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毛数睫:成语详解
读音
chuī máo shù jié
含义
- 吹毛:吹动毛发,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 数睫:数睫毛,形容过分关注琐碎细节。
- 整体含义:形容人过分挑剔,对极小的细节斤斤计较,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典故
-
《韩非子·说难》:
“夫吹毛而求小疵,数睫而察秋毫。”
韩非子用“吹毛数睫”比喻君主对臣子的苛刻要求,稍有不慎便会被责难。 -
《后汉书·范晔传》:
“吹毛数睫,非明主所宜。”
范晔以此劝诫统治者不要过于苛责臣子,否则会失去人心。 - 民间故事:
相传古代有位官员审案时,连被告衣服上的线头都要数清楚,百姓讽刺他“吹毛数睫”,最终因过于苛刻被罢官。
近义词
- 吹毛求疵:刻意寻找缺点,挑剔至极。
- 斤斤计较:对小事过分在意,不肯让步。
- 锱铢必较:连极小的利益都要争辩,形容极其吝啬或计较。
- 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茬,无事生非。
反义词
- 宽宏大量:心胸宽广,不计较小事。
- 不拘小节:不过分在意细节,注重大局。
- 豁达大度:性格开朗,待人宽容。
- 马马虎虎:做事不认真,随意应付(略带贬义)。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批改作业时从不吹毛数睫,只要认真写了就会表扬我们。
- 妈妈说我吃饭不要吹毛数睫,挑出每一粒葱花。
-
小学高年级:
- 小明的爸爸对他吹毛数睫,连书包拉链没拉好都要批评。
- 裁判吹毛数睫,连球员鞋带松了都算犯规。
-
初中:
- 编辑部审稿太吹毛数睫了,连标点符号都要反复修改。
- 班长管理班级时不必吹毛数睫,否则会让大家反感。
-
高中及以上:
- 学术研究需要严谨,但也不能吹毛数睫,否则会陷入无意义的细节争论。
- 领导对报告吹毛数睫,导致项目进度严重拖延。
错误用法
-
误用场景:
- ❌ “他数学成绩很好,吹毛数睫地解出了难题。”(应为“细致入微”)
- ❌ “医生吹毛数睫地检查病人,终于发现了病因。”(应为“一丝不苟”)
-
混淆近义词:
- ❌ “她是个吹毛数睫的人,总能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应改为“追求完美”)
-
褒贬误用:
- ❌ “这位科学家吹毛数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贬义成语不可用于褒扬)
总结:“吹毛数睫”强调过度挑剔,通常含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词。
你可能感兴趣
披毛索黡是什么意思
“披毛索黡”是一个成语,拼音为pī máo suǒ liǎn。它的意思是披着毛发寻找黑痣,形容在细小事物上过分挑剔,不放过任何微小瑕疵。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人们对细节的极度关注和追求完美的态度。近义词包括吹毛求疵、细枝末节等,反义词为宽宏大量、粗枝大叶等。在用法上,该成语不应用于形容人过于苛刻或忽略大局的情况。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披毛索黡”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吹毛求瑕
吹毛求瑕是一个成语,拼音为chuī máo qiú xiá。它的含义是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挑剔和批评,强调对事物完美性的追求和对细节的极度关注。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工匠对自己作品的高要求,强调追求完美和细节的精神。吹毛求瑕的近义词包括吹毛求刺、锱铢必较等,反义词则为宽大为怀、粗枝大叶等。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该成语常用来形容对工作、事物要求严格,追求极致完美的人。
洗垢求瑕是什么意思
洗垢求瑕的读音洗垢求瑕的读音为:xǐ gòu qiú xiá,其中“洗”字的拼音为xǐ,意为洗涤;“垢”字的拼音为gòu,意为污垢;“求”字的拼音为qiú,意为寻找;“瑕”字的拼音为xiá,意为瑕疵。洗垢求瑕的含义洗垢求瑕的含义是指在清洗污垢的同时,还要寻找瑕疵。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过分挑剔,对别人或事物要求过于苛刻,不能容忍一点点的缺点或不足。洗垢求瑕的典故洗垢求瑕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文人墨客。相传在古代,有一位文人喜欢挑剔别人的文章,总是觉得别人的文章不够完美,即使是一篇佳作,他也能从中找出一些瑕疵来。他的这种行为被人们所诟病,于是就形成了“洗垢求瑕”这个成语。这个成语也可以引申到其他
嫌长道短是什么意思
嫌长道短的读音读音:xián cháng dào duǎn标注拼音:xián cháng dào duǎn嫌长道短的含义“嫌长道短”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喜欢挑毛病、找茬儿,对别人的事情或事物总是挑剔、不满,喜欢说三道四,指指点点。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表示对某人的不满或批评。嫌长道短的典故“嫌长道短”的典故源于古代民间故事。据说,古代有一个非常挑剔的人,他总是喜欢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无论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是他人的生活中,他总是嫌长道短。他的行为和言论引起了周围人的不满和反感,因此这个成语就逐渐流传开来。此外,也有说法认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礼仪习俗。在古代,人们对于礼仪和规矩非常重视,对于一些
