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轻抹
读音
dàn zhuāng qīng mò
含义
- 淡:浅、不浓烈。
- 妆:打扮、修饰容貌。
- 轻:轻微、不厚重。
- 抹:涂抹、修饰。
整体含义:形容女子化妆时只施以淡雅的妆容,不浓艳,显得自然清新。也可比喻事物经过简单修饰,不刻意雕琢,保持原本的质朴之美。
典故
- 宋代诗词中的“淡妆”
宋代文人崇尚自然之美,许多诗词中都有“淡妆”的描写。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西湖的晴雨变化比喻西施的淡妆与浓抹,皆具风韵。 - 《红楼梦》中的“淡妆”美学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多次描写贵族女子的妆容,如林黛玉“眉蹙春山,眼颦秋水”,不施浓粉,以天然气质取胜,体现了“淡妆轻抹”的审美观。 - 古代仕女画的妆容
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仕女们虽精心打扮,但妆容素雅,仅以薄粉敷面、轻点朱唇,符合“淡妆轻抹”的含蓄之美。
近义词
- 素面朝天:形容女子不化妆或妆容极淡,展现自然美。
- 清水芙蓉:比喻女子清新自然,不加修饰。
- 略施粉黛:指轻微化妆,不浓艳。
- 天然去雕饰:强调事物本真之美,无需过多修饰。
反义词
- 浓妆艳抹:妆容厚重艳丽,刻意雕琢。
- 花枝招展:形容打扮得过分艳丽,略显浮夸。
- 粉饰太平:比喻刻意掩盖真相,过度美化。
- 矫揉造作:形容行为或妆容不自然,刻意做作。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姐姐今天只涂了一点口红,真是淡妆轻抹,好看极了!
- 妈妈不喜欢化妆,她说淡妆轻抹最舒服。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这幅画的色彩淡妆轻抹,却让人感觉非常舒服。
- 她的打扮总是淡妆轻抹,显得特别清新自然。
-
初中
- 这位演员在剧中淡妆轻抹,更符合角色的朴素形象。
- 好的设计不需要复杂,淡妆轻抹反而更能突出主题。
-
高中及以上
- 她的文字如淡妆轻抹,不事雕琢却意境深远。
- 这座园林的设计淡妆轻抹,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
错误用法
-
形容男性妆容
- ❌ 他今天淡妆轻抹,显得很精神。(“淡妆轻抹”通常用于女性,男性可用“简单修饰”)
-
形容完全无修饰
- ❌ 她今天没化妆,真是淡妆轻抹。(“淡妆轻抹”指轻微化妆,而非完全不化妆)
-
用于夸张场景
- ❌ 舞台上的演员淡妆轻抹,观众根本看不清。(舞台妆通常较浓,与“淡妆轻抹”矛盾)
-
比喻过度修饰的事物
- ❌ 这篇作文辞藻华丽,淡妆轻抹。(“淡妆轻抹”应指简洁自然,与“辞藻华丽”冲突)
“淡妆轻抹”不仅是一种妆容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追求自然、含蓄的美。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日常打扮,恰到好处的修饰往往比过度雕琢更打动人心。
你可能感兴趣
历代咏白莲诗词赏析 10首关于白莲的经典诗词带你领略冰肌玉骨之美
本文介绍了描写白莲的诗词及其解析,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的作品和不同作者的创作。文章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概述了白莲在诗词中的形象、气质和美感,以及其在文化和艺术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不同的诗词,展现了白莲的高洁、清雅、纯洁和静谧之美,以及诗人们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赞美。同时,也介绍了白莲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整体而言,文章概括了白莲的诗韵、雅致和美感,带领读者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浓抹淡妆是什么意思
浓抹淡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nóng mǒ dàn zhuāng。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用浓重的色彩涂抹与淡雅的装扮相结合,形容女子妆容的艳丽与淡雅相得益彰,也可形容其他事物色彩的搭配与组合。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古代女子化妆讲究的背景理解其含义。浓抹淡妆的近义词有浓妆淡抹、艳丽多姿等,反义词有素面朝天等。该成语可以灵活应用于多种语境,但在使用和引用时需谨慎,避免误用和不当场合的使用。同时,也需要注意浓抹淡妆的正确读音和用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淡妆浓抹
淡妆浓抹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女子妆容的浓淡相宜或事物的表现手法多样。该成语最早源于古代诗词,形容女子的美丽和魅力。其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广泛应用,形容事物美好绝伦和多变的特点。它的近义词包括浓淡相宜、妆容多变、美轮美奂等,反义词则为一成不变和平淡无奇。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形容食物或物品,用词不当或滥用成语的错误用法。该成语在描述人的妆容和事物的表现手法上十分贴切,能够形象地表达多样性和美好。
浓妆淡抹是什么意思
