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如木鸡

呆如木鸡

读音

dāi rú mù jī

含义

  • :形容人反应迟钝、不灵活。
  • :像,如同。
  • 木鸡:木头雕刻的鸡,比喻毫无生气、僵硬的样子。

整体含义:形容人因惊恐、惊讶或发呆而显得非常迟钝、毫无反应,像木头做的鸡一样一动不动。

典故

  1. 《庄子·达生》
    纪渻子为周宣王训练斗鸡。经过四十天的训练,鸡变得“望之似木鸡”,其他鸡见到它都不敢应战。这里的“呆如木鸡”最初形容一种极高的境界——镇定自若,不露锋芒。后来演变成形容人呆滞的样子。
  2. 《韩非子·喻老》
    提到“木鸡”象征极致的专注和不动声色,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人呆板、迟钝。

近义词

  1. 目瞪口呆:形容因惊讶而说不出话的样子。
  2. 呆若木鸡:与“呆如木鸡”意思相同,形容人发愣的样子。
  3. 泥塑木雕:比喻人毫无表情或反应迟钝。
  4. 瞠目结舌:形容因惊讶或害怕而说不出话。

反义词

  1. 机灵如猴:形容人非常灵活、反应快。
  2. 生龙活虎:形容人充满活力、精神饱满。
  3. 眼疾手快:形容人反应迅速、动作敏捷。
  4. 神采奕奕:形容人精神焕发、容光焕发。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1. 他看到魔术师变出一只鸽子,呆如木鸡地站在原地。
    2. 老师突然提问,小明呆如木鸡,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 小狗突然跳出来,吓得小红呆如木鸡。
  2. 小学高年级

    1. 听到自己考试得了满分,他呆如木鸡,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2. 电影里的恐怖镜头让他呆如木鸡,半天没缓过神来。
    3. 看到爸爸突然回家,正在偷吃零食的小华呆如木鸡。
  3. 初中

    1.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许多人呆如木鸡,不知所措。
    2. 他听到自己被录取的消息,瞬间呆如木鸡,激动得说不出话。
    3. 老师宣布取消考试,全班同学呆如木鸡,随后欢呼起来。
  4. 高中及以上

    1. 面对记者的犀利提问,发言人一时呆如木鸡,无言以对。
    2. 看到多年未见的老友,他呆如木鸡,仿佛时间静止了一般。
    3. 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路人呆如木鸡,纷纷停下脚步。

错误用法

  1. 形容镇定自若

    • ❌ 错误:他在比赛中表现得呆如木鸡,最终赢得了胜利。
    • ✅ 正确:他在比赛中镇定自若,最终赢得了胜利。
  2. 形容专注学习

    • ❌ 错误:他看书时呆如木鸡,完全沉浸在知识中。
    • ✅ 正确:他看书时全神贯注,完全沉浸在知识中。
  3. 形容反应迅速

    • ❌ 错误:篮球队员呆如木鸡,迅速抢到了球。
    • ✅ 正确:篮球队员眼疾手快,迅速抢到了球。
  4. 形容活泼好动

    • ❌ 错误:孩子们在游乐场玩得呆如木鸡,非常开心。
    • ✅ 正确:孩子们在游乐场玩得生龙活虎,非常开心。

“呆如木鸡”通常带有贬义或中性色彩,不能用于形容积极的状态,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不知疼痒

不知疼痒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对痛苦或困难缺乏感觉或体验,表现对他人感受的漠视或对自身状况的忽视。典故来源可能与医学、疼痛感有关,也可能与人性中的冷漠、自私等负面情绪有关。近义词包括麻木不仁、冷酷无情、无动于衷、铁石心肠等。反义词有感同身受、善解人意、关怀备至、痛彻心扉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的用法,不要用于形容正面的情况或人物形象,避免在口语或书面语中滥用。

七步八叉是什么意思

七步八叉是一个成语,形容文思敏捷、迅速构思并写作的能力。源自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刘勰的典故。近义词有文思敏捷、才思敏捷等,反义词有笨拙迟钝、才疏学浅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做事拖沓的人或用于不恰当的场合。举例说明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

