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心切骨

刺心切骨:深入骨髓的痛与恨

读音

刺心切骨:cì xīn qiè gǔ


含义

  • :尖锐物扎入,比喻强烈的刺激。
  • :内心,情感的核心。
  • :深切,像刀割般直接。
  • :骨骼,象征最深处、难以磨灭的部分。

整体含义:形容痛苦、仇恨或记忆深刻到仿佛穿透心脏、刻入骨髓,令人难以忘怀或忍受。


典故

  1. 《史记·酷吏列传》
    汉代酷吏张汤用刑严苛,受刑者“刺心切骨,百岁之后犹恨之”,体现刑罚的残酷与仇恨的持久。
  2. 《后汉书·列女传》
    孝女曹娥投江寻父,百姓哀其志,“痛刺心切骨”,形容悲痛至极。
  3. 民间传说
    战国刺客豫让为智伯复仇,失败后自刎前高呼“吾恨刺心切骨”,表达未竟之志的愤懑。

近义词

  1. 刻骨铭心:记忆或情感深深刻在骨头上、心上。
  2. 痛彻心扉:痛苦直达心脏深处。
  3. 恨之入骨:仇恨渗透骨髓,程度极深。
  4. 撕心裂肺:形容极度悲伤或疼痛。

反义词

  1. 云淡风轻:形容轻松淡然,不挂于心。
  2. 过眼云烟:事物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3. 无动于衷:内心毫无波动。
  4. 淡忘如初:记忆或情感逐渐消退。

例句

小学阶段

  1. 小狗走丢后,小明哭得刺心切骨,连饭都吃不下。
  2. 听到外婆去世的消息,妈妈刺心切骨地哭了很久。

中学阶段

  1. 历史书上南京大屠杀的记载,让人刺心切骨地感受到民族的伤痛。
  2. 他背叛朋友的谎言,让我感到刺心切骨的寒意。

高中及以上

  1. 战争幸存者的回忆录中,那些刺心切骨的细节令人窒息。
  2. 诗人用“刺心切骨”形容亡国之恨,字字血泪。

文学化表达

  1. 秋雨敲窗,往事如刀,刺心切骨地提醒着那段无法挽回的遗憾。
  2. 她的眼神里藏着刺心切骨的孤独,仿佛与世界隔着一道深渊。

错误用法

  1. 形容轻微不适
    × “辣椒太辣,吃得我刺心切骨。”(应用“火辣辣”或“难受”)
  2. 描述物理疼痛
    × 摔跤后喊“膝盖刺心切骨地疼”。(应用“剧痛”或“钻心地疼”)
  3. 褒义误用
    × “收到礼物时刺心切骨地感动。”(应用“热泪盈眶”)
  4. 对象错配
    × “这道数学题让我刺心切骨。”(应用“绞尽脑汁”)

注意:该成语多用于精神层面的极端痛苦或仇恨,需避免轻浮或夸张的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刺心刻骨

刺心刻骨的读音为cì xīn kè gǔ,用来形容感受至深、难以忘怀的痛苦或感动。其含义中的“刺”表示深入,“心”指内心,“刻”为深刻,“骨”表示至深至切。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形容深刻的记忆或感受。其近义词包括刻骨铭心、痛入骨髓等,反义词为视而不见、过眼云烟等。使用时需注意,不可随意用于不深刻的体验或感受,应形容情感的深刻程度。例句如“那次灾难让他对生命的脆弱有了刺心刻骨的认识”。

刺心裂肝

刺心裂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ì xīn liè gān,形容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悲痛。该成语源于古代人们对身体和心灵的深刻体验,用于形容极度的悲伤和痛苦。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文学作品中的描述推测。其近义词包括撕心裂肺、痛心疾首等,反义词则是欣喜若狂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错误用法,如不当使用场合、与其他负面情绪混淆以及滥用或误用。总之,该成语用于描述人们内心深处的悲痛,具有很高的表达力和准确性。

