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故习常:墨守成规的思维陷阱
读音
dǎo gù xí cháng
含义
- 蹈:踩踏,引申为遵循、沿袭。
- 故:旧的、过去的。
- 习:习惯、熟悉。
- 常:常规、惯例。
整体含义:指因循守旧,习惯于老一套的做法,不愿改变或创新。
典故
- 《韩非子·五蠹》: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批评那些盲目效仿古代制度的人,认为社会应随时代变化而调整,而非“蹈故习常”。 - 《后汉书·张衡传》:
张衡发明地动仪时,曾遭保守派质疑,但他坚持创新,反对“蹈故习常”的治学态度。 - 宋代苏轼《教战守策》:
“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暗讽统治者蹈故习常,忽视武备,导致国力衰微。
近义词
- 因循守旧:沿袭旧规,不求革新。
- 墨守成规:固执守旧,不肯变通。
- 故步自封:满足现状,自我限制。
- 萧规曹随:完全照搬前人的做法。
反义词
- 推陈出新:破除旧的,创造新的。
- 革故鼎新:彻底变革旧制度。
- 标新立异:提出新主张,与众不同。
- 破旧立新:打破旧传统,建立新秩序。
例句
小学阶段:
- 他总是用老方法解题,老师提醒他不要蹈故习常。
- 故事里的国王因为蹈故习常,差点让国家陷入危机。
- 创新比赛中,蹈故习常的作品很难获奖。
中学阶段:
- 企业若蹈故习常,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 他的论文缺乏新意,完全是蹈故习常的产物。
- 历史上许多王朝因统治者蹈故习常而走向衰落。
高中及以上:
- 学术研究最忌蹈故习常,需不断突破思维定式。
- 这部小说跳脱了蹈故习常的叙事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 管理层意识到,蹈故习常的经营策略已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
文学化表达:
- 春风吹过古井,泛起涟漪,却吹不散那蹈故习常的沉寂。
- 他的灵魂困在旧时光里,蹈故习常,拒绝与新时代对话。
职场与生活:
- 职场中,蹈故习常的员工往往难获晋升机会。
- 家庭教育也要避免蹈故习常,需根据孩子特点调整方法。
- 这款APP通过打破蹈故习常的设计逻辑赢得了用户。
历史与社会:
- 戊戌变法的失败,部分源于守旧派蹈故习常的顽固抵抗。
- 文艺复兴正是对中世纪蹈故习常思想的反叛。
科技领域:
-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跳出蹈故习常的算法框架。
- 科学家批评某些同行蹈故习常,重复低效的研究路径。
艺术评论:
- 这幅画的价值在于它彻底摆脱了蹈故习常的构图法则。
- 导演用先锋镜头语言,向蹈故习常的商业片模式宣战。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中性词:
ד他做事很蹈故习常,所以很少出错。”(应为贬义) - 混淆近义词:
ד艺术家需要蹈故习常才能保持风格统一。”(应改用“一以贯之”) - 脱离语境滥用:
ד早餐我蹈故习常地喝了豆浆。”(日常习惯不适用此成语) - 错误搭配对象:
ד这台机器蹈故习常地运转了十年。”(机械运作不适用人文批判类成语) - 字面化理解:
ד老人蹈故习常地走在乡间小路上。”(误将“蹈”理解为实际踩踏动作)
注意:该成语多用于批判性语境,描述消极的保守状态,不可用于褒扬“坚持传统”的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
踏故习常是什么意思
踏故习常的读音踏故习常的读音为tà gù xí cháng。踏故习常的含义“踏故习常”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因循守旧,习惯于老一套”。它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面对新事物时,不思进取,只满足于固守旧有的习惯和传统,不愿意或不敢尝试新的方式和方法。踏故习常的典故“踏故习常”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会,人们往往习惯于遵循前人的做法和传统,不愿意轻易改变。有些人在面对新情况时,会因为缺乏创新精神和勇气而选择踏故习常,这往往会导致他们错失机遇,无法取得更大的成就。例如,在农业社会中,农民们长期遵循着传统的耕作方式,不愿意尝试新的种植技术和方法。他们认为只有按照老一辈传下来的方法去做,
不辨真伪
本文介绍了“不辨真伪”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错误用法示例。不辨真伪指无法分辨事情的真实性或虚伪性,源于古代文献记载。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常常面临不辨真伪的困境,需要提高判断力和警惕性,避免被误导或欺骗。不辨真伪的错误用法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损失等不良影响。
蹈常习故
本文介绍了成语“蹈常习故”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指按照常规和旧习惯行事,源自儒家思想,形容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人或行为。文章提供了该成语的多个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给出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场合、与中性词的混淆以及褒贬色彩等方面的错误用法示例。希望读者能正确理解并使用该成语。
蹈常袭故
