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栋梁

大厦栋梁:成语详解

读音

大厦栋梁:dà shà dòng liáng

含义

  • :形容规模宏大。
  • :高大的房屋,指高楼大厦。
  • :房屋的主梁,支撑整个建筑的核心结构。
  • :横跨屋顶的承重结构,比喻关键支撑。

整体含义:比喻国家、社会或组织中的重要人才,如同支撑高楼大厦的栋梁一样不可或缺。

典故

  1. 《后汉书·陈球传》
    “今国家有大厦之栋梁,而公卿大臣皆国之柱石。”
    此处比喻朝廷重臣对国家的重要性。
  2. 《晋书·王导传》
    “导为江东栋梁,社稷之臣。”
    形容王导在东晋政权中的核心作用。
  3. 《宋史·李纲传》
    “纲乃朝廷栋梁,不可轻动。”
    强调李纲在宋朝政治中的关键地位。

近义词

  1. 中流砥柱:比喻在动荡局势中起稳定作用的重要人物。
  2. 擎天玉柱:形容支撑大局的杰出人才。
  3. 国之干城:指保卫国家的栋梁之才。
  4. 股肱之臣:比喻辅佐君主的重要大臣。

反义词

  1. 朽木粪土:比喻无用之人或不堪造就的庸才。
  2. 酒囊饭袋:形容只会吃喝、毫无作为的人。
  3. 碌碌无能:指平庸无能之辈。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老师夸小明是班级的“大厦栋梁”,因为他总是帮助同学。
    • 爸爸说科学家是国家的“大厦栋梁”。
  2. 小学高年级

    • 这位工程师设计了许多高楼,真是建筑行业的“大厦栋梁”。
    • 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说:“希望你们将来成为社会的‘大厦栋梁’。”
  3. 初中

    • 诸葛亮是蜀汉的“大厦栋梁”,没有他,刘备难以成就霸业。
    • 在科技领域,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堪称“大厦栋梁”。
  4. 高中

    • 袁隆平院士是农业科学的“大厦栋梁”,他的研究养活了亿万人民。
    • 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大厦栋梁”。
  5. 大学及以上

    • 在企业管理中,核心高管如同“大厦栋梁”,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
    • 学术界需要更多“大厦栋梁”式的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错误用法

  1. 形容普通物品

    • ❌ 这台电脑是我们办公室的“大厦栋梁”。(应指人,而非物)
    • ❌ 这棵大树真是小区的“大厦栋梁”。(比喻对象错误)
  2. 贬义或讽刺

    • ❌ 他整天偷懒,居然还被称作“大厦栋梁”。(与词义矛盾)
  3. 用于非关键角色

    • ❌ 虽然他只是个普通员工,但也是公司的“大厦栋梁”。(应指核心人物)
  4. 滥用比喻

    • ❌ 我家狗狗是家庭的“大厦栋梁”。(比喻不恰当)

正确用法应强调人才的重要性,适用于国家、社会或组织中的核心人物。

大厦栋梁.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栋怎么读拼音dòng 解析汉字栋的笔顺含义及5个常用成语

本文介绍了汉字“栋”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础信息,并详细解释了其含义。栋指的是房屋的正梁,也可以作为量词用于表示房屋的数量。此外,文章还通过古代文献和比喻等说明了栋的其他含义和用法,如担任国家重任的人或重要的物等。请注意,由于摘要字数限制,可能需要适当删减或调整文章内容以保证符合字数要求。您的摘要很好地概括了文章内容,同时注意了字数限制,没有删减或调整核心信息。非常棒!

