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旦而伐
读音
dàn dàn ér fá
含义
- 旦旦:每天早晨,引申为“天天”。
- 伐:砍伐,引申为“消耗”“损害”。
- 整体含义:形容每天不断地消耗或损害某物,最终导致其枯竭或衰败。多用于形容过度使用资源、精力或感情,最终难以为继。
典故
-
《孟子·告子上》: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孟子以此比喻人的善心若不断被消耗(“旦旦而伐”),最终会丧失本性。 -
《左传·昭公元年》:
“无乃不可乎?夫以强取,不义;以众陵寡,不祥;以贤临愚,不仁。三者,君子所不为也。且君之先臣,其在此乎?若可寻也,亦可寒也。”
此处虽未直接使用“旦旦而伐”,但暗含类似道理:过度索取终将招致衰败。 -
《韩非子·喻老》: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故事中的宋人因贪图侥幸而荒废耕作,类似“旦旦而伐”的后果。
近义词
- 竭泽而渔:比喻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
- 杀鸡取卵:为得到鸡蛋而杀掉母鸡,形容贪图小利而损害根本。
- 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用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困难。
- 坐吃山空:只消耗不生产,最终耗尽资源。
反义词
- 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使资源长久不竭。
- 养精蓄锐:保养精神,积蓄力量。
- 开源节流:增加收入,节省开支,使资源可持续。
- 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避免未来困境。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每天熬夜打游戏,妈妈说:“你这样旦旦而伐,身体会垮掉的!”
- 过度采摘花朵会让花园变得光秃秃,就像“旦旦而伐”一样。
-
小学高年级:
- 这片森林被滥砍滥伐,旦旦而伐的结果是动物们失去了家园。
- 爸爸说:“零花钱要省着用,旦旦而伐的话,月底就没钱买书了。”
-
初中:
- 过度开发旅游资源会导致环境破坏,这种旦旦而伐的做法不可取。
- 他每天熬夜学习,看似努力,实则是旦旦而伐,效率反而下降。
-
高中:
- 古代帝王横征暴敛,旦旦而伐,最终导致民不聊生、王朝覆灭。
- 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鼓励人们旦旦而伐地购买,却忽视了资源的有限性。
-
大学及以上:
- 企业对员工的过度压榨是一种旦旦而伐的管理方式,长期来看会损害团队活力。
- 在人际关系中,若一味索取而不付出,便是旦旦而伐,终将失去朋友。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勤奋”:
- ❌ “他旦旦而伐地学习,终于考上了名校。”(错误:成语本身含贬义,不能用于褒奖努力。)
- ✅ 应改为:“他持之以恒地学习,终于考上了名校。”
-
误用于短期行为:
- ❌ “我今天旦旦而伐地吃光了所有零食。”(错误:成语强调长期消耗,而非一次性行为。)
- ✅ 应改为:“我今天一口气吃光了所有零食。”
-
误用于自然现象:
- ❌ “台风旦旦而伐地摧毁了房屋。”(错误:成语用于人为的消耗,不适用于自然灾害。)
- ✅ 应改为:“台风接连不断地摧毁了房屋。”
-
误用为“反复”:
- ❌ “他旦旦而伐地修改方案。”(错误:成语不表示“反复”,而是“持续消耗”。)
- ✅ 应改为:“他反复修改方案。”
-
误用于抽象概念:
- ❌ “他的梦想旦旦而伐地破灭了。”(错误:梦想破灭是瞬间结果,与“持续消耗”无关。)
- ✅ 应改为:“他的梦想逐渐破灭了。”
你可能感兴趣
甘井先竭
甘井先竭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ān jǐng xiān jié。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过于受宠或过度消耗的事物或人,因过早被过度利用而耗尽资源,失去优势或价值。其典故包括古代地主的甜井和受宠的妃子等。甘井先竭的近义词包括竭泽而渔、涸泽而渔等,反义词包括细水长流、持之以恒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正确的语境和语序,避免错误用法。该成语强调了资源或事物的有限性和需要适度利用的重要性。
蠹国耗民
本文主要介绍了“蠹国耗民”这个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近义词和反义词。文章详细解释了蠹国耗民的意思,即对国家、人民造成危害、损失和消耗的行为或政策。同时,通过列举一些典型的蠹国耗民行为,如政治腐败、贪污受贿等,使读者更加深入理解这一成语的应用。文章还指出了在使用蠹国耗民这个成语时需要谨慎,不能随意滥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五虚六耗是什么意思
五虚六耗的读音五虚六耗的读音是【wǔ xū liù hào】。五虚六耗的含义五虚六耗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物质、精神等方面过度消耗、浪费资源,导致空虚、无益的状态。其中,“五虚”指的是五种空虚的状态或情况,如虚言、虚财、虚位、虚名、虚气等;“六耗”则指过度消耗、浪费的六个方面,如耗费财物、耗费精力、耗费时间等。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避免过度消耗和浪费,保持适度和节制的生活态度。五虚六耗的典故五虚六耗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典籍和历史故事。据传,在古代社会中,有些人为了追求名利和虚荣,不择手段地追求财富和地位,导致物质和精神上的过度消耗和浪费,最终落得空虚无益的下场。这个成语后来被