本文介绍了成语“蹈常袭故”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遵循常规、墨守成规,不思创新或改变。典故来源于古代文献,强调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观念。近义词包括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等,反义词为推陈出新、勇于创新等。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使用场景,并指出错误用法,提醒读者避免在工作中学习中蹈常袭故,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解弦更张是什么意思
解弦更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ě xián gēng zhāng",源自《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该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调整琴弦、换一张琴面,比喻改革旧的规章制度或管理方式,以适应新的形势或需求。解弦更张的近义词包括改革图新、改弦易辙等。反义词则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等。在正确使用解弦更张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解为简单的更换或调整,并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该成语强调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于鼓励人们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推动制度和管理方式的改革,从而实现发展和进步。
拔本塞原
拔本塞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běn sāi yuán。其含义是彻底破坏自然环境或事物的根基和本质。典故出自《汉书·王莽传》,描述了王莽为了扩张领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拔本塞原表示一种破坏根基和本质的行为,其近义词有根深蒂固、溯源追根、斩草除根等。反义词包括顺其自然、守本分、扶植根基等。文章同时指出拔本塞原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注意语境和含义,避免误用。拔本塞原的行为会导致环境恶化和人类生存的危机,因此我们需要保护环境,避免采取拔本塞原的短视行为。
不法古不修今
“不法古不修今”是一个成语,指既不效法古代也不拘泥于现今的制度或做法,强调根据时代变化调整和改进的思维方式。其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商鞅主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法律和政策。该成语鼓励勇于创新,不局限于传统和过去的经验。其近义词包括革新除旧、弃旧图新和与时俱进,反义词为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在使用时,应避免误解其含义,正确应用该成语强调适度创新和改进,尊重传统和现实的基础上追求变革。错误用法包括完全摒弃过去和现在的经验、过度强调创新而忽视实际效果以及用于贬义语境。
成语变俗易教
“变俗易教”是一个成语,意指改变旧有的习俗使之更易于接受新的教化或观念。其源自《汉书·王莽传》,强调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下改变旧习俗的必要性。该成语常涉及教育、文化习俗和社会变革等领域。近义词如移风易俗、革新换代等,都强调改变旧事物以适应新需求。反义词则强调固守旧有习俗和观念。在现代社会应用中,变俗易教涉及多个领域,如教育、农业、城市规划等。然而,该成语易被误解为简单改变风俗而忽视深层含义,或用于贬义语境。正确运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和含义。
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ěn mò dào zhì,意指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弄颠倒了,颠倒了事物的先后顺序或主次关系。本末倒置源自《诗经》中的典故,强调先建立根本的道德原则,再去处理具体事情。文章还介绍了本末倒置的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场景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错误用法情况。
拔赵帜立赤帜
拔赵帜立赤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zhào zhì lì chì zhì”,源自楚汉战争时期汉军将领韩信的故事,用于形容在战争或竞争中取得胜利并树立自己的旗帜。拔赵帜立赤帜现在常用来比喻在某领域中取得突出的成就和胜利。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战胜沙场势如破竹等表示胜利和成功的词汇,反义词有一败涂地等表示失败和挫折的词汇。拔赵帜立赤帜的使用需要注意语境和情境,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或与其他不相关的词语混淆使用。文章还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拔赵帜立赤帜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