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兰折玉
读音
cuī lán zhé yù
含义
“摧”意为摧毁、折断;“兰”指兰花,象征高洁;“折”意为折断;“玉”指美玉,象征美好。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摧毁兰花、折断美玉,比喻摧残美好的事物或伤害优秀的人才。
更深层的含义是指对美好的人或事物进行无情的破坏,带有惋惜和愤慨的情感色彩。
典故
- 《楚辞·离骚》:屈原在诗中多次以香草美人比喻君子,而“兰”和“玉”常象征高洁的品格。后世文人借用“摧兰折玉”形容小人迫害贤良。
- 《世说新语》:东晋名士谢安曾评价某些权贵“摧兰折玉”,暗指他们排挤贤才。
- 《红楼梦》:曹雪芹在描写贾府衰败时,用“摧兰折玉”暗示美好事物被毁灭的悲剧。
近义词
- 暴殄天物——指任意糟蹋珍贵的东西。
- 焚琴煮鹤——比喻破坏风雅之事。
- 明珠暗投——比喻人才被埋没或误用。
- 玉石俱焚——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毁灭。
反义词
- 惜玉怜香——形容爱护美好的事物或人。
- 护花使者——比喻保护美好事物的人。
- 伯乐相马——比喻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
- 成人之美——帮助他人实现美好愿望。
例句
- 小学低年级:他随意折断花朵,真是“摧兰折玉”。
- 小学高年级:战争让许多珍贵的文物被毁,简直是“摧兰折玉”。
- 初中:公司裁员时,优秀员工也被辞退,真是“摧兰折玉”。
- 高中: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有时会“摧兰折玉”,埋没真正的人才。
- 大学及以上:某些政策若执行不当,可能会“摧兰折玉”,损害社会创新力。
- 文学创作:她的才华被世俗偏见扼杀,犹如“摧兰折玉”。
- 新闻报道:环境污染导致珍稀物种灭绝,这是现代版的“摧兰折玉”。
- 历史评论:秦始皇焚书坑儒,堪称“摧兰折玉”的典型。
- 职场场景:老板只重用亲信,对真正有能力的人“摧兰折玉”。
- 影视评论:这部电影展现了权力如何“摧兰折玉”,毁灭美好。
- 寓言故事:贪婪的国王砍光了森林里的名贵树木,真是“摧兰折玉”。
- 诗歌引用:“摧兰折玉”的悲剧,在历史长河中不断重演。
- 社会批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寒门学子被“摧兰折玉”。
- 商业分析:恶性竞争让许多优质企业倒闭,这是市场的“摧兰折玉”。
- 哲学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有时伴随着“摧兰折玉”的代价。
- 环保宣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无异于“摧兰折玉”。
- 情感表达:他的离去,让我感觉像是“摧兰折玉”,美好被生生摧毁。
- 历史小说:奸臣当道,忠良被害,朝堂之上“摧兰折玉”。
- 教育反思:应试教育可能“摧兰折玉”,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 艺术评论:这幅画用抽象手法表现了“摧兰折玉”的残酷现实。
错误用法
- 形容自然灾害:
❌ 错误例句:地震“摧兰折玉”,毁坏了许多房屋。
✅ 正确用法:自然灾害不适用该成语,应改为“摧毁建筑”。 - 形容普通破坏:
❌ 错误例句:弟弟不小心打碎花瓶,真是“摧兰折玉”。
✅ 正确用法:该成语多用于重大或象征性的破坏,普通损坏可用“损坏物品”。 - 用于褒义:
❌ 错误例句:他修剪花枝,是为了让花园更美,不算“摧兰折玉”。
✅ 正确用法:该成语不含积极意义,修剪花枝应描述为“修整园艺”。 - 形容自我牺牲:
❌ 错误例句:她为了事业放弃爱情,这是“摧兰折玉”。
✅ 正确用法:主动选择不适用,应改为“忍痛割爱”。 - 比喻竞争淘汰:
❌ 错误例句:市场竞争激烈,失败者只能被“摧兰折玉”。
✅ 正确用法:商业竞争是自然法则,该成语更强调人为的恶意破坏。
你可能感兴趣
朝华夕秀
朝华夕秀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zhāo huá xī xiù。它比喻文学、艺术作品的才华横溢,富有生机与魅力,并且在不同阶段都能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风貌。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常用来形容诗文或书法等艺术作品的风格独特、才华出众。其近义词包括才华横溢、英华绝代等,反义词相对较少。使用朝华夕秀时需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短暂、不持久的事物或现象,或与其他成语混淆。
鞭辟着里
本文介绍了成语“鞭辟着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阐述了其深入、透彻的意味。该成语现常用于形容分析问题透彻、深入,能够抓住要害,或形容学习、研究达到深层次的地步。错误用法中应避免将其误用为形容表面或过于繁琐的分析。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鞭辟着里”在语境中的恰当使用。
标同伐异
