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兰折玉
读音
cuī lán zhé yù
含义
“摧”意为摧毁、折断;“兰”指兰花,象征高洁;“折”意为折断;“玉”指美玉,象征美好。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摧毁兰花、折断美玉,比喻摧残美好的事物或伤害优秀的人才。
更深层的含义是指对美好的人或事物进行无情的破坏,带有惋惜和愤慨的情感色彩。
典故
- 《楚辞·离骚》:屈原在诗中多次以香草美人比喻君子,而“兰”和“玉”常象征高洁的品格。后世文人借用“摧兰折玉”形容小人迫害贤良。
- 《世说新语》:东晋名士谢安曾评价某些权贵“摧兰折玉”,暗指他们排挤贤才。
- 《红楼梦》:曹雪芹在描写贾府衰败时,用“摧兰折玉”暗示美好事物被毁灭的悲剧。
近义词
- 暴殄天物——指任意糟蹋珍贵的东西。
- 焚琴煮鹤——比喻破坏风雅之事。
- 明珠暗投——比喻人才被埋没或误用。
- 玉石俱焚——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毁灭。
反义词
- 惜玉怜香——形容爱护美好的事物或人。
- 护花使者——比喻保护美好事物的人。
- 伯乐相马——比喻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
- 成人之美——帮助他人实现美好愿望。
例句
- 小学低年级:他随意折断花朵,真是“摧兰折玉”。
- 小学高年级:战争让许多珍贵的文物被毁,简直是“摧兰折玉”。
- 初中:公司裁员时,优秀员工也被辞退,真是“摧兰折玉”。
- 高中: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有时会“摧兰折玉”,埋没真正的人才。
- 大学及以上:某些政策若执行不当,可能会“摧兰折玉”,损害社会创新力。
- 文学创作:她的才华被世俗偏见扼杀,犹如“摧兰折玉”。
- 新闻报道:环境污染导致珍稀物种灭绝,这是现代版的“摧兰折玉”。
- 历史评论:秦始皇焚书坑儒,堪称“摧兰折玉”的典型。
- 职场场景:老板只重用亲信,对真正有能力的人“摧兰折玉”。
- 影视评论:这部电影展现了权力如何“摧兰折玉”,毁灭美好。
- 寓言故事:贪婪的国王砍光了森林里的名贵树木,真是“摧兰折玉”。
- 诗歌引用:“摧兰折玉”的悲剧,在历史长河中不断重演。
- 社会批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寒门学子被“摧兰折玉”。
- 商业分析:恶性竞争让许多优质企业倒闭,这是市场的“摧兰折玉”。
- 哲学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有时伴随着“摧兰折玉”的代价。
- 环保宣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无异于“摧兰折玉”。
- 情感表达:他的离去,让我感觉像是“摧兰折玉”,美好被生生摧毁。
- 历史小说:奸臣当道,忠良被害,朝堂之上“摧兰折玉”。
- 教育反思:应试教育可能“摧兰折玉”,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 艺术评论:这幅画用抽象手法表现了“摧兰折玉”的残酷现实。
错误用法
- 形容自然灾害:
❌ 错误例句:地震“摧兰折玉”,毁坏了许多房屋。
✅ 正确用法:自然灾害不适用该成语,应改为“摧毁建筑”。 - 形容普通破坏:
❌ 错误例句:弟弟不小心打碎花瓶,真是“摧兰折玉”。
✅ 正确用法:该成语多用于重大或象征性的破坏,普通损坏可用“损坏物品”。 - 用于褒义:
❌ 错误例句:他修剪花枝,是为了让花园更美,不算“摧兰折玉”。
✅ 正确用法:该成语不含积极意义,修剪花枝应描述为“修整园艺”。 - 形容自我牺牲:
❌ 错误例句:她为了事业放弃爱情,这是“摧兰折玉”。
✅ 正确用法:主动选择不适用,应改为“忍痛割爱”。 - 比喻竞争淘汰:
❌ 错误例句:市场竞争激烈,失败者只能被“摧兰折玉”。
✅ 正确用法:商业竞争是自然法则,该成语更强调人为的恶意破坏。
你可能感兴趣
独出心裁
独出心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ú chū xīn cái",意指在创作或设计中独立思考,不局限于传统或常规,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和设计。该成语体现了对创新和独特性的追求,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近义词包括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独树一帜、独辟蹊径等。反义词则是千篇一律、墨守成规等。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避免与“刻意求新”混淆使用或滥用。例如,某电影导演在剧情构思上独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
断羽绝鳞
“断羽绝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uàn yǔ jué lín。它意味着关系或联系完全断绝,不再有任何往来。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传说中的鸳鸯,形容深刻的悲痛和关系的彻底断裂。它最早出自《庄子·盗跖》。断羽绝鳞的近义词有形同陌路、反目成仇等,反义词有情同手足、亲密无间等。文章详细阐述了断羽绝鳞的出处、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应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滥用。
妒贤嫉能