黩武穷兵
本文介绍了成语“黩武穷兵”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滥用武力、频繁进行战争以至于国家资源消耗殆尽的情况。文章详细解释了其背后的含义和用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语境和例句。
日削月杒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日削月杒”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及反义词。该成语表示事物逐渐减少或消耗的态势,常用来比喻长期持续的消耗或损失导致事物逐渐减少或衰退。文章还给出了多个日削月杒的例句,并指出在错误语境中使用该成语的情况,如非持续性减少、与其他表示减少的词语重复以及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
一扫而光是什么意思
一扫而光的读音一扫而光的读音为:yī sǎo ér guāng。一扫而光的含义一扫而光,指一下子就扫荡干净,形容做事或用物迅速地一下完成或消耗完。此成语中,“一”表示数量,“扫”表示扫除或清理,“而光”则表示光洁、无余。整体上,一扫而光用于形容迅速、彻底地完成某事或消耗某物。一扫而光的典故一扫而光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在古代,人们常用“一扫而空”来形容迅速地清除或消耗完毕,后来逐渐演变为“一扫而光”。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形容某种气势或力量的强大,以及做事的迅速和彻底。一扫而光的近义词一举而得一扫无余一网打尽迅速完成彻底清除一扫而光的反义词慢慢悠悠
坐吃山空是什么意思
坐吃山空的读音读音:zuò chī shān kōng拼音注音:zuò/chī/shān/kōng坐吃山空的含义“坐吃山空”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只消费而不进行生产或积累,最终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具体来说,这个成语指的是坐享其成,不劳而食,长此以往,即使再丰富的资源也会被消耗殆尽。坐吃山空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家庭非常富有,但家庭成员们都不愿意努力工作,只是每天坐享其成,享受着家中的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没有进行任何生产和积累,最终家中的财富被消耗殆尽,以至于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于是,“坐吃山空”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这种只消费不生产的状况。坐吃山空的近义
日削月割是什么意思
“日削月割”是一个成语,读音为rì xuē yuè gē,指随着时间的流逝,某事物或人的状态、力量、财富等逐渐减少或被剥夺。出自《战国策·秦策》,用于形容国家或个人的财富、力量等逐渐被削弱或消耗。其含义包括逐渐减少、被剥夺,近义词如逐渐消耗、日渐式微等。错误用法包括非时间流逝导致的减少或剥夺、用词不当、与其他表示时间流逝的词语混淆使用、在文学作品中滥用以及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随意使用。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国家、民族重大事件的逐渐衰落。
熬油费火
本文介绍了成语“熬油费火”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等。该成语原意指熬制油脂耗费大量火候,引申为做事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典故可能源于古代熬油工艺。文章还列举了几个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熬油费火”的使用场景。同时,本文也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注意使用场合和避免与其他负面情绪混淆。
再衰三涸是什么意思
再衰三涸的读音再衰三涸的读音为【zài shuāi sān hé】,其中“再”表示又一次,“衰”表示衰退,“三”表示三次,“涸”表示干涸。再衰三涸的含义再衰三涸指的是力量或势力已经衰退到极点,再经过三次的打击或消耗,就会彻底枯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种力量或势力已经极度虚弱,再经不起任何的损失或消耗。再衰三涸的典故该成语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十二年》,当时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晋国军队在连续遭受了三次打击后,已经疲惫不堪,力量大减,最终彻底失败。因此,再衰三涸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军队在连续遭受打击后,其力量已经极度虚弱,无法再经受任何损失或消耗。再衰三涸的近义词精疲力尽:形容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