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景伤怀
读音
chù jǐng shāng huái
含义
“触”指接触、触动;“景”指眼前的景象;“伤”指感伤、悲伤;“怀”指内心、情怀。合起来,“触景伤怀”指因看到眼前的景象而触动内心的感伤情绪,形容人因环境或事物引发内心的哀愁。
典故
- 《世说新语·言语》:东晋名士王徽之(字子猷)曾夜访友人戴逵,乘兴而去,兴尽而返,未及见面。后人常以此形容随性而为的情感,而“触景伤怀”也类似,强调因外界事物引发内心波动。
- 《红楼梦》:林黛玉见落花而感伤,写下《葬花吟》,正是典型的“触景伤怀”,因花落联想到自身命运,悲从中来。
- 唐代诗人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因战乱而见花鸟亦觉悲凉,体现“触景伤怀”之情。
近义词
- 睹物思人:看到某物而思念与之相关的人。
- 见景生情:因眼前的景象而引发情感波动。
- 感物伤怀:因外物触动而感伤。
- 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引发感慨。
反义词
- 无动于衷:对外界事物毫无反应,内心不受影响。
- 麻木不仁:形容情感淡漠,不易被触动。
- 心如止水:内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看到枯萎的花,小红触景伤怀,想起了去年种花的外婆。
- 小明回到老房子,触景伤怀,想起了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玩耍的日子。
-
小学高年级:
- 路过曾经的校园,她触景伤怀,想起了毕业时和同学们依依不舍的情景。
- 看到妈妈留下的围巾,他触景伤怀,忍不住流下眼泪。
-
初中:
- 站在故乡的桥上,他触景伤怀,回忆起童年时与伙伴们嬉戏的欢乐时光。
- 翻开旧相册,她触景伤怀,感慨时光飞逝,亲人已不在身边。
-
高中:
- 重游故地,他触景伤怀,想起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已天各一方。
- 听到熟悉的旋律,她触景伤怀,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青涩的校园岁月。
-
大学及以上:
- 回到母校,他触景伤怀,想起当年意气风发的自己,如今已是两鬓斑白。
- 看到战争遗址,游客们触景伤怀,默默悼念逝去的生命。
错误用法
- 用于积极场景:❌“看到美丽的风景,他触景伤怀,心情愉悦。”(“触景伤怀”只能用于感伤情绪,不能用于高兴。)
- 对象不符:❌“闻到饭菜香,他触景伤怀,想起了妈妈。”(“触景”主要指视觉景象,嗅觉不适用。)
- 强行套用:❌“考试得了满分,他触景伤怀,激动得哭了。”(“触景伤怀”不适用于因成就而激动的情况。)
- 搭配不当:❌“他触景伤怀地哈哈大笑。”(“伤怀”与“笑”矛盾,逻辑错误。)
“触景伤怀”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常用于文学、抒情表达中,使用时需注意情感基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触目伤怀是什么意思
“触目伤怀”是一个成语,读音chù mù shāng huái,意思是指看到某种景象或事物后,内心感到悲伤或忧愁。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色或社会现象的感慨和思考。近义词包括伤心欲绝、悲痛欲绝等,反义词则包括欢天喜地、心旷神怡等。该成语用于形容看到令人悲伤的景象或事物后的情感反应,例如看到他逝世的消息、回到熟悉的小镇等情境。错误用法是看到悲伤的事物后并不感到悲伤反而欢笑,应该纠正为符合该成语含义的正确用法。
10首写花残的经典诗词 解读古人如何借落花抒发生命哲思
本文介绍了描写花残的诗词,列举了五篇关于花残的古诗词内容,并逐一解析了其中的诗词原文和意境。这些古诗词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情感,描绘了花残、落花的美景和哀婉氛围。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古诗词中残花描绘与人的情感、意境和生命的思考,以及这些诗词的艺术价值和启示作用。希望这些描写花残的诗词能够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感动,在欣赏美的同时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并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关于心闲的诗词
关于心闲的诗词(第1篇)关于心闲的诗词一、诗中觅心闲自古以来,诗人们常以心闲为主题,抒发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下面将为您列举几首关于心闲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诗词:心闲气定碧云天,静坐垂钓碧水边。作者:佚名(无名氏)朝代:唐/宋之间解析:此诗表达了心闲时的心境,即心境平静如碧云天,于碧水边垂钓,享受宁静的时光。诗词: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归梦长。醉后不知天在水,满床清梦压星河。作者:李白朝代:唐解析:李白此诗描绘了心闲时乘舟垂钓的场景,表达了诗人醉后的梦游和内心的宁静。其中,“心闲”之意呼之欲出。诗词: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情可待成追忆,心闲自是此生足。作者:李商隐
关于春愁的诗词
关于春愁的诗词(第1篇)关于春愁的诗词一、春愁诗词全篇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唐·杜甫春日的愁思难以排解,我勉强去看远处的山峰。过去的事情让人心惊胆颤,眼泪都快要流下。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城东早春》唐·杨巨源清新春光中,诗歌的美丽景致展现出来。刚发芽的绿柳才呈现出黄绿色,新嫩柳叶高低参差不齐。满目春愁频颔首,双眉愁恨难消释。——《春愁》宋·陈著满眼都是春日的忧愁,我频频点头表示无奈。双眉之间的愁恨难以消除,犹如无尽的思绪。二、诗词作者及朝代以上诗词分别来自不同的朝代和作者。第一首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第二首来自唐朝诗人杨巨源的诗作,第三首是
