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地无银三百两

读音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含义

  • 此地:这个地方
  • :没有
  • :银子,古代货币
  • 三百两:三百两银子(古代计量单位)

具体含义:比喻本想掩盖事实,结果反而暴露得更明显。形容人自作聪明,欲盖弥彰。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叫张三的人,攒了三百两银子,怕被人偷走,就把银子埋在地下,并在旁边立了块牌子,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邻居王二看到牌子,心想“既然说没有,那肯定有”,于是挖走了银子。为了撇清嫌疑,王二又在牌子上加了一句“隔壁王二不曾偷”。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自作聪明、弄巧成拙的行为。

近义词

  1. 欲盖弥彰:越想掩盖,反而暴露得越明显。
  2. 不打自招:没被逼问,自己就暴露了真相。
  3.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大家都知道。
  4. 弄巧成拙:本想耍聪明,结果反而坏事。

反义词

  1. 光明正大:做事坦荡,不遮遮掩掩。
  2. 直言不讳:说话直率,不拐弯抹角。
  3. 坦坦荡荡:行为磊落,毫无隐瞒。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偷吃了糖果,却把糖纸藏在床底下,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2. 小学高年级:他明明作弊了,还特意把纸条撕碎扔进垃圾桶,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3. 初中:公司老板说“我们绝对没有财务问题”,结果第二天就宣布破产,简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4. 高中:他极力否认自己参与了这件事,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罢了。
  5. 大学/成人:政府发言人反复强调“没有经济危机”,反而让民众更加担忧,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6. 职场:领导说“这次裁员和业绩无关”,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7. 日常:她明明在减肥,却把零食藏在衣柜里,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8. 网络:某明星发微博说“我没有整容”,结果网友翻出旧照对比,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9. 历史:古代官员贪污后,特意在府邸挂上“清正廉明”的牌匾,简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10. 法律:嫌疑人反复强调“案发时我不在现场”,结果监控拍到了他,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诚实”
    ❌ 错误例句:他主动承认错误,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正确用法应指“欲盖弥彰”)
  2. 误用为“节俭”
    ❌ 错误例句:他平时很节省,从不乱花钱,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与成语含义无关)
  3. 误用为“炫耀”
    ❌ 错误例句:他买了新车后到处炫耀,简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成语不适用于炫耀行为)
  4. 误用为“谨慎”
    ❌ 错误例句:他做事很小心,生怕出错,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成语指“弄巧成拙”,而非谨慎)

总结:这个成语专门用来讽刺那些自作聪明、反而暴露真相的行为,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玩火自焚是什么意思

玩火自焚的读音拼音:wán huǒ zì fén玩火自焚的含义“玩火自焚”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轻率、鲁莽或心存侥幸,去触碰危险的事物,最终导致自食其果、自取灭亡的后果。其中“玩火”象征着冒险或轻视规则,“自焚”则表示自取灭亡的严重后果。玩火自焚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典故。其中一种说法是,在古代,人们常常用火来照明或取暖,但如果不注意安全,就很容易引发火灾。有些人轻视火灾的危险,喜欢玩火取乐,结果导致自己或他人的财产遭受损失,甚至因此丧命。因此,“玩火自焚”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这种轻率冒险、自取灭亡的行为。玩火自焚的近义词自作自受咎由自取惹火烧身弄巧成拙自食恶果以上这些

出乖弄丑

“出乖弄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ū guāi nòng chǒu,意为做出令人尴尬或难堪的行为,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的不得体表现。该成语源于古代民间俚语,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所出现。其近义词包括丢人现眼、丑态百出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场合,避免与贬低他人的词语连用,并避免滥用。错误的使用方式包括在轻松场合使用、与其他贬义词语连用以及滥用成语。

为好成歉是什么意思

为好成歉的读音为好成歉的读音为:wéi hǎo chéng qiàn。为好成歉的含义“为好成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原本想做好事却造成了别人的误会或不满,结果反而变成了道歉或招致埋怨。其中,“为”表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状态,“好”表示好的意愿或行为,“成”表示结果或变成,“歉”则表示道歉或不满。为好成歉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理解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想要做好事却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不好的结果,最终需要道歉或解释的情况。这种情境在人际交往中很常见,因此“为好成歉”这个成语也广为流传。为好成歉的近义词以下是几个与“为好成歉”意思相近的词语:好心办坏事适得其反弄巧成拙欲益反损善意反被误解

欲盖而彰是什么意思

欲盖而彰的读音欲盖而彰的读音为yù gài ér zhāng。欲盖而彰的含义“欲盖而彰”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想要掩盖却反而显露出来。它用来形容某些行为或事情虽然想要隐藏或掩饰,但结果却反而更加显露出来,引起人们的注意或察觉。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些事与愿违的情况,即越想掩盖某事,反而越容易被人发现或察觉。欲盖而彰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有些人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或不良行为,常常采取一些手段来掩饰。然而,这些掩饰往往因为过于明显或笨拙而适得其反,使得原本想要隐藏的事情更加显露出来。这个成语的典故反映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常常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法来处理,结果反而更加糟糕

倒绷孩儿是什么意思

倒绷孩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bēng gér,意指做事情颠倒错乱或违反常理。源自古代绑孩子时操作不当的故事,警示人们要小心谨慎,避免弄巧成拙。其近义词包括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等,反义词为顺理成章、井然有序等。该成语用于形容做事不合逻辑或适得其反的情况。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恰当场合、对象以及与其他成语的区分,避免引起误解或笑话。

出丑放乖

本文介绍了成语“出丑放乖”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因行为不当或犯错而被人嘲笑或批评,形容人陷入尴尬或困境。文章通过详细解释和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鲇鱼上竿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鲇鱼上竿"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某人或事物主动陷入困境或险境,带有贬义色彩。文章详细解释了其读音、来源、用法及其与类似成语的区别,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并准确使用这一成语。

头上安头是什么意思

头上安头的读音拼音:tóu shàng ān tóu头上安头的含义“头上安头”字面上意为在头上再增加一个头,引申为做事多此一举,无谓地增加麻烦或重复做某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些人做事不切实际,或者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复杂,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头上安头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有一种说法是源自古代的某种仪式或戏剧表演,人们为了追求某种效果而在头上加装饰物,从而形成了“头上安头”的说法。另外也有说法称其源于古代的某种文字游戏或谜语,由于形式上与“画蛇添足”类似,常被用来形容多此一举的行为。头上安头的近义词画蛇添足重复无益画蛇补足徒劳无功多此一举以上这些词语都带有类似“头上安头”的意思,即

拔苗助长

本文介绍了成语"拔苗助长"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描述急功近利、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指强行改变事物发展进程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文章通过农夫教育子女、企业追求短期利润和农业生产过度干预等例子阐述了拔苗助长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事物的自然发展进程。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拔苗助长这一成语。

偷鸡不着蚀把米是什么意思

偷鸡不着蚀把米的读音读音:tóu jī bù zhe shí bǎ mǐ偷鸡不着蚀把米的含义“偷鸡不着蚀把米”是一句常用的汉语成语,意思是本想占小便宜,结果却损失更多。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指偷鸡没有成功,反而损失了自己的米。它常用来形容那些贪图小利,却最终因小失大的人或行为。偷鸡不着蚀把米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从前有个人想偷鸡,但没成功,反而被鸡啄了一下。他为了报复,就顺手拿了一把米去引诱鸡,但最终不但没有得到鸡,还把米给弄丢了。这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贪图小利反而损失更多的情形。偷鸡不着蚀把米的近义词得不偿失损人不利己舍本逐末贪小失大偷鸡不着蚀把米的反义词一举两得互利共赢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