本文介绍了成语“妒贤嫉能”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指对德才兼备的人心怀嫉妒,对有才能的人不满。典故源自古代文献,形容心胸狭窄、心存嫉妒的人。近义词包括嫉妒贤能、妒才忌能等。反义词包括赏贤使能、心胸开阔等。文章还给出了相关例句,以说明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同时,提醒读者在评价他人时,不应滥用“妒贤嫉能”,以免造成误解和伤害。
百花争艳
百花争艳的读音为bǎi huā zhēng yàn,用来形容许多花朵竞相开放、绚丽多彩的景象,比喻众多事物或人展现出独特魅力或才华。这个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美丽和多样性的赞美,也体现了对繁荣和生机的向往。其近义词有繁花似锦、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等,反义词为百花凋零和一枝独秀。使用百花争艳时需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以及不当的用法和滥用成语。
豆萁燃豆
豆萁燃豆是一个成语,源自于古代寓言故事,指豆萁燃烧时连同豆子也一同被烧毁,常用来形容自相残害、自取灭亡的行为。典故出处有《战国策》中的故事和民间传说。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自相残杀、兄弟阋墙等,反义词有团结互助、互利共赢等。在人际交往和竞争中,要引以为戒,避免出现“豆萁燃豆”的悲剧。同时要注意成语的准确用法,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或滥用场合。
珠璧联辉是什么意思
珠璧联辉的读音读音:zhū bì lián huī拼音注音:zhū bì lián huī珠璧联辉的含义"珠璧联辉"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两种或多种美好的事物相互辉映,共同展现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其中,"珠"和"璧"都是指珍贵的珠宝,"联辉"则表示共同闪耀。整体而言,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非常美好的事物或人才聚集在一起,共同展现出更加灿烂的光彩。珠璧联辉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对珠宝的珍视和赞美。在古代,珠宝被视为珍贵之物,而"珠璧联辉"则形象地描绘了珠宝相互映照、共同闪耀的美丽景象。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人才聚集在一起,共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珠璧联辉的近义词璀璨夺目 - 形
哀梨蒸食
“哀梨蒸食”的读音为āi lí zhēng shí,表示过分珍视食物,比喻过分节俭至吝啬地步。这一成语源自汉朝王戎的故事,最早出自《世说新语·俭啬》。其近义词包括吝啬、节俭过度和悭吝,反义词有大方、豪爽和慷慨。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内涵,避免错误用法。
拔葵啖枣
拔葵啖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kuí dàn zǎo。它用来形容贪小便宜、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比喻只追求微小利益而忽视更大的利益或整体利益。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拔葵啖枣的近义词包括贪小失大、目光短浅等,反义词则为高瞻远瞩、大公无私等。该成语错误用法是忽略整体利益和长远影响,只关注微小细节。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实际情况决定。
描写贸易战的七律诗词
描写贸易战的七律诗词(第1篇)描写贸易战的七律诗词及其解析一、七律·贸易战贸易纷争起战烟,商海波涛暗涌间。国粹精华需守护,民生日用待周全。唇枪舌剑交锋利,智勇双全定国安。共谋发展和谐路,互利共赢谱新篇。作者与朝代:现代(本篇为现代创作)解析:本诗以七言律诗的形式,描述了贸易战中的紧张局势。首句“贸易纷争起战烟”直述主题,描绘了贸易争端如同战争般紧张的情境。接下来“商海波涛暗涌间”则进一步形象地描述了商海中的波涛汹涌,暗示了商业战争的复杂和残酷。后几句强调了保护国家特色商品,保障民生日用品供应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唇枪舌剑交锋利”描绘了激烈的谈判和智斗场景,最终强调了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整体
恩断义绝
“恩断义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ēn duàn yì jué,表示两个人之间的恩情和情义已经完全断绝,无法挽回。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如《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近义词有断绝关系、决裂、绝交等。反义词有情深意重、情同手足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用于一般的分离或分手,以及在文学作品中滥用,需用于描述严重的关系破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