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旧布新

除旧布新

读音

chú jiù bù xīn

含义

  • :清除、去除。
  • :旧的、过时的东西。
  • :布置、安排。
  • :新的、先进的事物。

整体含义:指清除旧的、过时的东西,建立新的、先进的事物。比喻革除旧弊,开创崭新局面。

典故

  1. 《左传·昭公十七年》
    “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除旧布新,是吾子之志也。”
    这段话讲述了春秋时期,郑国子产劝诫晋国不要违背盟约,强调“除旧布新”应当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2. 《晋书·杜预传》
    除旧布新,宜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
    杜预认为,治理国家应当适时改革,否则即使有贤能之人也难以发挥作用。
  3. 《宋史·王安石传》
    王安石推行变法时,主张“除旧布新”,改革弊政,推行新法,以振兴国家经济。

近义词

  1. 革故鼎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
  2. 推陈出新:去掉旧的,创造新的。
  3. 破旧立新:打破旧制度,建立新秩序。
  4.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改变方法。
  5. 吐故纳新:原指呼吸时吐出浊气,吸入新鲜空气,后比喻扬弃旧的,吸收新的。

反义词

  1. 因循守旧:沿袭旧的做法,不求革新。
  2. 墨守成规:固执地按老规矩办事,不肯改变。
  3. 抱残守缺: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
  4.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5. 陈陈相因:比喻沿袭旧的一套,没有创新。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新年到了,我们要除旧布新,把家里打扫干净。
    • 老师让我们除旧布新,把旧作业本换成新的。
    • 春天来了,大自然也在除旧布新,长出新的叶子。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学校决定除旧布新,更换老旧的教学设备。
    • 这家公司通过除旧布新,引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
    • 我们要除旧布新,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
  3. 初中(7-9年级)

    • 政府推行新政策,旨在除旧布新,促进经济发展。
    • 历史上许多改革家都主张除旧布新,推动社会进步。
    •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必须除旧布新才能保持竞争力。
  4. 高中及以上

    • 在文化传承中,我们既要尊重传统,也要除旧布新,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 社会变革往往需要除旧布新,打破旧有的束缚。
    •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风格除旧布新,打破了传统的框架。
  5. 其他场景

    •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除旧布新,迎接新的一年。
    • 这家餐厅通过除旧布新,重新装修后生意更好了。
    • 在企业管理中,除旧布新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 他的演讲充满除旧布新的精神,激励了在场的所有人。
    • 这个城市通过除旧布新,改善了交通和环境。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去除新事物”

    • ❌ 我们要除旧布新,把新买的家具扔掉。(错误:成语指去除旧的,建立新的,而不是去除新的。)
  2. 误用为“单纯打扫卫生”

    • ❌ 妈妈让我除旧布新,把房间整理一下。(错误:成语强调革新,而非简单的清洁。)
  3. 误用为“重复旧事物”

    • ❌ 这家公司除旧布新,继续沿用老方法。(错误:成语指改变旧事物,而非延续。)
  4. 误用为“破坏性行为”

    • ❌ 他们除旧布新,把古建筑拆掉了。(错误:成语强调合理改革,而非盲目破坏。)
  5. 误用为“个人习惯”

    • ❌ 我决定除旧布新,每天早起。(错误:成语多用于社会、制度等宏观层面,个人习惯可用“改掉坏习惯”。)

总结:“除旧布新”强调革除旧弊,建立新秩序,适用于社会、文化、制度等层面的改革,不宜用于日常琐事或个人习惯的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

除旧更新是什么意思

除旧更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ú jiù gēng xīn。它指的是去除旧的、过时的、不合适的事物或观念,换上新的、更好的、更合适的事物或观念,常用来形容事物或环境经过改变后呈现全新面貌。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农历新年习俗,人们会进行大扫除以辞旧迎新。除旧更新的近义词有改头换面、更新换代、革新换貌等,反义词包括陈陈相因、因循守旧和固步自封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当使用场合、用词不当、滥用成语以及词义理解不准确等。

