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之有愧

当之有愧

读音

dāng zhī yǒu kuì

含义

  • :承受,承担。
  • :代词,指代某种荣誉、地位或责任。
  • 有愧:感到惭愧。

整体含义:指对获得的荣誉、地位或称赞感到不配,内心惭愧。

典故

  1. 《后汉书·杨震传》
    东汉名臣杨震为人清廉,有人劝他收受贿赂,他严词拒绝,并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来他因正直被贬,临终前感叹:“吾虽死,当之有愧!”表达了对未能尽忠职守的愧疚。
  2. 《宋史·范仲淹传》
    范仲淹一生清廉,晚年被朝廷封赏时,他上书推辞,称自己“功微德薄,当之有愧”,体现了谦逊自省的美德。
  3. 民间故事
    古代一位县令因治理有功被百姓称赞,他却说:“百姓安居乐业是天意,我不过略尽绵力,当之有愧。”

近义词

  1. 受之有愧:接受某种荣誉或好处时感到惭愧。
  2. 愧不敢当:因谦虚而不敢接受称赞或荣誉。
  3. 名不副实:名声与实际不符,多指虚名。

反义词

  1. 当之无愧:完全配得上某种荣誉或称赞。
  2. 实至名归:因实际成就而获得应有的名声。
  3. 受之无愧:接受荣誉时毫无愧疚,认为自己值得。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老师表扬我作业写得好,但我觉得自己还有进步空间,真是当之有愧。
    • 妈妈夸我帮忙做家务,可我觉得做得不够多,当之有愧。
  2. 小学高年级

    • 同学们选我当班长,但我担心自己能力不足,当之有愧。
    • 这次比赛获奖了,可我觉得队友功劳更大,我当之有愧。
  3. 初中

    • 学校给我颁发了“优秀学生”奖,但我觉得还有很多同学比我更努力,当之有愧。
    • 老师让我代表班级发言,可我准备得不够充分,当之有愧。
  4. 高中

    • 虽然考上了名校,但我知道是运气好,当之有愧。
    • 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但我自认经验不足,当之有愧。
  5. 成人/书面

    • 承蒙各位厚爱推举我为代表,但我资历尚浅,当之有愧。
    • 这份荣誉对我来说太重了,我实在当之有愧。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当之无愧”

    • ❌ 错误:他成绩优异,被评为三好学生,真是当之有愧。(应为“当之无愧”)
    • ❌ 错误:这位科学家贡献巨大,获得诺贝尔奖当之有愧。(应为“当之无愧”)
  2. 用于客观事实不符的情况

    • ❌ 错误:他偷了别人的功劳,却说自己当之有愧。(偷窃行为本身不配用“当之有愧”)
    • ❌ 错误:这个骗子被揭穿后还说“当之有愧”。(虚伪行为不适用)
  3. 过度谦虚导致逻辑矛盾

    • ❌ 错误:明明是他独立完成的项目,他却对同事说“当之有愧”。(过度谦虚显得不真诚)
  4. 用于非荣誉或责任场景

    • ❌ 错误:这顿饭太贵了,我吃得起当之有愧。(“当之有愧”不适用于金钱消费场景)
  5. 混淆情感色彩

    • ❌ 错误:他犯了错,却笑着说“当之有愧”。(犯错应表达歉意,而非用“当之有愧”)

总结:“当之有愧”用于表达谦虚或愧疚,但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使用。

你可能感兴趣

愧不敢当是什么意思

“愧不敢当”是一个成语,意为在受到赞扬、赏识或赋予重要职位时,觉得自己不配接受。它源自古代的典故,强调谦虚和谦逊的态度。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谦逊有礼、虚怀若谷等,反义词为当之无愧、自信满满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避免滥用或与“当之无愧”混淆。该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谦虚谨慎的美德。