创剧痛深

“创剧痛深”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种创伤或痛苦严重到深入骨髓、难以忘怀的程度。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医书和文献,逐渐演变成形容情感或经历上的极度痛苦和深刻感受的表述。其近义词包括痛苦不堪、刻骨铭心等,反义词则为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等。文章提供了正确使用该成语的例句,并强调了避免误用和滥用的重要性。

痛入骨髓是什么意思

痛入骨髓的读音读音标注:tòng rù gǔ suǐ痛入骨髓的含义“痛入骨髓”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某件事情或某种痛苦的感觉深入骨髓,即极度的痛苦或伤痛。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痛苦的程度非常深重,无法轻易消除或忘记。痛入骨髓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医学观念,古人认为骨髓是人体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如果某处疼痛深入骨髓,那便是极度的痛苦。此外,这个成语也与一些历史典故相关。例如,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常常会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痛苦,如被敌人刺伤、战败被俘等,这些痛苦可能深入骨髓,让人难以忘怀。这些典故和历史背景都为“痛入骨髓”这个成语增添了更丰富的含义。痛入骨髓的出处该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

10首关于真心的经典诗词 穿越千年感受最动人的相思与友情

赤诚如诗:那些穿越千年的真心咏叹真心,这一人类最朴素也最珍贵的情感,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反复吟咏的主题。在中华诗词的长河中,无数诗人以笔墨为媒,将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凝结成永恒的文字。这些作品或直抒胸臆,或含蓄委婉,却都闪耀着人性最本真的光芒。唐代诗人王维在《相思》中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五言绝句以红豆起兴,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含蓄而深沉。红豆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相思,王维借物抒情,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寄托于这小小的红色果实之中。诗中"愿君多采撷"一句,更是将对友人的牵挂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真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至今读来仍令人动容。宋代词人李清照在《一剪梅·

病魔缠身

“病魔缠身”是一个成语,用来描述长期被疾病困扰的状态。其含义是身体被疾病紧紧纠缠,无法摆脱。这个成语强调了疾病的严重性和对人的影响。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与“病魔缠身”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使用场合不当以及滥用或过度使用的情况。

创钜痛深

本文介绍了成语“创钜痛深”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事件所造成的伤害、损失或影响非常巨大和深刻。使用时应避免滥用、注意搭配、避免重复,并关注语境。

戳心灌髓

“戳心灌髓”是一个成语,拼音为chuō xīn guàn suǐ,形容言辞或行为触及人心深处,让人感到深刻和痛切。该成语并无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理解为对日常生活经历和感受的总结和提炼。其近义词如触目惊心、深入骨髓等,反义词如漫不经心、漠不关心等。该成语的正确用法是在描述言辞、作品、经历等深入人心的情境,而错误用法则是滥用或过度使用,可能让人感受到不适或矫情。

关于千丝诗词

关于千丝诗词(第1篇)关于千丝诗词一、千丝万缕古诗词中,常以千丝万缕来描绘情感之深、思绪之繁。以下为符合这一主题的古诗词。诗句:千丝万缕终须断,几度春来又几秋。出处:唐·杜甫《登高》作者:杜甫(唐)解析:此句用千丝万缕来描绘情感的纠缠,表达了时间流转中情感终将断裂的无奈与哀愁。诗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细思往事,唯有泪千行。出处: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作者:秦观(宋)解析:此句描绘了离愁之深如千丝万缕,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离别后的伤感。二、诗情画意千丝一词,也可指代诗词中细腻的意境与情思,如画般精致。以下为符合这一意境的古诗词。诗句:情思万缕牵不断,恰似金梭织银丝。出处:

触目惊心

"触目惊心"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令人震惊、震撼甚至恐惧的场景。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灾难等悲惨场景的描述。近义词如心惊胆战、惊心动魄等,都表达相似的震惊和恐惧感。反义词则表达平静、无动于衷的态度。使用该词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语气,避免滥用和误用。文章提供了关于"触目惊心"的例句和错误用法的提示。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