“标同伐异”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biāo tóng fá yì,含义是指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思想、政治、学术等方面只追求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人,而不愿意接纳不同意见的行为。其典故源于古代,最早出自于《汉书·刘向传》等文献。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正确和错误用法。在学术研究和团队合作中,应该尊重不同观点和想法,避免标同伐异的行为。总之,“标同伐异”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包容不同的意见和事物,促进交流和进步。
丛雀渊鱼
丛雀渊鱼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óng què yuān yú,表示形容人善于利用环境或条件吸引他人。该成语源自古代寓言故事,用来描述通过提供利益或满足他人喜好来吸引聚集人才或资源的行为。丛雀渊鱼也有近义词如诱之以利、投其所好等,反义词包括拒人千里、冷若冰霜等。使用丛雀渊鱼时需注意场合,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或与其他词语混淆。错误使用会导致失去成语的本意。丛雀渊鱼在实际应用中被用来描述吸引客户和粉丝、演讲吸引听众等情形。
出将入相
出将入相的拼音是chū jiàng rù xiàng,形容一个人文武双全,德才兼备,能胜任重要领导职务。源于古代中国历史故事,与科举制度有关。近义词有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等。反义词有碌碌无为、才疏学浅等。使用出将入相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错对象、语境,滥用或误解含义。该成语在描述人的才能和德行方面非常出色时常用。
珠璧联辉是什么意思
珠璧联辉的读音读音:zhū bì lián huī拼音注音:zhū bì lián huī珠璧联辉的含义"珠璧联辉"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两种或多种美好的事物相互辉映,共同展现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其中,"珠"和"璧"都是指珍贵的珠宝,"联辉"则表示共同闪耀。整体而言,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非常美好的事物或人才聚集在一起,共同展现出更加灿烂的光彩。珠璧联辉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对珠宝的珍视和赞美。在古代,珠宝被视为珍贵之物,而"珠璧联辉"则形象地描绘了珠宝相互映照、共同闪耀的美丽景象。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人才聚集在一起,共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珠璧联辉的近义词璀璨夺目 - 形
拔葵啖枣
拔葵啖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kuí dàn zǎo。它用来形容贪小便宜、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比喻只追求微小利益而忽视更大的利益或整体利益。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拔葵啖枣的近义词包括贪小失大、目光短浅等,反义词则为高瞻远瞩、大公无私等。该成语错误用法是忽略整体利益和长远影响,只关注微小细节。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实际情况决定。
抽刀断水
抽刀断水的读音为chōu dāo duàn shuǐ。这个成语形容做事坚决果断,力量强大,无法阻挡,比喻无法挽回的局势或决定。其典故源于古代武侠故事或军事战略思想。最早出自《庄子·外物》篇。近义词包括斩钉截铁、毅然决然、断然行事等。反义词为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拖泥带水等。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是否恰当。
不古不今
不古不今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行为既不符合古代的规范,也不符合现代的潮流或标准,表达出独特的风格和特质。该成语出处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近义词如古今不齐、独树一帜等带有变革或突破传统的意味,反义词如古为今用、守旧不变等则强调传统和守旧。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误解和滥用。该成语的拼音是bù gǔ bù jīn。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的读音为āi lí zhēng shí,表示过分珍视食物,比喻过分节俭至吝啬地步。这一成语源自汉朝王戎的故事,最早出自《世说新语·俭啬》。其近义词包括吝啬、节俭过度和悭吝,反义词有大方、豪爽和慷慨。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内涵,避免错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