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臼之戚:一个关于丧妻之痛的成语
读音
chuī jiù zhī qī
含义
- 炊:烧火做饭。
- 臼:舂米的器具,石制或木制。
- 戚:悲伤、哀痛。
整体含义:形容丧妻之痛,比喻失去伴侣的悲伤。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丧妻后家中不再有炊烟升起的凄凉景象,臼(舂米的工具)也无人使用,象征着家庭生活的停滞和哀伤。
典故
- 《后汉书·逸民传》:
记载东汉隐士梁鸿丧妻后,不再生火做饭,臼也闲置不用,形容其悲痛之情。 - 《晋书·王裒传》:
王裒丧母后,不再使用臼舂米,表达对亡母的思念,后来也引申为丧妻之痛。 - 民间传说:
古代有书生丧妻后,家中炊具蒙尘,臼也不再使用,邻居见状感叹:“此乃炊臼之戚也。”
近义词
- 丧明之痛:形容丧子之痛,也可引申为失去至亲的悲伤。
- 鼓盆之戚:源自庄子丧妻后鼓盆而歌,后指丧妻之痛。
- 断弦之悲:古时以琴瑟比喻夫妻,断弦指丧偶之痛。
反义词
- 琴瑟和鸣:形容夫妻感情和睦。
- 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恩爱,共同生活。
- 鸾凤和鸣:象征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爷爷去世后,奶奶总是默默流泪,真是炊臼之戚啊。(简单解释:奶奶很伤心。)
-
小学高年级:
- 张叔叔自从妻子病逝后,家里冷冷清清的,真是炊臼之戚。(结合生活场景理解。)
-
初中:
- 古代文人常用“炊臼之戚”表达丧妻之痛,比如苏轼在《江城子》中写“十年生死两茫茫”。(联系诗词。)
-
高中及以上:
- 他的散文里透露出炊臼之戚,字里行间都是对亡妻的思念。(用于文学分析。)
(更多例句可根据不同年级调整语言复杂度。)
错误用法
-
误用于丧父/丧母:
- ❌“他父亲去世后,他深感炊臼之戚。”(错误,应使用“丧明之痛”等。)
-
误用于朋友离别:
- ❌“好朋友搬家了,我有种炊臼之戚。”(错误,应说“依依不舍”。)
-
误用于事业失败:
- ❌“公司破产后,他饱尝炊臼之戚。”(错误,应说“痛心疾首”。)
总结:“炊臼之戚”特指丧妻之痛,不可随意扩大使用范围。
你可能感兴趣
令原之戚是什么意思
"令原之戚"是一个成语,源自《左传·襄公十四年》,用来形容因他人的遭遇引起的深切悲痛之情。典故中的令原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官员,因被诬陷而流离失所,其遭遇引发人们的同情和悲痛。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悲痛欲绝、哀伤至极等,反义词则是欢欣鼓舞、欣喜若狂等。使用时应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用词不当或滥用该成语。文章全面介绍了"令原之戚"的含义、出处、典故等,帮助读者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炊臼之痛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炊臼之痛”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例句。该成语用于形容因亲人或朋友离世而产生的深深悲痛之情,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刻骨铭心的痛苦。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将“炊臼之痛”用于描述一般的悲伤或失望情绪。文章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瑟弄琴调是什么意思
“瑟弄琴调”是一个形容音乐演奏和谐、旋律优美的成语。其源自古代乐器演奏,典故丰富,常用来形容音乐演奏技巧高超或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该成语的读音为sè nòng qín tiáo,其含义和用法需注意使用场景,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或误解。常用近义词为“琴瑟和谐”、“音律协调”,反义词为“琴瑟失调”、“不和之音”。该成语在句子中可用来形容音乐演奏、人际关系等方面,如例句所示。
消声灭迹是什么意思
消声灭迹的读音消声灭迹的读音为:xiāo shēng miè jì。消声灭迹的含义消声灭迹指隐藏起来,不再公开露面,使声音和踪迹全部消失。该成语的含义中包含着一种隐蔽、不为人知的意思,通常用于形容某个人或事物彻底消失或不再出现。消声灭迹的典故消声灭迹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些典故和文献。在古代,有些人为了躲避世事纷扰或避免灾祸,会选择隐居山林或远离人群,使自己的声音和踪迹消失无踪。这些典故和文献中常常出现类似的表达方式,逐渐形成了消声灭迹这个成语。消声灭迹的近义词销声匿迹隐姓埋名销声匿影遁形匿迹销声避影这些词语都含有隐藏、不为人知的意思,与消声灭迹的意思相近。消声灭迹的
别籍异居
本文介绍了成语“别籍异居”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指家庭成员因各种原因分开居住,源于古代社会家庭结构和习俗。其近义词包括“分家析产”和“分道扬镳”,反义词为“同室而居”和“共处一室”。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
寸男尺女是什么意思
寸男尺女是一个古老的成语,读音为cùn nán chǐ nǚ。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家庭中只有一个独生子和其他的女儿,强调家庭成员的稀少和珍贵。其典故可能源于古代社会对子嗣传承的重视。寸男尺女这个词语中的“寸”和“尺”是长度单位,用来形容子女的稀少,而“男”和“女”则明确了家庭成员的性别。文章还介绍了寸男尺女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正确使用这个成语,避免误解。
既往不咎是什么意思
“既往不咎”是一个成语,意指对于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不再追究责任或计较过错,表达一种宽容、大度、不计前嫌的态度。该成语出自《论语·八佾篇》,意在推崇宽容和放下过去的思维方式。近义词有“既往无咎”“宽宏大量”等,反义词有“秋后算账”“斤斤计较”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合理运用,避免滥用或误用。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学会以宽容的心态面对过去的矛盾和误会,达成和解和和谐相处的目的。
彩衣娱亲
彩衣娱亲是指子女身着色彩鲜艳的衣裳,通过表演等方式逗父母开心,表达孝顺和关心的一种行为。源自古代孝子老莱子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为孝顺的象征,最早出自《艺文类聚》。该成语也包含近义词如孝顺父母、奉养父母、逗乐老人等,反义词如冷漠无情和不孝敬父母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恰当地运用,避免错误用法。
大地回春是什么意思
大地回春是一个成语,拼音为dà dì huí chūn。它表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寒冷、萧瑟之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事情或局势的转折,由困境或萧条转为繁荣或好转。这个成语可能与古代农耕文化和自然季节变化的观察有关。大地回春常用于形容春天的景象或形容事情的好转。然而,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当的季节描述和语义混淆。正确的使用可以更好地表达生机和希望的氛围。
闭门却扫
"闭门却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mén què sǎo,意思是关上门并打扫干净,形容专心读书或做学问,暂时搁置其他事情,表现出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其典故源于陶渊明和诸葛亮的隐居生活。近义词有"闭门读书"、"静心钻研"、"潜心修学",反义词包括"浮躁不安"、"热衷名利"、"奔波劳碌"。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误解。错误用法包括将其误解为拒绝社交或在不需要表达专心致志的语境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