其近义词如积善成德、仁至义尽等,反义词为丧尽天良、灭绝人性等。积德累仁强调长期积累,不应误解为仅做一次好事就能积累德行和仁爱。它要求内心真正的修养和品德的积累,不应仅用于形容表面上的善行。错误用法是将其用于形容无真正道德和仁爱之心的行为。

公孙丑上 读后感

公孙丑上 读后感(第1篇)公孙丑上 读后感《公孙丑上》是一部以古文形式呈现的经典之作,初读时,我被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所吸引。作为一部古代典籍,它不仅记录了公孙丑与孔子的对话,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人性、道德和智慧的深刻洞察。初读时,我最为直观的感受是书中人物形象的鲜活。孔子与公孙丑的对话,不仅展现了两位智者的思想碰撞,更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直抵人心,使我不由自主地陷入对人性、道德和社会伦理的思考中。本书主要讲述了孔子与其学生公孙丑之间的对话。故事背景设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文化交相辉映的时代背景下。主要人物公孙丑,作为一个具有独

弟子规32章读后感

弟子规32章读后感(第1篇)弟子规32章读后感弟子规,一本古人的教诲之书,初读时,我被其言简意赅的文字所吸引。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为人处世的深刻洞见,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的成长指导,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弟子规》主要围绕个人品德、家庭关系、社会交往等主题,通过简短的韵文,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书中的内容贴近生活,语言平实却富含深意。它以古代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为准则,为后人提供了修身齐家、立身处世的宝贵经验。最吸引我的部分是书中对于孝顺、诚信、礼仪等方面的阐述。例如,“首孝悌,次谨信”强调了孝顺和诚信的重要性。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这些传统的美德似乎被淡化了,但书中却明确指出,这些都是一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