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言不惭

大言不惭:一个揭示夸夸其谈的成语

读音

dà yán bù cán

含义

“大言”指夸大、夸张的言论;”不惭”意为不感到羞耻。合起来,”大言不惭”形容人说话夸大其词、毫无顾忌,丝毫不觉得羞愧或难为情。

  • :形容程度深、规模大
  • :说话、言论
  • :否定词
  • :羞愧、难为情

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喜欢吹嘘自己、说大话而不脸红的人,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典故

  1. 《论语·宪问》:最早的类似表达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孔子曾说:”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说话不觉得惭愧,那么要他做到所说的就很难了。这与”大言不惭”的含义非常接近。
  2. 《后汉书·陈蕃传》:东汉时期,陈蕃批评某些官员”大言不惭,行与言违”,指出他们说话夸张却做不到,言行不一。
  3. 宋代笔记:宋代文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位官员自夸能治理好任何地方,结果上任后政绩平平,被人讥讽为”大言不惭”。

近义词

  1. 自吹自擂:自己吹嘘自己,自我标榜。
  2. 夸夸其谈: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3. 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道,但有时含贬义,指说话空洞无物。
  4. 大吹大擂:大肆宣扬,过分夸张地吹嘘。
  5. 言过其实:说话超过实际情况。

反义词

  1. 谦虚谨慎:态度谦逊,言行慎重。
  2. 谨言慎行:说话小心,行为谨慎。
  3. 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说话办事。
  4. 讷言敏行:说话谨慎,行动敏捷。
  5. 言必有中:说话都能说到点子上,不夸大。

例句

小学阶段例句

  1. 小明说他能考100分,结果只得了60分,真是大言不惭。
  2. 那个小朋友说他能举起大象,明显是大言不惭。
  3. 小华说自己跑得比汽车还快,老师批评他大言不惭。
  4. 大言不惭的人往往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5. 不要大言不惭地承诺你做不到的事情。

初中阶段例句

  1. 他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己精通八国语言,实际上连英语都说不好。
  2. 这位选手赛前大言不惭地说能轻松夺冠,结果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3. 某些网红大言不惭地推销产品,夸大其功效,误导消费者。
  4. 他大言不惭地批评前辈的作品,自己的创作却毫无新意。
  5. 大言不惭的广告宣传往往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高中阶段例句

  1. 政客大言不惭地承诺降低税收同时增加福利,这种矛盾的说辞难以取信于人。
  2. 那位学者大言不惭地宣称解决了千年数学难题,结果被同行证明是错的。
  3. 某些自媒体大言不惭地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扰乱了社会秩序。
  4. 他大言不惭地批评公司战略,却提不出任何建设性意见。
  5. 大言不惭的自我吹嘘最终只会损害个人信誉。

大学及以上例句

  1. 这位哲学家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己的理论终结了所有哲学争论,遭到学界广泛批评。
  2. 初创公司CEO大言不惭地预测三年内超越行业巨头,忽视了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3. 某些专家大言不惭地断言某种艺术形式已经死亡,暴露了其审美偏狭。
  4. 政客大言不惭地承诺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却不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案。
  5. 学术界对大言不惭的科研突破声明应保持审慎态度,避免被夸大宣传误导。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褒义场合:×”他在颁奖典礼上大言不惭地感谢了所有人。”(应使用”慷慨陈词”等中性或褒义词)
  2. 与事实陈述混淆:×”天气预报员大言不惭地说明天会下雨。”(如果是基于科学预测的客观陈述,不应使用该成语)
  3. 用于描述正常自信表达:×”面试时他大言不惭地介绍自己的优势。”(如果是如实陈述自身能力,不应视为”大言不惭”)
  4. 对象错误:×”这部小说大言不惭地描写了社会现实。”(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论,不适用于无生命物体)
  5. 程度不当:×”他稍微夸大了一点自己的贡献,真是大言不惭。”(轻微夸大不宜用此强烈贬义词)
  6. 语境不符:×”孩子们天真地大言不惭地说要当超级英雄。”(儿童的天真幻想不应被批评为”大言不惭”)
  7. 与”直言不讳”混淆:×”他大言不惭地指出了领导的错误。”(应使用”直言不讳”,指坦率说真话)

你可能感兴趣

逞异夸能

本文介绍了成语“逞异夸能”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指炫耀自己的才能和本领,表现出一种自负、自夸的态度。文章还提醒读者在交流和工作中的正确用法,避免给人留下负面印象。

