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蛾眉
读音
dàn sǎo é méi
含义
- 淡:轻微、不浓重。
- 扫:轻轻描画、修饰。
- 蛾眉:形容女子细长而弯的眉毛,如同蚕蛾的触须。
整体含义:形容女子妆容素雅,仅略施粉黛,轻描眉毛,显得清新自然。
典故
- 《诗经·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其中“蛾眉”指女子美丽的眉毛,后世逐渐演变为“淡扫蛾眉”形容素雅之美。 - 唐代张祜《集灵台》: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此诗描写虢国夫人不施浓妆,仅轻描眉毛便入宫面圣,展现自信与天然之美。 - 《红楼梦》:
林黛玉的妆容常被形容为“淡扫蛾眉”,体现其清雅脱俗的气质。
近义词
- 素面朝天:不施脂粉,自然面容。
- 轻妆淡抹:妆容清淡,不浓艳。
- 清水芙蓉:比喻天然去雕饰的美。
- 不施粉黛:不化妆,保持自然状态。
反义词
- 浓妆艳抹:妆容浓重,色彩艳丽。
- 粉白黛黑:指刻意修饰妆容,色彩对比强烈。
- 花枝招展:形容打扮得艳丽夸张。
- 涂脂抹粉:指过度化妆,掩盖本来面貌。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姐姐今天“淡扫蛾眉”,看起来特别清爽。
- 妈妈不喜欢化妆,总是“淡扫蛾眉”就出门。
-
小学高年级:
- 她天生丽质,只需“淡扫蛾眉”就很好看。
- 这幅画里的女子“淡扫蛾眉”,显得很优雅。
-
初中:
- 古代仕女图里的美人多是“淡扫蛾眉”,展现东方审美。
- 她不喜欢浓妆,日常妆容都是“淡扫蛾眉”。
-
高中:
- 在唐代,“淡扫蛾眉”是贵族女性自信的体现。
- 她的美不在于浓妆,而在于“淡扫蛾眉”的自然气质。
-
大学及以上:
- 宋代文人推崇“淡扫蛾眉”的审美,反对过度修饰。
- 这幅肖像画采用“淡扫蛾眉”的手法,突出人物的内在神韵。
错误用法
-
形容男性:
- ❌ 他今天“淡扫蛾眉”,显得很精神。(该成语专指女性妆容。)
-
指浓妆:
- ❌ 她画了烟熏妆,真是“淡扫蛾眉”。(与成语含义相反。)
-
用于非妆容场景:
- ❌ 这幅山水画“淡扫蛾眉”,意境深远。(成语不适用于景物描写。)
-
误解为“不化妆”:
- ❌ 她完全素颜,真是“淡扫蛾眉”。(成语指轻微修饰,并非完全不化妆。)
-
用于贬义:
- ❌ 她“淡扫蛾眉”,看起来毫无气色。(成语本身含褒义,不可用于贬低。)
“淡扫蛾眉”不仅是一种妆容风格,更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中对自然之美的推崇。正确使用这一成语,能让语言更具文雅韵味。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娜的诗词
关于娜的诗词(第1篇)关于“娜”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全文《木兰花慢·娼女纳凉》作者:宋·刘克庄娜婀风柳态,盈盈倚窗前。玉容春自浅,花色露初鲜。《蝶恋花·春景》作者:宋·晏殊娜婀舞袖翻金钿,翠楼深锁春光。二、作者与朝代《木兰花慢·娼女纳凉》——作者刘克庄,宋朝人。《蝶恋花·春景》——作者晏殊,宋朝人。三、诗词解析《木兰花慢·娼女纳凉》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娼女在窗前纳凉的场景。其中,“娜婀风柳态”一句,以娜婀形容女子体态的轻盈柔美,风柳则象征着女子身姿的婀娜多姿。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在春光中倚窗纳凉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婉约的美感。《蝶恋花·春景》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女子的舞姿。其中,“
关于妩媚的诗词
关于妩媚的诗词(第1篇)关于妩媚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解析诗名:《春日杂感》作者:李清照(宋)原文: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初踏青阳意气新,轻衫妩媚似花娇。解析:此诗描绘了春日之景,以“妩媚”形容轻衫,透露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气息,抒发了诗人在春天的新鲜喜悦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活力。诗名:《琵琶行》作者:白居易(唐)原文: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妩媚,似诉平生不得志。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解析:此诗以音乐为载体,通过琵琶女的演奏描绘出其妩媚的姿态和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琵琶女的演奏技艺和内心世界,传达出对
浓抹淡妆是什么意思
浓抹淡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nóng mǒ dàn zhuāng。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用浓重的色彩涂抹与淡雅的装扮相结合,形容女子妆容的艳丽与淡雅相得益彰,也可形容其他事物色彩的搭配与组合。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古代女子化妆讲究的背景理解其含义。浓抹淡妆的近义词有浓妆淡抹、艳丽多姿等,反义词有素面朝天等。该成语可以灵活应用于多种语境,但在使用和引用时需谨慎,避免误用和不当场合的使用。同时,也需要注意浓抹淡妆的正确读音和用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描写夏天美容的诗词