浓妆淡抹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读音nóng zhuāng dàn mò,用来形容女性妆容恰到好处,既不过于浓重也不过于淡薄。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常常用来形容皇室或贵族女性的妆容。该词汇的近义词包括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和雅致妆容等,反义词则是浓墨重彩、素面朝天以及过于华丽。在使用时需注意,不可将浓妆与淡抹分开使用,且不可用于形容男性或非人类的对象。妆容的浓妆淡抹需要恰到好处,展现出女性的自然美丽和优雅气质。
描写清朝美女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清朝美女的诗词文章,内容涵盖了多首诗词及其解析、背景、其他相关描绘等。这些诗词以独特的笔触和韵味,描绘了清朝美女的风韵与魅力,包括身姿高雅、清丽脱俗、歌舞曼妙、容颜娇艳等。通过对这些诗词的解读,可以感受到清朝时期对于美的追求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关于娟的诗词
关于娟的诗词(第1篇)关于“娟”的诗词:古文里的女性美丽与优雅一、概述“娟”字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与优雅。它不仅描绘了女性的外在美,更传达了内在的温婉与柔情。本文将通过几首饱含“娟”字的古诗词,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二、关于“娟”的诗词《春日杂感》——宋·李清照春日娟娟映碧纱,桃花开遍满山崖。风轻云淡日初升,独倚栏杆看落霞。解析:李清照的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用“娟娟”形容阳光映照下的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宁静。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闺怨》——唐·李商隐珠帘绣户蔼娟娟,良人何处不归来?玉阶空有夜寒月,独照罗衾泪痕斑。解析:李商隐的《闺怨》以女性视角
10首描写山水四时的经典古诗词 领略古人笔下的自然之美与诗意情怀
本文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景色的古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分别介绍了不同古诗词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包括春雨、庐山瀑布、自然风光、山河壮丽与人间繁华以及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等主题。文章摘要强调这些古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自然风光的魅力,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这些古诗词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礼赞。
关于葛的诗词
关于葛的诗词(第1篇)关于葛的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并不鲜见。以下是一系列以“葛”为主题的古诗词,我会逐一列出每首诗的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经《葛覃》作者:佚名(先秦时期)原文: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解析:这是《诗经》中描述葛藤生长的诗句。葛藤蔓延于山谷中,叶子繁茂,黄鸟在灌木上集结鸣叫,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景。此诗描绘了葛的自然之美,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二、南朝民歌《碧玉歌》作者:佚名(南朝)原文: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帐里安石榴,其中那得莲子心?解析:这首南朝民歌中的“碧玉”指年轻的女子,以“葛”比喻女子肌肤如丝质。全诗描写
淡扫蛾眉
“淡扫蛾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àn sǎo é méi。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女子妆容淡雅,容貌清丽,不施粉黛,自然清新的美。其源于古代的妆容文化,强调自然清新的美。近义词有轻描淡写、素颜清雅、自然妆等,反义词有浓妆艳抹、浓眉大眼、矫揉造作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用词不当、随意拆分和张冠李戴等错误用法。
孟浩然描写天台的诗词
本文主要探讨了孟浩然与天台山的诗意交融。虽然孟浩然的诗作中未直接提及天台,但可以通过其诗篇感受到与天台相似的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文章介绍了孟浩然的诗风与情感,以及天台山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通过借鉴孟浩然的诗风,尝试描绘天台的诗意之美,并表达了对天台的赞美和敬仰。虽然孟浩然未曾直接描写天台,但可以从他的诗篇中感受到其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本文旨在通过借诗词表达天台与孟浩然的诗意交融,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其诗意之美和情感之深,并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让美丽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