国家栋梁

国家栋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uó jiā dòng liáng,用于形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能够担当重任,支撑国家发展的杰出人才。其典故源于古代建筑中的大梁,比喻在国家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人才。国家栋梁的近义词有国民支柱、才俊之士、精英骨干等。反义词包括庸才、草莽之辈等。使用国家栋梁时需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于形容普通人物或事物,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等。该成语准确使用时能够表达对国家杰出人才的崇高敬意。

栋梁之材

“栋梁之材”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具有卓越才能和品质的人,能够担当重任并成为团队或组织的支柱。源于古代建筑文化,该成语强调了人的能力和潜力。其近义词包括千里之才、英才大略、才高八斗等,反义词为庸才无能、平庸之辈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和用法,避免错误使用。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栋梁之材的实际应用。

生栋覆屋是什么意思

生栋覆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ēng dòng fù wū。其含义是比喻才能高、有作为的人得到重用,能够发挥才能,使事业得以发展壮大。典故源于《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出处为《左传·昭公三年》,用来形容人才的重要性如同房屋下的栋梁。其近义词包括人才辈出、英才辈出、群英荟萃等。反义词有庸才当道、人才凋零、人才匮乏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用于描述普通的房屋建造过程,而应用于描述有才华的人得到发挥的情况。错误的用法是将其与其他不相关的词语混淆使用。

栋折榱坏

本文介绍了成语“栋折榱坏”的读音、含义、出处、故事背景及其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建筑物遭受重大损害或灾难的情景,强调主体结构如大梁或柱子的损坏。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并总结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整体而言,“栋折榱坏”形象地描绘建筑物的严重破坏情况。

关于九鼎的诗词

关于九鼎的诗词(第1篇)关于九鼎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九鼎之歌》作者:佚名(先秦时期)原文:九鼎之重,国之神器。铸于夏时,传世无穷。鼎中藏宝,天下归心。解析:此诗为古代歌颂九鼎的诗歌,描述了九鼎的重量和其作为国家的重要象征。九鼎是古代的传国重器,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权力的至高无上。二、汉乐府《鼎足篇》作者:未知(汉代)原文:鼎足立三台,神明扬其威。四海归一统,万国仰清辉。解析:此诗借九鼎的象征意义,歌颂了国家统一和皇权的威严。鼎足立三台,暗指九鼎的稳固地位和其作为国家统一的象征。三、杜甫《古柏行》作者:杜甫(唐代)原文:君看九峰连玉笋,屹立天外何巍巍。昔闻大禹铸鼎处,砥柱中流奠四方。古柏行宫今

关于治的诗词

关于治的诗词(第1篇)关于“治”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列表治世之能事,功高而民安。——佚名《治世之言》治国以礼乐,治家以和睦。——李商隐《为有源远流长者》治乱之道,在乎明君臣之分。——李煜《诗经·君子于役》治人者,必先自治。——朱熹《论治之道》安得天下有情人,共治千秋大业。——宋词中民间歌曲《百年赋》二、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治世之能事,功高而民安。全文:世道皆由人,治国治人无已时。高哉禹之志,不以四海为己私。若非克己任,吾将藐尔谁能为。三载己奉德,黎庶仰洪威。衢歌争致主,全我江之湄。治世之能事,功高而民安。作者:佚名(具体朝代不详)治国以礼乐,治家以和睦。全文:治国以礼乐,此乃王道之根本。教化乃

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 读后感

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 读后感(第1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读后感在初读关于“四个意识”的读物时,我首先被其标题所吸引。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词汇简洁而富有深意,它们不仅是政治术语,更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南。本书主要围绕“四个意识”展开,详细阐述了它们的重要性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落实。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我深刻理解了“四个意识”的内涵和意义。政治意识让我们保持清醒的政治方向,大局意识让我们看到事情的全局,核心意识让我们明确重点,而看齐意识则让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其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书中关于“看齐意识”的阐述。看齐意识强调的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当轴处中

本文介绍了成语“当轴处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人或事物在某个领域或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中心地位。同时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不恰当的场合使用、滥用、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错别字等错误用法。

三民主义 读后感

三民主义 读后感(第1篇)三民主义 读后感阅读三民主义,我对作者能够以清晰、有力的语言阐述国家民族发展理念的深度与广度深感敬佩。初读时,我被书中对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题的深刻洞察所吸引,每一章节都让我对三民主义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三民主义,顾名思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书中详细阐述了这三个主题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民族主义强调国家民族的独立与自强,民权主义则关注民众的权力与自由,而民生主义则着眼于人民的生计与福祉。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在书中,我特别被民族主义的章节所触动。作者详细分析了民族认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民族的复兴。这些内容不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