本文描写了夏天美容的诗词,展现了古代女性夏季美容的场景和感受。文章介绍了五篇关于夏天美容的诗词内容,分别描述了不同诗词中对夏日美容的描述和智慧。包括用荷花、清茶、天然花草等保养肌肤的方法,以及保持心境平和、心态健康的重要性。文章总结了古诗词中关于夏日美容的智慧和秘籍,并倡导借鉴古人的智慧和经验,以更健康、更自然的方式保养容颜和身心健康。
关于眉诗词
关于眉诗词(第1篇)关于眉诗词的探索与解析一、诗词全文眉黛弯弯映秋水,静卧花前看云起。——宋·张先《醉落魄·眉间心上》眉如新月似画图,映日芙蓉镜里吾。——清·赵之谦《采莲曲》嬛姿宛若芙蓉眉,素影朦胧倚竹扉。——元·徐再思《丹青篇》二、作者与朝代以上提及的诗篇分别出自不同朝代的诗人之手:第一首诗出自宋代的张先,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第二首诗出自清代的赵之谦,赵之谦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第三首诗出自元代的徐再思,徐再思是元朝的文人。三、诗词解析第一首诗描绘了女子眉黛的美丽与静谧,弯弯的眉形映照着秋水般的眼神,她静卧花前,欣赏着云卷云舒的景象。这表达了女子静美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感。第二首诗以清
出水芙蓉
“出水芙蓉”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ū shuǐ fú ró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人如水中刚绽放的荷花般清新、美丽、自然,尤其常用于形容女性的美丽和纯洁。其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描述,也被用作形容其他美好的事物。近义词包括亭亭玉立、清新脱俗等。反义词则是描述丑陋、矫揉造作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的场合和错误的语境,保持其原有的美好含义。例如,在描述美丽女性或美景时,可以使用“出水芙蓉”来形容其清新自然的美。
七夕描写美女的诗词
这篇文章介绍了七夕节中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以描绘美女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词句,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美丽与优雅。文章列举了五篇与七夕美女相关的诗词,每篇都详细描述了诗词的内容及其背景,同时分析了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与审美观念。通过阅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代女性的美丽与风韵,同时也感受到古代的浪漫与温情。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些诗词让我们体会到了爱情的深沉与长久,以诗意的方式描绘了佳人的形象。
描写银钏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银钏的诗词,涵盖了五代南唐、宋代、唐代和清代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以银钏为媒介,展现了女子的美貌、气质和情感。银钏在诗词中不仅是女性的饰物,更是情感的寄托和表达。通过描绘银钏的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纯洁、美好和爱情的执着与热爱。此外,本文还介绍了银钗在古代诗词中的独特地位,展现了其在古典文化中的丰富意蕴和情感象征意义。通过欣赏这些描绘银钗之美的诗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审美观念。
关于梳妆的诗词
关于梳妆的诗词(第1篇)关于梳妆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春晓》作者: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解析:此诗并非直接描绘梳妆,但其中“夜来风雨声”一句,可想象女子清晨梳妆时,窗外的自然景象,与梳妆的情景相映成趣。《西宫秋词》作者:李贺(唐)秋深意长别难寻,重梳双鬟朝风涔。此中长辞重结泪,不到海涯情不停。解析:此诗描绘了女子梳妆的情景,通过“重梳双鬟”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女子梳妆的场景和情感。《浣溪沙·闺情》作者:李清照(宋)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画,半簪弯月浅含颦。情知不似少年时。解析:此词以女性视角描绘了梳妆的情景,
用花描写女子的诗词句
用花描写女子的诗词句(第1篇)文章标题:用花描写女子的诗词句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诗词原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作者:李白(唐)解析:这首诗用华美的比喻描写女子的美貌。诗人用“云”与“花”作为喻体,通过云彩和花儿的对比和互相呼应,把女子的衣裳与容颜生动地呈现出来,显得十分飘逸、优雅。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将女子的美貌与仙境相联系,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诗词原文:桃花人面各相红,笑语盈盈暗香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作者:崔护(唐)解析:这首诗以桃花为喻体,描绘了女子的美丽。诗中“桃花人面各相红”一句,将桃花的艳丽与女子的美貌相互映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