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计议
读音
cóng cháng jì yì
含义
- 从:依照、遵循。
- 长:长远、长期。
- 计:计划、考虑。
- 议:商议、讨论。
整体含义:指不急于做出决定,而是从长远的角度仔细考虑、商议,以制定更合理的方案。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劝谏国君不要急于攻打楚国,而应“从长计议”,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在楚汉相争时,曾建议刘邦“从长计议”,避免与项羽正面决战,最终采用迂回战术取得胜利。 - 《资治通鉴》
唐太宗李世民在讨论边疆政策时,常与大臣“从长计议”,强调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近义词
- 深谋远虑:指考虑问题深远,计划周密。
- 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能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 循序渐进: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步推进,不急于求成。
- 稳扎稳打:形容做事稳妥,步步为营。
反义词
- 急功近利:指急于追求眼前的成效和利益,不顾长远。
- 操之过急:形容做事过于急躁,缺乏耐心。
- 仓促行事:指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匆忙行动。
- 轻举妄动:形容不经慎重考虑就贸然行动。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说:“这个问题我们明天再讨论,大家从长计议。”
- 妈妈告诉我:“买玩具不能着急,要从长计议。”
-
小学高年级:
- 班长提议:“关于春游的地点,我们应该从长计议,选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地方。”
- 爸爸说:“搬家是大事,我们要从长计议,不能草率决定。”
-
初中:
- 面对考试失利,老师鼓励我们:“不要灰心,学习要从长计议,慢慢积累。”
- 班会上,同学们讨论班级活动方案,决定“从长计议”,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
高中:
- 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家长建议我“从长计议”,考虑未来的职业发展。
- 公司管理层决定“从长计议”,制定五年发展规划。
-
大学及以上:
- 在商业谈判中,双方同意“从长计议”,寻求共赢方案。
- 政府官员表示,环保政策需要“从长计议”,不能只看短期效益。
错误用法
-
用于紧急决策
- ❌ 火灾发生时,消防员说:“我们得从长计议,慢慢想办法。”
- ✅ 正确:火灾发生时,消防员必须立即行动,不能拖延。
-
用于简单小事
- ❌ 中午吃什么饭,我们得从长计议。
- ✅ 正确:午饭吃什么可以很快决定,不需要“从长计议”。
-
用于已确定的事项
- ❌ 合同已经签了,现在才从长计议,太晚了。
- ✅ 正确:合同签订前应该“从长计议”,而不是事后才考虑。
-
用于个人情绪化决定
- ❌ 他生气地说:“我要辞职!”朋友劝他:“别冲动,从长计议。”
- ✅ 正确:辞职是重大决定,确实需要“从长计议”,但此处更强调冷静思考。
-
用于无法改变的事实
- ❌ 考试已经结束了,成绩无法改变,现在从长计议也没用。
- ✅ 正确:考试结束后应总结经验,为下次考试“从长计议”。
你可能感兴趣
从长商议
从长商议是一个成语,拼音为cóng cháng shāng yì。其含义是处理事情时,不急于决定,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和商量后再作决定,强调深思熟虑和集体讨论的重要性。典故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决策,体现智慧和策略。近义词包括深思熟虑、慎重考虑等,反义词为草率行事、轻率决定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避免与草率行事混淆,误用为拖延或逃避决策的借口。在处理重要决策、团队问题、公司战略等方面,从长商议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从长计较
从长计较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óng cháng jì jiào。它的含义指在处理事情时,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权衡利弊,仔细比较,以决定最合适的做法,强调了深思熟虑、全面权衡的重要性。该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智慧,强调全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避免片面性和局限性。其近义词包括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全面考虑等,反义词为草率从事、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等。使用从长计较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处理日常琐事时过于谨慎和犹豫不决,以及在需要迅速做出决策的紧急情况下使用等。正确的使用从长计较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决策,避免短视行为和冲突。
孔子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
