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魂摄魄
读音
dàng hún shè pò
含义
- 荡:摇动、震撼,引申为强烈的影响。
- 魂:灵魂、精神。
- 摄:吸引、控制。
- 魄:魂魄、精神。
整体含义:形容某种事物或景象极具震撼力,使人精神受到强烈冲击,甚至感到惊惧或迷醉。
典故
- 《楚辞·九歌》:屈原在描写神灵降临时,用“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等句,展现神灵的威严与美丽,令人“荡魂摄魄”。
- 《聊斋志异》:蒲松龄在描写狐仙鬼怪时,常用“荡魂摄魄”形容其妖异之美,如《画皮》中女鬼的诡异魅力。
- 《红楼梦》:曹雪芹描写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用“似曾相识”的恍惚感,暗含“荡魂摄魄”的宿命感。
近义词
- 惊心动魄:形容事物极其震撼人心。
- 魂飞魄散:形容极度惊恐或震撼。
- 摄人心魄:形容极具吸引力或威慑力。
- 震撼人心:形容事物使人内心受到强烈冲击。
反义词
- 平淡无奇:形容事物普通,毫无吸引力。
- 索然无味:形容事物枯燥,无法引起兴趣。
- 无动于衷:形容对事物毫无反应,不受影响。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夜晚的烟花真漂亮,看得我荡魂摄魄!
- 小学高年级:电影里的巨龙出现时,那场面真是荡魂摄魄。
- 初中:他的演讲慷慨激昂,令人荡魂摄魄。
- 高中:这幅画的色彩与构图极具冲击力,观者无不感到荡魂摄魄。
- 大学及以上:战争的残酷场面让人荡魂摄魄,久久无法平静。
- 文学描写:她的歌声如天籁,荡魂摄魄,听众如痴如醉。
- 新闻报道:地震后的废墟景象令人荡魂摄魄。
- 影视评论:这部电影的结局反转太震撼,堪称荡魂摄魄。
- 历史叙述:古代帝王的威严仪仗,足以让百姓荡魂摄魄。
- 科幻小说:外星飞船降临的瞬间,所有人都感到荡魂摄魄。
- 惊悚故事:深夜的诡异笑声令人荡魂摄魄。
- 自然描写:瀑布从悬崖倾泻而下,水雾弥漫,景象荡魂摄魄。
- 艺术评论:这首交响乐的高潮部分荡魂摄魄,震撼人心。
- 神话传说:女娲补天的壮举,让后世之人读来荡魂摄魄。
- 武侠小说:绝世高手的剑气纵横,令旁观者荡魂摄魄。
- 探险故事:深渊中的未知生物,光是看一眼就让人荡魂摄魄。
- 悬疑小说:真相揭晓的那一刻,读者无不感到荡魂摄魄。
- 诗歌赏析: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写尽了瀑布的荡魂摄魄之美。
- 哲学思考:宇宙的浩瀚无垠,常让人感到荡魂摄魄。
- 情感描写:久别重逢的瞬间,那种喜悦与震撼令人荡魂摄魄。
错误用法
- 形容普通事物:
❌ 这碗面真好吃,吃得我荡魂摄魄。
✅ 这碗面真好吃,吃得我回味无穷。 - 形容轻微影响:
❌ 今天的天气有点冷,让我荡魂摄魄。
✅ 今天的天气有点冷,让我打了个寒战。 - 形容正面情感:
❌ 收到礼物时,我开心得荡魂摄魄。
✅ 收到礼物时,我开心得手舞足蹈。 - 形容缓慢变化:
❌ 夕阳慢慢落下,景色荡魂摄魄。
✅ 夕阳慢慢落下,景色美得令人陶醉。 - 形容日常小事:
❌ 老师讲了一道数学题,听得我荡魂摄魄。
✅ 老师讲了一道数学题,听得我茅塞顿开。
总结:“荡魂摄魄”多用于形容极具冲击力或震撼性的事物,不宜用于普通或温和的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娟的诗词
关于娟的诗词(第1篇)关于“娟”的诗词:古文里的女性美丽与优雅一、概述“娟”字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与优雅。它不仅描绘了女性的外在美,更传达了内在的温婉与柔情。本文将通过几首饱含“娟”字的古诗词,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二、关于“娟”的诗词《春日杂感》——宋·李清照春日娟娟映碧纱,桃花开遍满山崖。风轻云淡日初升,独倚栏杆看落霞。解析:李清照的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用“娟娟”形容阳光映照下的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宁静。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闺怨》——唐·李商隐珠帘绣户蔼娟娟,良人何处不归来?玉阶空有夜寒月,独照罗衾泪痕斑。解析:李商隐的《闺怨》以女性视角
关于倾城的诗词
关于倾城的诗词(第1篇)关于倾城的诗词自古以来,诗词中常以“倾城”之貌或言女子之美来形容,诗词中所表达的不仅是其外在之美,更多的是一种由内而外所散发出的韵味与风度。下面是一些与“倾城”有关的古诗词及其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经·卫风·硕人原文: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其香倾城,颜如舜华。作者及朝代:诗经·卫风,周朝时期。解析:此诗描绘了一位身着华美衣裳的女子,其香气弥漫整个城市,容貌如花般美丽。诗中以“倾城”来形容女子的美貌与香气。二、汉乐府·陌上桑原文:赧然绝代,名传京华。倾城一笑,始识朱颜。云霞渐起,微风自临。娇媚不语,香染长门。作者及朝代:汉乐府,汉代。解析:此诗以华丽辞藻描绘女子之
关于丹青的诗词
关于丹青的诗词(第1篇)关于丹青的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艺术与美的体现,在历代诗歌中,都可见其精妙的描述和深沉的意境。下面就列举出部分含有“丹青”字句的经典古诗词,以及对应的原文、作者和朝代。一、《青门引·丹青娟秀》 宋·王安石原文:丹青娟秀。天教分付、与芳兰。轻拂素纨,试呈新样,犹记得、绣床开处春风暖。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解析:此诗中的“丹青”指画笔与画技,形象地描绘了画家挥毫泼墨、精雕细刻的场景。王安石用“娟秀”一词形容丹青的精细之美,再通过轻拂素纨等意象,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绘画场景。二、《题画图》 宋·文同原文:眼见飞鸿戏石栏,丹青巧夺造化权。风生万壑飞龙虎
