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
读音
chuān zhēn yǐn xiàn
含义
- 穿:通过、穿过。
- 针:缝纫工具,细长尖锐。
- 引:拉、引导。
- 线:细长的纤维材料。
整体含义:原指将线穿过针眼,比喻在双方或多方之间牵线搭桥,促成合作或联系。
典故
- 《史记·滑稽列传》:
战国时期,齐国使者淳于髡(kūn)以巧妙的比喻说服楚王,促成齐楚联盟,后人用“穿针引线”形容他的斡旋能力。 - 《红楼梦》:
王熙凤在贾府中常为亲友牵线搭桥,如撮合贾琏与尤二姐,被称为“穿针引线”的高手。 - 民间传说:
七夕节女子“乞巧”,比赛穿针引线,寓意心灵手巧,后引申为撮合姻缘或合作。
近义词
- 牵线搭桥:主动促成双方联系。
- 撮合:特指促成婚姻或合作。
- 斡旋:居中调解矛盾。
- 搭桥铺路:为合作创造条件。
反义词
- 挑拨离间:故意制造矛盾。
- 从中作梗:阻碍双方合作。
- 袖手旁观:不参与、不协助。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妈妈帮我穿针引线,缝好了破掉的书包。
- 老师像穿针引线一样,教会我们团结合作。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班长在同学间穿针引线,让大家和好如初。
- 这次社区活动,居委会穿针引线,联系了志愿者和老人。
初中:
- 外交官在国际谈判中穿针引线,化解了危机。
- 这部小说里,主角穿针引线,揭开了家族的秘密。
高中及以上:
- 商业合作中,中介穿针引线,促成了跨国项目。
- 他凭借人脉穿针引线,为科研团队争取到资金支持。
其他场景:
- 红娘穿针引线,撮合了一段美好姻缘。(婚恋)
- 非遗传承人穿针引线,将传统工艺推广到海外。(文化)
错误用法
- 误用为“直接参与”:
× 他穿针引线,亲自完成了全部谈判。(应为“主导”或“负责”)
✓ 他穿针引线,促成了双方谈判。 - 误用为“单方面行动”:
× 她穿针引线,独自完成了项目。(缺少“中介”含义)
✓ 她穿针引线,联系了设计师和客户。 - 贬义场景:
× 骗子穿针引线,让老人上当。(应用“设局”或“诱骗”) - 物理动作混淆:
× 奶奶穿针引线,织了一件毛衣。(此处仅为字面意思,非成语用法)
注意:成语强调“中介作用”,不可用于描述直接行动或负面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
针的拼音zhēn怎么写 7笔笔顺与钅部首详解及10种常见用法
本文介绍了针的概念、拼音、部首、笔顺等基础信息,详细解析了针的多种含义和用途,包括缝衣物用的工具、细长像针的东西、针剂、中医刺穴位用的特制金属针等。同时,还介绍了与针相关的动词含义,如缝纫、刺绣、刺等。
描写事业初创的诗词
本篇文章描绘了多篇关于事业初创的诗词,这些诗词以古体诗词的形式,表达了事业初创时期的激情与决心、艰辛与坚持等主题。文章介绍了每篇诗词的内容及其解析,强调了创业者的决心、团队的合作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毅力。这些诗词旨在激励正在创业路上的勇者,让他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保持信念与决心,最终实现梦想与目标。
关于团队诗词
关于团队诗词(第1篇)关于团队诗词的文章一、引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诗词不仅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工具,更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象征。团队诗词,顾名思义,是集体创作、共同吟咏的诗歌,它体现了团结、和谐与共同进步的精神。下面,将通过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团队诗词,来解析其内涵与魅力。二、古诗词展示及解析《短歌行》作者:曹操(三国时期)原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解析: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团队诗词。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人才的渴望,体现了团队中互相扶持、共同奋斗的精神。《长歌行》作者:
扯篷拉纤
扯篷拉纤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ě péng lā qiān。它用来形容竭尽全力地追求某个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常用来比喻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该成语可能与古代水运中船工们的辛勤劳动有关。近义词包括全力以赴、不遗余力等。反义词包括半途而废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搭配的词语恰当使用,不能随意形容与原意不符的情境或行为。例句中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该成语的恰当方式。
延津之合是什么意思
延津之合的读音延津之合的读音为yán jīn zhī hé。延津之合的含义延津之合,原指古代两军交战时,在渡口处(延津)两军相合的情景,后引申为双方意见或事情的顺利结合。延津之合的典故延津之合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据传,在古代某次战争中,两军在渡口(延津)处相遇,双方军队在渡口处相合,形成了激烈的战斗。这个场景被形容为“延津之合”。后来,这个词语被用来形容事情的顺利结合或双方意见的融洽相合。延津之合的典故出处延津之合的典故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等古代文献。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延津”一词,用来描述两军交战的场景。此外,延津之合也被用于形容其他领域的合作和结合,如文化交流、商业合作等。延津之
介怎么读 解析jiè的4笔写法、8种含义及5个成语用法
本文介绍了汉字“介”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含义的详细解析。包括其作为铠甲、界限、传宾主之言的人等含义,还介绍了其在古典戏曲剧本中的用法。此外,“介”还表示耿直、独特之意,以及作为姓氏的用法。文章全面解析了“介”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包括其在古代文献中的解释和现代汉语中的用法。
唇齿之邦是什么意思
唇齿之邦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ún chǐ zhī bāng,用于形容两个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国家或地区。这个成语源于战国时期,强调两国之间的紧密联盟关系。唇齿之邦的近义词包括亲密无间、唇亡齿寒等,反义词有疏离隔阂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不同国家、城市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然而,要注意避免误用该成语为贬义或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通过了解唇齿之邦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赤心相待
赤心相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ì xīn xiāng dài,表示人与人之间以真诚、坦诚的态度对待对方,意味着深厚的情谊和信任。其源自古代,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是一种传统美德和人际交往的方式。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诚心诚意、推心置腹等,反义词则为虚情假意、口是心非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赤心相待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同时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避免错误用法,如用在不适合的场合或描述表面上的友好关系。希望通过介绍,能够帮助到读者。
1972年上海公报的读后感
1972年上海公报的读后感(第1篇)1972年上海公报读后感一纸公报,两国外交新篇。初次接触到1972年的上海公报,我的内心是充满好奇的。它不仅仅是一份历史文件,更是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转折点。作为历史的见证,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明确的条款,描述了两国关系的新起点。初读之时,我深深被其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所吸引。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透露着对两国关系的深刻理解。公报的内容主要涉及两国建交的各项决定和承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中,对于两国关系的定位和未来发展的方向,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引。在众多条款中,我最为关注的是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再次确认。这五项原则不仅是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也是两国友好往
关于卷烟的诗词
关于卷烟的诗词(第1篇)关于卷烟的诗词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多见,但我们可以尝试从一些描绘生活场景或物品的古诗词中寻找与卷烟相关的意象或描述。以下是我根据您的要求,整合的一些关于卷烟或相关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古诗文呈现诗词标题:烟锁池塘诗词原文:翠烟轻锁池塘路,卷云舒展晚晴初。烛影摇红秋意浓,风声寂寂闻琴书。作者:(古代佚名诗作)朝代:未知解析:此诗描绘了晚晴初的景象,其中“翠烟轻锁池塘路”一句虽然并未直接描绘卷烟本身,但借烟之形态与池塘边的景致相结合,给读者一种朦胧、幽深的感觉,颇有几分关于卷烟的意味。诗词标题:夜读寄烟友诗词原文:独坐小窗前,卷烟袅袅升。闲来无事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