孔子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第1篇)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和言论主要集中于《论语》中,而并未留下直接的古诗词。孔子的思想强调仁爱、忠诚、诚实和感恩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古代的诗词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尽管没有直接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出自孔子,我们仍可以寻找一些符合这一主题的古诗词,并尝试从孔子的思想中寻找启示。以下是一篇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及解析:一、古诗词《谢同事》同事共事如手足,情深义重似海涛。恩同山岳常相伴,岁月如歌共逍遥。二、作者与朝代该诗为现代人所作,无具体作者及朝代信息。三、解析这首诗虽然不是出自孔子之手,但体现了感恩同事的情怀。诗中以“手足”比喻同事之间的亲
描写现在的古诗词
这篇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描写现在的古诗词,虽然古诗词并非直接描绘现代生活,但它们所蕴含的情感、哲理和美学价值却能与现代人的心灵产生共鸣。文章呈现了多首具有现代意义的古诗词,并附上解析,表达了现代情感与哲理。古诗词的学习与赏析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虽然古诗词并非直接描写现代生活,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美学价值,却能为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提供启示和借鉴,让我们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与希望。
度长絜短
“度长絜短”是一个成语,正确的读音标注为dù-cháng-jié-duǎn。它的含义是比较长短、优劣,用于形容比较和评价事物之间的差异以及某人的才能或成就。这个成语没有明显的典故和特定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关联。近义词包括权衡轻重、比较优劣等,反义词可从“无差别”或“一视同仁”等词语中理解。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和运用,以避免误解或误用。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不同场合的运用。
东方不亮西方亮
“东方不亮西方亮”是一句常用的汉语成语,意为在某一方面或某个地方未能成功时,在另一方面或另一个地方会有机会或成功。这个成语寓意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表达相信总会有转机和出路。它源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常用于鼓励自己或他人保持乐观。其近义词如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等,反义词如山穷水尽。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适用的场合和语境,避免过度乐观忽视问题本质或滥用成语。
八字没见一撇
“八字没见一撇”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原意形容事情进展缓慢或轮廓尚不清晰。这个成语的典故与古代书法或婚俗有关。其近义词为“尚无头绪、毫无进展、进展缓慢、才刚刚开始、尚未着手”,反义词为“一帆风顺、势如破竹、迅速完成、进展神速、圆满成功”。该成语用于描述工作、生活中的各种进展情况缓慢或计划刚刚开始的情况。然而,需注意避免误用或滥用该成语,特别是在描述已完成或接近完成的事情时,以及在不适合的语境中轻率使用。
放马后炮
“放马后炮”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在事情发生后才采取行动或发表意见的行为,尤其指没有实际帮助或效果的行动或意见,带有贬义。这个成语可能源自于古代战争情境。其近义词包括“事后诸葛亮”、“画蛇添足”和“亡羊补牢”,反义词则是“未雨绸缪”、“及时雨”和“防患未然”。在使用时需注意其含义及使用场合,避免误解和滥用。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示例。
不识局面
不识局面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í jú miàn,表示对当前的形势或情况缺乏了解或认识,无法应对或处理。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背景,用来形容面对复杂或陌生局面时,因缺乏经验、知识或判断力而无法有效应对。其典故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史记》等古代文献。不识局面的近义词包括不知所措、茫然失措、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等,反义词有游刃有余、驾轻就熟、见机行事、应付自如等。在使用不识局面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褒义或滥用场景的错误。例如,他在新的项目中表现出的无知和不熟悉状况,可以用不识局面来形容,但错误地将其用于吃饭等日常场景是不恰当的。
得过且过
“得过且过”是一个成语,形容不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对事情不努力、不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其拼音是dé guò qiě guò。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故事,也有说法认为源于《史记》中的记载。近义词包括苟且偷生、敷衍塞责等,反义词则是力争上游、奋发向前等。在运用上,应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褒义场合、自嘲或贬低他人,以及滥用该成语。文章阐述了得过且过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