描写长发漂亮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长发漂亮的古诗词的内容,涵盖了多篇从不同角度描绘长发之美的文章。这些诗词以不同的比喻和描绘手法,如以瀑布、锦缎、梦境、流苏和月亮为喻,展现了长发的柔美、光泽与飘逸之感,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女子美丽的赞美和向往。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诗词中长发的独特之美。
描写海市蜃楼诗词
这段摘要主要描述了多篇文章中关于海市蜃楼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包括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海市蜃楼的神秘、美丽和令人向往的特质。摘要强调了这些诗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海市蜃楼的幻境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同时,也提到了现代诗对海市蜃楼的独特情感和描绘。整体上,这段摘要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多篇文章中关于海市蜃楼诗词的内容,突出了其特点和魅力。因此,摘要可以写为:本文介绍了多篇文章中描绘海市蜃楼的古诗词,包括不同朝代和不同作者的创作。这些诗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海市蜃楼的神秘幻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同时,也提到了现代诗对海市蜃楼的独特表现。
描写花多而美丽的古诗词
描写花多而美丽的古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花多而美丽的古诗词一、古诗词汇总以下是多首描写花多而美丽的古诗词,包含了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木兰花作者:宋·李清照朝朝寒日晓初晴,珠帘未卷人初醒。万朵红妆春色里,百般妖娆花枝间。解析:此诗描绘了春日清晨,花多且美丽的景象。作者以万朵红花来展现春色之浓,用“妖娆”来赞美花朵的魅力,极具生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唐·白居易半江瑟瑟半江红,怜惜红花待春回。世间好景千万重,一树千枝千万朵。解析:此诗通过描写春回大地时花繁叶茂的景象,以“一树千枝千万朵”形容花的繁盛,表现出花的美丽与生机勃勃的春天。蝶恋花·春景作者:宋·苏辙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
关于葳的诗词
关于葳的诗词(第1篇)关于“葳”的诗词全文及解析一、王安石《句》诗词原文:北葳秀色拂城隅。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解析: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北葳秀丽的景色,传达出一种美好的城市景观。其中的“北葳”即指葳蕤,是一种草木茂盛的景象,这里用来形容城市的边缘被绿色的植被所环绕,增添了城市的生机与活力。二、杜甫《兵车行》诗词原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旌旗蔽空日色薄,不觉龙颜变葳蕤。作者:杜甫朝代:唐解析:在杜甫的这首长篇叙事诗中,“葳蕤”一词出现在对战场景的描绘中
揭地掀天是什么意思
揭地掀天的读音为jiē dì xiān tiān,形容事物或事件的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力量强大。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用以形容巨大的力量或震撼人心的事件。常见出处之一是《史记·项羽本纪》。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避免滥用或误用。常见错误用法包括不根据语境滥用、用错对象、与其他形容巨大的词语重复使用,以及在贬义语境中使用。例句展示了揭地掀天在不同情境下的用法。
粲然可观
粲然可观的读音为càn rán kě guān。该词形容事物美好、鲜明,令人赏心悦目,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其近义词包括绚丽多彩、璀璨夺目等,反义词有暗淡无光、平淡无奇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粲然可观的用法,需要注意避免错误使用,如滥用或用于不美好的事物。正确的使用应根据具体语境和表达需要来选择。
撑霆裂月
"撑霆裂月"是一个形容词短语,发音为chēng tíng liè yuè,形容事物或事件具有极大的力量或影响力,能够震撼人心。其含义强调了行动或影响的巨大性。虽然该成语的典故暂无确切记载,但可以从字面意义推测其来源。它常被用于形容英勇、威猛的场景。近义词有天崩地裂、雷霆万钧、惊天动地等。反义词有风平浪静、微不足道等。在使用时,需避免误用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例如在描述平凡事物时。正确运用该成语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事物或事件的力量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