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经心:成语详解
读音
chù mù jīng xīn
含义
- 触目:眼睛看到,目光所及。
- 经心:放在心上,留意思考。
- 整体含义:形容看到的事物让人印象深刻,引起内心的触动或思考。
典故
- 《世说新语》:东晋名士王导曾感叹:“触目经心,皆是愁绪。”表达对时局的忧虑。
- 宋代诗词: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虽未直接用“触目经心”,但情景交融的写法与之神似。
近义词
- 刻骨铭心: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 耿耿于怀:指某事一直放在心上,无法释怀。
- 过目不忘:形容记忆力极强,看一遍就能记住。
反义词
- 视而不见:虽然看到,却不在意。
- 漠不关心:对事物毫不关注。
- 置若罔闻:听到或看到后完全不放在心上。
例句
- 小学低年级:看到灾区小朋友的照片,他触目经心,决定捐出自己的零花钱。
- 小学高年级:历史博物馆里的文物让他触目经心,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 初中: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故事让他触目经心,决心努力学习。
- 高中:目睹环境污染的现状,他触目经心,立志未来投身环保事业。
- 大学及以上:战争纪念馆的影像资料让参观者触目经心,深刻体会到和平的珍贵。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触目惊心”:
- ❌ 车祸现场触目经心,血流满地。(应为“触目惊心”)
- ✅ 车祸现场的惨状让他触目经心,反思生命的脆弱。(正确,强调内心触动)
-
误用为“过目不忘”:
- ❌ 他记忆力超群,触目经心,看一遍就能背下来。(应为“过目不忘”)
-
误用于轻松场景:
- ❌ 看到美食节上的小吃,他触目经心,流下了口水。(不合语境,应用“垂涎欲滴”)
总结:“触目经心”强调所见事物引发深刻思考或情感共鸣,多用于严肃、感人或富有哲理的场景,不可与“触目惊心”等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过目不忘是什么意思
“过目不忘”是一个成语,意指看一遍就能记住,形容记忆力极好。其典故源自古代典籍和传说中的人物。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记忆犹新”、“目不转睛”等,反义词为“健忘”、“忘性大”等。使用时应避免滥用、误用语境和与其他成语混用等错误。有些人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能够轻松地记住所看到的内容。
背碑覆局
背碑覆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èi bēi fù jú。该成语用来形容对某项任务或局面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熟练地运用知识和经验来应对各种情况。背碑覆局涵盖了对事物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的能力。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同时,它也有近义词和反义词,并且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正确使用,避免误用和滥用。在使用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词语来形容,避免用错对象。在文章中的例句展示了背碑覆局的实际运用。
目不忍见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成语"目不忍见"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该成语形容的是极度令人痛苦或难以接受的情景,源自古代文献中对战争、灾难等残忍场景的描述。使用时应避免在轻松或愉快的场合使用,并避免与其他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的成语混淆。
触目惊心是什么意思
"触目惊心"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令人震惊、震撼甚至恐惧的场景。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灾难等悲惨场景的描述。近义词如心惊胆战、惊心动魄等,都表达相似的震惊和恐惧感。反义词则表达平静、无动于衷的态度。使用该词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语气,避免滥用和误用。文章提供了关于"触目惊心"的例句和错误用法的提示。
触目皆是
“触目皆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ù mù jiē shì,表示眼睛所接触到的到处都是,形容事物非常多,普遍存在。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它的近义词有“随处可见”“俯拾皆是”等,反义词则是表示稀少的词汇。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和使用。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触目皆是常被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景象的普遍性。
触目成诵
“触目成诵”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ù mù chéng sòng,意为看到某种事物或景象立刻能背诵出来,形容记忆力极强。该成语源于宋代秦少游的故事,意指专注和记忆力的高度结合。近义词有“过目不忘”、“博闻强识”等。反义词包括“忘性大”、“记性差”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机械重复未理解内容、短暂记忆未内化知识、贬低他人记忆力等场合。文章还介绍了相关的典故、故事及正确用法。
悦目赏心是什么意思
悦目赏心的读音悦目赏心的读音为yuè mù shǎng xīn。悦目赏心的含义“悦目赏心”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看到美好的景色或事物,让人感到愉悦和满足。其中,“悦目”指的是视觉上的愉悦,即看到美好的事物能够让人心情愉悦;“赏心”则是指心灵上的满足,即美好的事物能够让人内心感到舒适和愉悦。悦目赏心的典故“悦目赏心”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悦目赏心”来形容美丽的景色或美好的事物,如诗歌、画作等。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令人愉悦的景象或事物,如春天的花朵、秋天的落叶、美丽的风景等。悦目赏心的近义词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事物或景色时,让
血迹斑斑是什么意思
血迹斑斑的读音血迹斑斑的读音为:xuè jì bān bān。血迹斑斑的含义血迹斑斑指物体表面留有大量的血迹,形容现场惨烈或事件严重。其中,“血迹”指血液留下的痕迹,“斑斑”则表示痕迹明显、多处可见。血迹斑斑的典故血迹斑斑一词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与血腥、暴力和犯罪等场景紧密相关。在古代,当发生战争、谋杀等暴力事件时,现场往往会留下大量的血迹,因此人们用“血迹斑斑”来形容这种惨烈的场景。血迹斑斑的近义词血渍累累:形容物体或场所上沾满了血迹。血腥味浓:形容现场血腥、惨烈,令人感到极度不适。鲜血淋漓:形容流血很多,十分惨烈。血迹斑斑的反义词一尘不染:形容非常干净,没有一点污垢或杂物。洁白无瑕:形容非
半面不忘
“半面不忘”是一个成语,指即使只见过一次面也能牢记不忘,形容记忆力非常强。该成语来源于古代传说和文人墨客的典故,丰富了其内涵。其近义词包括过目不忘、记忆犹新等,反义词为健忘、过眼云烟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用错对象、用词不当或搭配错误。人们在赞美记忆力好时会使用此成语,需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达地知根是什么意思
“达地知根”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á dì zhī gēn。它表示了解事物的本质和根源,形容对某事或某物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和事物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它的近义词包括深入浅出、洞若观火等,反义词为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或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可以真正达到“达地知根”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