锱铢较量是什么意思
锱铢较量的读音锱铢较量的读音为:zī zhū jiào liàng。锱铢较量的含义锱铢较量指的是非常精细地比较、计较,形容对事物进行极其细致的权衡和比较。其中,“锱”和“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锱为十六分之一两,铢为二十四分之一两,两者都极其微小,因此用来形容极其微小的差别或差异。锱铢较量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计量单位。在古代,人们常常用“锱”和“铢”来衡量物品的重量,而“锱铢较量”则是指对物品重量的精确计算和比较。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等古籍中,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对事物进行精细、细致的比较和权衡。锱铢较量的近义词斤斤计较:形容对小事过分计较。吹毛求疵:指对小节过分挑剔,毫无大度可
挑幺挑六是什么意思
挑幺挑六的读音挑幺挑六的拼音是 tiǎo mó tiǎo liù。挑幺挑六的含义"挑幺挑六"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挑选、挑剔的意思。具体来说,它常常用来形容人过于挑剔、吹毛求疵,对事物要求过高,不满足于一般的标准或要求。这个成语常常带有贬义,表示对某人的过分苛求或挑剔不满。挑幺挑六的典故关于"挑幺挑六"的典故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可以推测这个成语可能源自于对某种挑剔行为的形象描述。由于人们对于完美和精细的追求,有时候会对事物进行过分的挑剔和苛求,于是形成了这个成语。典故出处: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可能是在民间口语中逐渐形成的。挑幺挑六的近义词以下是几个与"挑幺挑六"意思相近的词语:吹毛求疵
不拘细行
“不拘细行”是一个成语,表示不局限于琐碎细节,强调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本质。该成语源于古代,形容人处事大度,不斤斤计较。其近义词包括大度、包容、豁达等,反义词则是过于注重细节的词。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解为对错误的纵容或逃避责任,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忽略细节的重要性。例如,领导风格不拘细行的人在处理问题时能从大局出发,在团队中赢得高声誉。
秤斤注两
“秤斤注两”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èng jīn zhù liǎng,意为仔细地称量、计算,形容对事物精确的计量和计算。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计量文化,强调了精确计量的重要性。它的近义词包括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等,反义词则为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等。在工作中、日常生活和企业管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需注意,该成语不被用于形容说话啰嗦或过于详细,也不用于描述刻板或机械化的行为。
锱铢必较是什么意思
锱铢必较的读音锱铢必较的读音为zī zhū bì jiào。锱铢必较的含义"锱铢必较"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的计量单位。"锱"和"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其中"锱"为二十四分之一两,"铢"为两的百分之一。因此,"锱铢必较"原意是指对极小的数量都进行仔细比较,形容非常计较、一丝不苟。现在常用来形容对事物过于苛求、过分计较,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锱铢必较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人和交易中。在古代,由于计量工具不精确,商人们在进行交易时常常需要对每一个微小的单位进行仔细比较,以避免吃亏。因此,他们经常使用"锱铢必较"来形容自己对交易的苛刻要求。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古代商人对于交易的严谨态度
秤薪而爨
本文介绍了成语“秤薪而爨”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使用注意事项。该成语原意是形容烧火做饭时精确计算柴草重量以节约资源,现常用来比喻精打细算、注重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行为。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避免滥用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