当之无愧

当之无愧是一个形容某人或事物完全胜任某项任务或荣誉的成语,表示毫无愧色。其典故源自古代一位备受赞誉的官员。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如工作、艺术、运动等,表示某人的表现或成果值得高度赞扬。同时,要注意避免在使用当之无愧时出现的错误,如用在不合适的人或事物上、重复使用、与其他褒义词混用以及在否定句中使用。

谬采虚誉是什么意思

谬采虚誉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iù cǎi xū yù,指错误地接受或采用虚假的声誉或荣誉。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对名誉和声誉的重视,警示人们要正确看待名誉和荣誉,避免被虚假声誉所迷惑。近义词如虚应滥名、沽名钓誉等,都表达错误追求或接受虚假声誉的意思。反义词如名副其实、实至名归等,则表达真实、符合实际的声誉或荣誉。谬采虚誉的错误用法体现在个人行为上的盲目追求表面荣誉和名声,忽略了实际能力和贡献。在社会现象和工作中的错误用法也表现为对某事物或现象的过度追捧和炒作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忽略了其实际价值和意义。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注重实际能力和表现的综合评价。

泥名失实是什么意思

泥名失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nì míng shī shí。其含义指过分看重虚名而忽略了事物的真实情况。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提醒人们不要被虚名所迷惑,要重视事物的真实情况和价值。其近义词包括虚应故事、徒有虚名和空有其表,反义词则是实事求是、名副其实和脚踏实地。文章还提到了泥名失实的错误用法,提醒人们不要因追求虚名而失去对事物的真实判断和认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应该注重实际效果和贡献,而不是只追求表面的虚名和荣誉。

扶危拯溺

扶危拯溺的读音为fú wēi zhěng nì,意为在他人危难之时给予帮助。这一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源于古代典故,如楚国大夫沈诸梁的事迹。近义词包括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反义词为见死不救、落井下石等。使用扶危拯溺的例句需根据语境判断,强调实际行为和持续性。错误用法应避免只口头上说而不付诸实际行动的情况。

昂首望天

昂首望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áng shǒu wàng tiān。其含义为抬头仰望天空,常用来形容人态度高傲,自视甚高,不切实际地妄自尊大。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常以此姿态展示自己的威严和自信,但过度则表现为傲慢和自大。昂首望天的近义词有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自命不凡等。反义词包括谦虚谨慎、脚踏实地、谦逊有度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其适用的场合和对象,避免误用。错误使用方式包括滥用场合、误用对象和与其他成语混淆。

才广妨身

才广妨身的读音为cái guǎng fáng shēn,意指一个人的才能或能力过于突出,有时会成为一种阻碍或束缚,影响其个人发展或行动。该成语源于古代对才能与个人命运关系的思考。才广妨身的近义词包括才华横溢而自困、智者多忧等,反义词则为无拘无束、才华得展等。该成语错误用法包括滥用、误解含义以及与近义词混淆使用。文章以多种方式阐述了才广妨身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

浮名虚誉

“浮名虚誉”是一个成语,指的是虚幻的名声和荣誉。该成语源于古代人们对名誉和地位的追求,常用来形容追求虚幻名利的做法。其近义词包括虚名薄利、声名狼藉、徒有虚名等,反义词则是实至名归、名副其实、脚踏实地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正式场合或赞扬他人时使用。此外,还要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或滥用成语结构。

闭阁思过

闭阁思过的正确读音及其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均已详细阐述。该成语强调犯错后主动反思并改正错误的态度。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误用,确保表达准确。闭阁思过的正确运用场合是在需要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的情境下。以上内容供参考,如需深入了解,建议查阅相关词典。

盛名难副是什么意思

“盛名难副”是一个成语,意指名声过大与实际能力或成就不相称。其源于古代文献记载中的一个典故。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名不副实的情况。近义词有“名不副实、徒有虚名、虚有其表”等。反义词包括“名副其实、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搭配,避免误用。提供的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盛名难副”的使用情景。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