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吃一惊:成语详解
读音
大吃一惊(dà chī yī jīng)
含义
- 大:表示程度深,非常。
- 吃:此处指“受、遭受”。
- 一惊:一次惊吓。
整体含义:形容因突然发生的事情而感到非常惊讶或震惊。
典故
- 《水浒传》:
在《水浒传》第二十六回中,武松得知哥哥武大郎被害的消息时,“大吃一惊”,形容他极度震惊的反应。 - 《红楼梦》:
贾宝玉听到林黛玉病重的消息时,“大吃一惊”,表现出他的惊慌失措。 - 民间故事:
传说古代有个商人,突然发现自己的货物被偷,顿时“大吃一惊”,形容他瞬间的惊愕。
近义词
- 大惊失色:形容因惊吓而脸色都变了。
- 目瞪口呆:形容因惊讶而说不出话的样子。
- 骇人听闻:形容事情极其惊人,使人害怕。
- 猝不及防:形容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反义词
- 泰然自若:形容遇到事情时镇定自若,毫不慌张。
- 处变不惊:形容面对变故时依然冷静。
- 习以为常:形容对某事已经习惯,不再感到惊讶。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看到一只大蜘蛛,大吃一惊,吓得跑开了。
- 妈妈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我大吃一惊。
- 小狗突然跳出来,小华大吃一惊。
- 魔术师变出一只鸽子,观众都大吃一惊。
- 老师宣布明天放假,全班同学大吃一惊。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他打开盒子,发现里面是空的,大吃一惊。
- 听到考试成绩后,他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考得这么好。
- 突然停电了,大家大吃一惊,纷纷拿出手机照明。
- 爷爷说他年轻时爬过珠穆朗玛峰,我大吃一惊。
- 看到爸爸穿着西装来接我,我大吃一惊。
初中及以上
- 科学家发现这颗行星上有水,全世界都大吃一惊。
- 他突然宣布辞职,同事们大吃一惊。
- 警方破获了一起大案,民众大吃一惊。
- 他平时沉默寡言,今天却滔滔不绝,让人大吃一惊。
- 电影结局反转,观众大吃一惊。
高中及以上
- 经济学家预测股市会崩盘,投资者大吃一惊。
- 他突然在演讲中晕倒,全场大吃一惊。
- 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未知的古城,学界大吃一惊。
- 他平时成绩一般,高考却考了满分,老师大吃一惊。
- 公司CEO突然宣布破产,员工们大吃一惊。
错误用法
- 错误:他每天都会大吃一惊。(“大吃一惊”是瞬间反应,不能用于日常习惯。)
- 错误:我大吃一惊地吃饭。(“大吃一惊”不能修饰动作,只能形容情绪。)
- 错误:他大吃一惊地笑了。(“大吃一惊”通常伴随惊讶,而非开心。)
- 错误:这个笑话让我大吃一惊。(“大吃一惊”多用于负面或意外事件,笑话一般用“哈哈大笑”。)
- 错误:她大吃一惊地看书。(“大吃一惊”是瞬间反应,不能用于持续状态。)
总结:“大吃一惊”用于形容突然的、强烈的惊讶,不能用于日常或持续的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
疾雷不及塞耳
本文介绍了成语“疾雷不及塞耳”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形容事情发生得突然,来势汹汹,让人来不及反应或躲避,强调事情的紧迫性和突发性。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应用例句,并指出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语境和词义的正确搭配,避免误用。
戛然而止
本文介绍了成语“戛然而止”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示例。该成语用来形容声音或事情突然停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典故源自古代音乐演奏技巧,也可形容文学作品的结尾。同时,文章还强调了戛然而止的误用情况,如误用于形容缓慢结束或音乐本身带给人的感受。
鹊反鸾惊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鹊反鸾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因突然的变故或异动而引起的惊讶和不安,其典故来源于古代传说和故事。近义词包括惊弓之鸟等,反义词有心安理得等。使用时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搭配,避免歧义或误解。
疾雷不及掩耳
"疾雷不及掩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它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无法及时反应或应对。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突然袭击,强调在极短的时间内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对。它的近义词包括猝不及防、突如其来、措手不及,反义词为防患于未然、早有准备、临危不乱。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强调需要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成语,避免误用或滥用。
大眼望小眼
本文介绍了"大眼望小眼"这一成语的发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常见错误用法。该成语描述两个人相互凝视的情景,常用于形容双方对视、惊讶、困惑等表情或心情。其发音为"dà yǎn wàng xiǎo yǎn",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常见的近义词为"对视"、"凝视"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用词不当、乱用语境、误解含义以及过度重复等问题。
失惊打怪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失惊打怪”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描述人因意外或突发事情而产生的惊讶、恐惧、不可思议等情绪反应。其典故源自于古代文学作品,常见于古代戏曲。同时,文章还指出了在不当场合使用以及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的错误用法。
疾霆不暇掩目
“疾霆不暇掩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í tíng bù xiá yǎn mù,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急促,让人来不及反应或应对。这个成语强调了事情的紧迫性和突发性,源自古代文献,具体出处已不可考。它的近义词包括猝不及防、突如其来、意外之变、瞬息万变等,反义词包括料事如神、未卜先知、有备无患、从容不迫等。这个成语可以形象地描述各种突发情况,但不能滥用,需根据语境正确使用。错误的用法包括误用为形容自然现象、滥用在不紧急的场合以及与“从容”等词混用。
乍毛变色是什么意思
乍毛变色的读音乍毛变色读作:zhà máo biàn sè。其中,“乍”字注音为zhà,第一声;“毛”字为máo,第二声;“变”字为biàn,第四声;“色”字为sè,第四声。乍毛变色的含义“乍毛变色”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或动物在受到惊吓或刺激后,毛发竖立、脸色变化,表现出极度惊恐或愤怒的状态。乍毛变色的典故“乍毛变色”的典故源自古代的传说和故事。据传,在古代的某个时期,人们发现某些动物在遭遇危险或极度惊吓时,会表现出毛发竖立、颜色变化的特征。后来,人们将这种状态引申到人身上,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某种强烈刺激时所表现出的极度反应。乍毛变色的近义词惊恐失色:形容人因惊恐而脸色变得苍白无色。毛骨悚然:
瞪眼咋舌
“瞪眼咋舌”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面对某种情况或事物时的惊讶、震惊或困惑的表情和反应,具体表现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舌头微卷的惊讶表情。这个成语没有具体的典故和出处,但已经成为了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其近义词包括瞠目结舌、目瞪口呆等,反义词包括处之泰然、镇定自若等。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错误使用。例如,在听到震惊的消息或看到惊人的场景时,人们可能会瞪眼咋舌,表达强烈的惊讶和震惊。
掩口胡卢是什么意思
掩口胡卢的读音掩口胡卢的读音为yǎn kǒu hú lú。掩口胡卢的含义掩口胡卢,字面意思为用双手遮住嘴巴,露出惊讶、喜悦或难以言喻的喜悦之情。它常用来形容某人因某种情况或事物而感到极度惊讶或喜悦,以至于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以这种动作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掩口胡卢的典故关于掩口胡卢的典故,较为广泛流传的是古代文人墨客在饮酒作诗时,常会因诗中描绘的场景或情感而突然表现出这种掩口胡卢的姿态。这表示他们对诗中内容的高度认同和欣赏,又因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激动而只能以动作来传达。此外,也有一些古代文献记载了某些历史人物在特定场合下表现出掩口胡卢的姿态,这些典故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成语的内涵。掩口胡卢的近义词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