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枪匹马
读音
单枪匹马:dān qiāng pǐ mǎ
含义
- 单:单独,独自。
- 枪:古代兵器,泛指武器。
- 匹:量词,指一匹马。
- 马:坐骑,战马。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独自行动,没有帮手或同伴,通常指勇敢或冒险的行为。
典故
- 《三国演义》:
赵云在长坂坡单枪匹马救阿斗,面对曹操大军,独自一人杀出重围,展现了非凡的勇气。 - 《水浒传》:
武松在景阳冈单枪匹马打死猛虎,凭借个人力量战胜凶险。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单枪匹马突围,虽最终失败,但其孤胆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
近义词
- 孤军奋战:独自一人或少数人坚持战斗。
- 独当一面:一个人承担重要任务。
- 单刀赴会:独自一人面对危险或挑战。
- 独来独往:形容性格独立,不依赖他人。
反义词
- 人多势众:人多力量大,集体行动。
- 群策群力: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团结协作。
- 众志成城:众人团结一心,力量强大。
- 并肩作战:多人一起战斗或合作。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单枪匹马完成了拼图,真厉害!
- 小红单枪匹马去商店买零食,妈妈夸她勇敢。
-
小学高年级:
- 他单枪匹马参加演讲比赛,获得了第一名。
- 探险家单枪匹马穿越沙漠,最终成功到达终点。
-
初中:
- 面对困难,他选择单枪匹马挑战,而不是依赖他人。
- 这位科学家单枪匹马研究多年,终于取得了突破。
-
高中及以上:
- 在商场上,单枪匹马很难成功,团队合作更重要。
- 他单枪匹马闯入敌营,成功救出了人质。
-
文学化表达:
- 他单枪匹马,如孤狼般在黑夜中前行。
- 英雄单枪匹马,直面千军万马,毫无惧色。
错误用法
-
用于群体行动:
- ❌ 错误:我们单枪匹马完成了项目。(应为“齐心协力”)
- ✅ 正确:他单枪匹马完成了任务。
-
形容胆小或退缩:
- ❌ 错误:他单枪匹马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应为“胆小如鼠”)
- ✅ 正确:他单枪匹马冲进火场救人。
-
用于非勇敢行为:
- ❌ 错误:他单枪匹马躺在床上玩手机。(应为“无所事事”)
- ✅ 正确:他单枪匹马挑战极限运动。
-
与“合作”混淆:
- ❌ 错误:团队单枪匹马赢得了比赛。(应为“团结一致”)
- ✅ 正确:他单枪匹马赢得了比赛。
总结:“单枪匹马”强调独自行动,通常带有勇敢或冒险的意味,不能用于群体或消极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
汉字"匹"的拼音、笔顺与10种用法解析 从匹配到成语全面掌握
本文介绍了汉字“匹”的多重含义及用法,包括作为量词用于纺织品或马等,表示比得上、相当、相配等含义,以及表示单独、姓氏等用法。文章详细解析了“匹”的字义、出处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展示了该字的丰富内涵和广泛用法。
单枪独马
单枪独马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ān qiāng dú mǎ,意思是一个人单独行动,没有同伴或支援,形容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勇气和决心。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想象到在古代战争时期,有些勇士或将领独自行动时使用。此外,单枪独马也可以形容那些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的人。使用单枪独马时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避免过度使用或误用。近义词包括独自一人、孤军奋战等,反义词则包括群策群力、结伴而行等。文章还给出了几个使用该成语的例句。
单刀赴会
单刀赴会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ān dāo fù huì。其含义是形容一个人为了大局或某种目的,不畏艰险,孤身前往。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时期关羽保护刘备妻子和宋代岳飞与金军谈判的典故。单刀赴会的近义词有孤身犯险、独胆赴会等,反义词则是胆小如鼠、畏首畏尾等。但在使用时应避免误解和误用,例如用于描述胆小怕事、普通的聚会或会议等。单刀赴会这个成语蕴含着勇敢和决心的含义,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以勇敢和坚定的态度应对。
独当一面
本文介绍了成语"独当一面"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及其与相近词语和反义词的辨析。该成语指一个人或组织能独立承担任务,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与责任。典故来源于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独立作战和李广在战场上的表现。近义词包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等,反义词则为依赖他人、缺乏担当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强调了避免错误使用的注意事项。
短衣匹马
“短衣匹马”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穿着简朴的服装独自骑马的形象,常用来描述旅途中的孤独和坚韧。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武侠小说和历史故事,如《水浒传》中的武松。它的近义词有“孤身一人”“孑然一身”“形单影只”,反义词包括“群策群力”“成群结队”“众志成城”。使用此成语时要注意语境,避免用于轻视或嘲笑他人。
独胆英雄
独胆英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ú dǎn yīng xióng,含义为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有勇气和胆识,敢于冒险、挺身而出的人。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形容英勇无畏的战士。独胆英雄也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困难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其近义词包括勇者无畏、胆大心细等,反义词为胆小如鼠、懦弱无能等。在例句中,独胆英雄展现了勇气、决心和担当。然而,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错误用法,以表达对其敬意和赞美。
独揽大权
独揽大权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在某个领域或组织中独自掌握重要的决策权,拥有绝对的控制和决策能力。该成语源于古代官场,表示拥有极大的权力和影响力。独揽大权常被视为一种不正当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一手遮天、独断专行等。反义词包括众志成城、分权制衡等。使用独揽大权时需避免错误用法,如滥用职权、权力滥用等,应采取分权制度、建立监督机制等措施来保证权力的平衡和公正。
成群逐队
本文介绍了“成群逐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短语用来形容人或动物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或队列的状态。其典故与使用背景常涉及集体行动、追逐等场景。常见的近义词有“结伴成群”和“成帮结队”,反义词为“形单影只”。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中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离群索居
离群索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í qún suǒ jū。其含义是离开群体或人群,独自生活或居住。这个成语最早源于古代儒家思想,有些人选择离群索居以寻求内心平静和知识积累。离群索居也可以用来形容独自工作或追求灵感的生活方式。虽然常用于形容独处状态,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该成语与“孤身独处”、“独居独行”等近义词有所区别,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选择和使用。在现代社会中,选择离群索居生活方式的人逐渐减少。
里应外合
本文介绍了成语“里应外合”的正确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例句。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形容内外配合、呼应,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目的。最早出自《三国演义》。本文还指出了里应外合的误用情况,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