大吹大擂

本文介绍了成语“大吹大擂”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形容吹奏乐器时声音响亮、气势雄壮,现多用于形容言过其实、夸大其词、大肆宣扬或炫耀自己,带有贬义色彩。文章通过详细解释和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言之过甚是什么意思

言之过甚的读音读音:yán zhī guò hèn拼音注音:yán-zhī-guò-hèn(注:以上读音为普通话标准发音。)言之过甚的含义“言之过甚”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说话过于夸张、过分地表达,或者说话的语气、用词过于激烈,超出了实际情况或应有的程度。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定的警告或提醒意味,表示说话人可能因为言辞过于激烈而引起误解或不必要的麻烦。言之过甚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的某些文献或故事。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有时因为情绪激动或表达需要,会使用一些夸张的言辞。久而久之,这种过于夸张的言辞就被人们总结为“言之过甚”这个成语。言之过甚的近

大肆宣传

大肆宣传的读音为dà sì xuān chuán,指的是毫无顾忌、过度且大规模地进行宣传和推广。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是随着社会和语言演变逐渐形成的。大肆宣传含有过度或无节制推广和传播的意味,其近义词包括大力推广、广泛宣传等,反义词则包括适度宣传、低调推广等。在例句中,可以见到正面和负面的使用情境,同时需要注意在使用时避免过度夸张和不恰当的使用方式。

溢美溢恶是什么意思

溢美溢恶的读音读音:yì měi yì è标注拼音:yì-měi-yì-è溢美溢恶的含义“溢美溢恶”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说话过于赞美或过于批评,言辞过于夸张或偏激。其中,“溢”字表示过度、过分的意思,“美”指赞美,“恶”指批评。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说话或写文章时,对事物的评价过于极端,不是过于赞美就是过于贬低。溢美溢恶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史书和文学作品。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诗文或言辞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由于言辞的夸张或偏激,有时会让人觉得过于赞美或过于批评。这种言辞就被形容为“溢美溢恶”。虽然这个成语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它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用来形容言辞的极端性。溢美溢恶的近义词

大做文章是什么意思

大做文章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à zuò wén zhāng,意指对某一事件或话题过度解读、渲染、夸大或评论,使事情显得更复杂或重要。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创作,用于形容文人墨客对事件的深入探讨和阐述。其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大做文章也有其错误用法,如滥用场合、使用不当语境以及与事实不符的夸大描述。在使用时,应针对重要事件或问题适度探讨和评论。近义词包括夸大其词、渲染夸张等,反义词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等。例如,媒体可能将小事炒成社会热点,或在描述事实时大做文章,夸大事实。

以文乱法是什么意思

以文乱法的读音以文乱法,读音为 yǐ wén luàn fǎ。其中,“以”表示用、通过;“文”指文章、文化;“乱”表示扰乱、破坏;“法”指法律、规则。以文乱法的含义“以文乱法”是指利用文化、文学、文章等手段来干扰或破坏法律的执行和实施。这通常表示一种对法律的歪曲和扭曲,用文字的巧妙和修饰来掩盖其真实意图和目的,从而破坏法律的公正和权威性。以文乱法的典故“以文乱法”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当时文人墨客常常用文章来讨论社会问题、批判时政。然而,有些人在写作时故意曲解法律,利用文字游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扰乱了法律的执行。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正当的,也违背了法律的公正和权威性。典故中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些著

尺水丈波

尺水丈波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规模虽小但内涵或影响巨大的情况。其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强调小事物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深远影响。近义词有细微见大、见微知著等,反义词有一目了然、粗枝大叶等。使用尺水丈波时需避免误解为字面意思,应依据其深层含义描述事物虽小但影响深远的情况。

大放厥辞

本文介绍了成语“大放厥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文章、言辞等富有文采和感染力,能够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其出自古代文学创作环境,文人多以此展示才华和情感。近义词包括“挥洒自如”、“淋漓尽致”等,反义词则为“言之无文”、“平铺直叙”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同时也指出了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不当。

诃佛诋巫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诃佛诋巫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的含义是责备、非议佛教和巫术信仰者。典故可能与古代对佛教和巫术信仰者的批判性言论或行为有关。近义词包括呵佛骂祖、诋毁宗教等,反义词则包括崇拜信仰、尊重宗教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避免将其用于对任何宗教或信仰体系进行无理或恶意的攻击或贬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争议。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