拔赵帜立赤帜

拔赵帜立赤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zhào zhì lì chì zhì”,源自楚汉战争时期汉军将领韩信的故事,用于形容在战争或竞争中取得胜利并树立自己的旗帜。拔赵帜立赤帜现在常用来比喻在某领域中取得突出的成就和胜利。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战胜沙场势如破竹等表示胜利和成功的词汇,反义词有一败涂地等表示失败和挫折的词汇。拔赵帜立赤帜的使用需要注意语境和情境,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或与其他不相关的词语混淆使用。文章还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拔赵帜立赤帜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是一个源于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成语,读音为"bù sāi bù liú,bù zhǐ bù háng"。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描述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过程,强调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因果关系。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周易》,并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循序渐进、自然发展等,反义词则是逆流而上、急功近利等。其错误用法包括滥用和断章取义。通过具体语境和含义的结合,正确理解使用这个成语是关键。

除秽布新

除秽布新的读音为chú huì bù xīn。这个成语用于形容清除旧的、不好的事物,布置或引入新的、更好的事物,常用来描述环境、社会或个人生活中的积极变化和进步。尽管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推测源于人们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愿望。其近义词如革新换貌、更新换代等,反义词如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等。该成语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注意不可滥用,要与语境相符,并与其他词语恰当搭配。

不破不立

“不破不立”(bù pò bù lì)是一个强调变革和进步必要性的四字成语。它意味着只有破除旧的,才能建立新的。这个成语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在需要破坏和重建才能达到更高境界的情况下。出处可追溯到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有重要地位。近义词包括破旧立新、革新创造等。而反义词则是守旧不变、墨守成规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要注意避免错误使用,确保语境和语气的准确。此成语在描述社会进步、艺术创作、科技发展和企业变革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变风改俗

本文介绍了“变风改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例句。该成语意指改变旧有的风俗习惯,改善社会风气。来源于古代文献记载中的社会变革和文化演进。文章同时指出了运用该成语时应注意的错误用法,强调要正确使用成语。总之,“变风改俗”是一个具有深刻含义的成语,旨在通过改变人们的习惯和传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变古易常

“变古易常”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iàn gǔ yì cháng,意为改变传统的制度和常规。其典故源于古代文献,用于描述重大的社会变革。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改朝换代、革新变旧等,反义词有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误用语境、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考虑文化背景等错误用法。文章还通过历史典故和例子,说明了变古易常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

《康有为》读后感

《康有为》读后感读完《康有为》这本书,我深受震撼。书中详细描绘了康有为的生平事迹、思想精神以及他对中国近代史的贡献。我被康有为的远见卓识和敢于实践的勇气所吸引。康有为的生平经历,从青少年时代到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都让人感受到他对国家的深沉忧虑和不懈努力。他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康有为对西学东渐的理解与吸收以及他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实际让我印象深刻。他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吸收了西方的先进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改革建议和主张。这些观点的提出和实施,充分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卓越才华。康有为对于国家民族

拔本塞原

拔本塞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běn sāi yuán。其含义是彻底破坏自然环境或事物的根基和本质。典故出自《汉书·王莽传》,描述了王莽为了扩张领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拔本塞原表示一种破坏根基和本质的行为,其近义词有根深蒂固、溯源追根、斩草除根等。反义词包括顺其自然、守本分、扶植根基等。文章同时指出拔本塞原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注意语境和含义,避免误用。拔本塞原的行为会导致环境恶化和人类生存的危机,因此我们需要保护环境,避免采取拔本塞原的短视行为。

反正拨乱是什么意思

“反正拨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ǎn zhèng bō luàn,意味着纠正错误、恢复正常。该成语源于古代对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的纠正行动,用于形容在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改革和整顿。其近义词包括拨乱反正、整顿乾坤等,反义词则为任其自流、维持现状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混淆概念、误用场合以及误用为其他含义相近的词语。文章中的例句展示了“反正拨乱”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