思如涌泉是什么意思

思如涌泉的读音思如涌泉的拼音是 sī rú yǒng quán。思如涌泉的含义"思如涌泉"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思绪如同泉水般涌出,形容人的思维敏捷、思路清晰,灵感源源不断。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思路清晰、敏捷,能够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产生新的创意。思如涌泉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相传在古代,有一位才思敏捷的学者,每当他思考问题时,他的思维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他能够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够提出许多创新的想法。因此,人们就用"思如涌泉"来形容这种思维敏捷、思路清晰的状态。此外,还有一些与"思如涌泉"相关的故事和典故,比如某些文人墨客在创作时,灵

哑然失笑是什么意思

哑然失笑的读音哑然失笑的读音为yǎ rán shī xiào。哑然失笑的含义哑然失笑,指在某种情况下,人们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同时由于惊讶、好奇等情绪而感到惊讶和愉悦。哑然失笑常常用于形容人们对于某件有趣、意想不到的事情所做出的反应。哑然失笑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在古代,人们常常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来描述人们的情感反应。其中,哑然失笑这个成语的典故就与一个有趣的故事有关。据说,在古代有一个非常滑稽的人,他的行为总是让人忍俊不禁。有一天,他做出了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让周围的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这就是“哑然失笑”的出处。此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可以参考。例如,在一些古代的戏曲、小说中

傻头傻脑是什么意思

傻头傻脑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头脑简单、思维迟钝或行为笨拙。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是从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俚语。其近义词包括呆头呆脑、笨头笨脑等,反义词为聪明伶俐、精明能干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气,避免伤害他人感情。文章还介绍了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注意适度使用。

惊猿脱兔是什么意思

“惊猿脱兔”是一个成语,形容动作迅速、反应敏捷,如同受惊的猿猴和逃脱的兔子。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比喻。近义词包括迅速如雷、风驰电掣等。反义词为反应迟钝等。使用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避免误用。例如,他反应迅速,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惊猿脱兔般的动作。错误用法示例包括误用、夸张使用和不恰当使用等。

麻痹不仁是什么意思

文章对成语“麻痹不仁”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阐述。该成语用来形容人对事物反应迟钝,缺乏敏感和警觉,甚至对痛苦或困难毫无感觉。文章包括了其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此外,文章还通过列举例子来进一步解释和展示该成语的使用场景。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对“麻痹不仁”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乍毛变色是什么意思

乍毛变色的读音乍毛变色读作:zhà máo biàn sè。其中,“乍”字注音为zhà,第一声;“毛”字为máo,第二声;“变”字为biàn,第四声;“色”字为sè,第四声。乍毛变色的含义“乍毛变色”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或动物在受到惊吓或刺激后,毛发竖立、脸色变化,表现出极度惊恐或愤怒的状态。乍毛变色的典故“乍毛变色”的典故源自古代的传说和故事。据传,在古代的某个时期,人们发现某些动物在遭遇危险或极度惊吓时,会表现出毛发竖立、颜色变化的特征。后来,人们将这种状态引申到人身上,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某种强烈刺激时所表现出的极度反应。乍毛变色的近义词惊恐失色:形容人因惊恐而脸色变得苍白无色。毛骨悚然:

应答如响是什么意思

应答如响的读音应答如响的读音为yìng dá rú xiǎng。应答如响的含义应答如响,字面意思为回答如同响亮的声音一般,形容反应迅速、灵敏,对问题的回答非常迅速、准确,不假思索。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反应敏捷,思维清晰,能够迅速地应对各种问题或挑战。应答如响的典故应答如响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对于迅速反应的赞美和描述。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此成语来形容那些聪明才智、机智过人的人物,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这个成语也常被用于描述军事上迅速应对敌情的情况。典故示例《左传》中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曾因机智过人、应答如响而闻名。古代战争中,将领们

楞头呆脑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词语“楞头呆脑”的读音、含义、典故和近义词反义词。楞头呆脑形容人的神情或行为迟钝、木讷。该词是日常俚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其反义词包括聪明伶俐、机智过人等。文章还提供了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强调在正式场合或过度使用可能不礼貌或轻率,描述时需避免过于直接或贬低他人。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