描写忘记旧交的古诗词
描写忘记旧交的古诗词(第1篇)描写忘记旧交的古诗词并不多见,但仍然有一些诗词作品能够传达出这种情感。以下是一篇以“描写忘记旧交的古诗词”为主题的文章:忘记旧交——古诗词中的感慨一、江城五月落梅花作者:宋·陆游原文: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此身行作稽山土,犹能忘却旧交游。解析:此诗以白首相逢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经历战乱后与旧友的再次相遇。诗中“犹能忘却旧交游”一句,流露出对旧友的淡忘,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二、别离难作者:唐·王之涣原文:青青一别心如剪,更似春来易忘言。白头空守三径就,回首又见故人颜。解析:此诗通过别离后的情景,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与不舍。其中“白头空守三径就”
纳兰性德描写秋天诗词
纳兰性德描写秋天诗词(第1篇)纳兰性德描写秋天的诗词全文及解析一、作品呈现秋意浓作者:纳兰性德原文:秋夜凉如水,夜深独步阶。黄花零落尽,枯叶扫无痕。寒气渐深重,思绪自难平。凄凄秋意浓,心事付瑶琴。朝代:清解析:此诗以秋夜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凉意和落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深感慨和内心的孤独。二、其他纳兰性德描写秋天的诗词秋词作者:纳兰性德原文:秋风起兮叶飘零,白露降兮夜渐清。孤灯独照寒衾冷,月色如霜照孤城。往事如烟随梦去,故人何日再相逢?遥思旧事心凄凉,独自凭栏看月明。朝代:清解析:此诗描绘了秋天特有的景象——落叶和白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思念。整首诗充满了凄凉和孤
李清照描写冬雨的诗词
李清照描写冬雨的诗词(第1篇)冬雨诗篇:李清照笔下的冬雨之韵一、诗词全文《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无音信,寒雨连江夜入吴。二、作者与朝代作者:李清照,宋代女词人。三、解析李清照的这首词描绘了冬日雨夜的凄凉景象。词中“寒雨”二字直接点出了冬日雨的特性,而整首词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在冬日雨夜中的孤独与哀愁。四、详细解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开篇便展现出一种彷徨和失意,“凄凄惨惨戚戚”更将情感推至深沉,把读者引入了一种阴冷萧条的冬日气氛之中。紧随其后的“乍暖还寒时候”道出了冬日气候的特异之
关于描写花落的古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关于描写花落的古诗词。文章中搜集并解析了几十首关于描写花落的古诗词,包括《春晓》、《落花》、《山花》、《卜算子·咏梅》等。这些古诗词通过对花落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在阅读这些古诗词时,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们的高超才情和独特表达方式,还能感受到他们对于自然、生命和时光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此外,文章按照不同的主题和风格,将这些古诗词进行分类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摘要如下: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描写花落的古诗词。文章搜集并解析了多首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描写花落的古诗词,包括《春晓》等经典之作。这些古诗词通过对花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
描写故居荒芜的古诗词
描写故居荒芜的古诗词(第1篇)描写故居荒芜的古诗词,深沉而富于画面感,每一首都在向人们展示出时间的无情流逝与沧桑变化。下面便为您搜集并撰写了一系列反映故居荒芜景象的古诗词及其原文、作者、朝代与解析。一、古诗词系列(一)江城五月落梅花,故居荒芜人迹稀。出处: 宋·陈著《题破山寺》作者与朝代: 作者陈著,宋代人。解析: 此句描绘了江城五月时,梅花飘落,故居已是荒芜人迹罕至的景象。梅花在寒冷的季节里独树一帜,更反衬出人烟稀少与房屋荒凉的境地。(二)秋风清露过园林,满院衰草断故心。出处: 宋·吴文英《木兰花慢·别故居》作者与朝代: 作者吴文英,为宋代词人。解析: 秋风和清露扫过园林,昔日繁盛的草已成枯
触物伤情是什么意思
触物伤情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ù wù shāng qíng。该成语表示看到某种物品或景象时,会触动内心的情感,感到悲伤或难过。其典故与古代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有关。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等,表示看到某些事物时引发内心的情感反应。反义词如无动于衷、心如止水等,则表示对事物没有情感反应或反应淡漠。在特定情境下,例如看到旧照片或历史文物时,人们可能会触物伤情。但在使用这一成语时,需注意场合和避免与其他含义相近的词语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