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荛之见
读音
刍荛之见:chú ráo zhī jiàn
含义
- 刍:喂牲口的草,引申为草野之人。
- 荛:柴草,也指砍柴的人。
- 之见:见解、看法。
整体含义:指普通百姓或地位低微的人提出的浅陋见解,常用于自谦,表示自己的意见微不足道。
典故
-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意思是古代贤人曾说,要向砍柴割草的人请教,表示即使是普通人的意见也有可取之处。
- 《左传·昭公十三年》:“虽刍荛之贱,犹不可弃。”强调即使是卑微之人的意见也不应忽视。
- 《汉书·艺文志》:“刍荛狂夫之议,亦可采也。”说明古人对民间智慧的重视。
近义词
- 一得之见:指微小的见解,多用于自谦。
- 管见所及:形容见识有限,谦称自己的看法。
-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指愚笨的人多次思考,也可能有可取之处。
- 浅见寡闻:形容见识浅薄,知识不广。
反义词
- 高见:尊称别人的见解高明。
- 真知灼见:指正确而深刻的见解。
- 远见卓识:形容眼光长远,见解卓越。
- 金玉良言:比喻宝贵的意见或劝告。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这只是我的刍荛之见,可能不太对。
- 小学高年级:虽然我的想法只是刍荛之见,但希望能对班级活动有帮助。
- 初中:在讨论会上,他谦虚地说:“我的建议不过是刍荛之见,请大家多指教。”
- 高中:学术研究需要集思广益,即使是刍荛之见,也可能启发新的思路。
- 大学及以上:在学术研讨中,他提出了一些刍荛之见,却意外引发了深入讨论。
- 职场:领导征求意见时,他谨慎地说:“我的刍荛之见,仅供参考。”
- 写作:这篇文章只是我的刍荛之见,欢迎批评指正。
- 辩论:对方辩友的观点很有深度,相比之下,我的只是刍荛之见。
- 会议发言:在项目讨论中,他谦虚地表示:“我的意见可能只是刍荛之见。”
- 日常交流:朋友讨论时,他说:“我的刍荛之见,你觉得怎么样?”
- 学术论文:作者在文末写道:“本文观点仅为刍荛之见,期待学界批评。”
- 演讲:演讲者开场白:“今天分享的只是刍荛之见,希望能抛砖引玉。”
- 团队讨论:新同事发言:“我的刍荛之见,或许能提供不同视角。”
- 书信:他在信中写道:“拙见只是刍荛之见,望君不吝赐教。”
- 网络评论:网友留言:“我的刍荛之见,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
- 家长会:家长发言:“作为家长,我的刍荛之见是学校可以多组织实践活动。”
- 课堂讨论:学生举手:“老师,我有一个刍荛之见,不知是否正确。”
- 社会调查:受访者说:“我的看法可能只是刍荛之见,但希望能反映真实情况。”
- 文学创作:作家在后记中写道:“本书观点仅为刍荛之见,欢迎读者指正。”
- 历史研究:学者在论文中表示:“本文的结论或许只是刍荛之见,有待进一步考证。”
错误用法
- 用于贬低他人:❌“他的意见不过是刍荛之见,不值一提。”(贬义错误)
✅正确用法是自谦,而非贬低他人。 - 用于正式场合的绝对否定:❌“各位专家的意见都很重要,但我的刍荛之见就不说了。”(过度自谦,显得不自信)
✅应适度表达,如:“我的刍荛之见,供大家参考。” - 用于讽刺:❌“你这种刍荛之见,还是别拿出来丢人了。”(讽刺错误)
✅该成语不含讽刺意味,应避免误用。 - 用于书面语代替口语:❌日常聊天说:“我的刍荛之见是今天吃火锅。”(过于文雅,不合语境)
✅适合正式或书面表达,口语可用“我的小建议”。 - 用于绝对正确的观点:❌“这个理论绝对是刍荛之见。”(矛盾,因该词含谦逊意味)
✅应改为“这个理论或许有可取之处”。
总结:“刍荛之见”是谦辞,用于自谦,不可用于贬低他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自贬或误用讽刺。
你可能感兴趣
刍荛之言是什么意思
刍荛之言的读音为chú ráo zhī yán,指的是普通人的见解和言论,源自《诗经》中的成语。它强调重视并尊重普通人的意见和看法,反映了民情民意和民间智慧。在使用时,应避免忽视或误解其真实含义,真正倾听和重视普通人的言论。正确的使用方式才能体现尊重和重视普通人的智慧和经验。
独得之见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独得之见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独得之见解强调个人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的重要性,其典故源于古代对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的强调。近义词如独到见解、独树一帜等,都强调了个人独特的见解和思考能力。反义词则反映了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的状态。然而,“独得之见”常被误用为贬义词,实际使用时应避免误解,注意语境和用法。
瓮天之见是什么意思
瓮天之见的读音瓮天之见的读音为【wèng tiān zhī jiàn】。瓮天之见的含义"瓮天之见"是一个成语,源自于古代的典籍。其中,"瓮"字指的是一种陶制容器,"天"字则代表天空,"之"是连词,"见"则是见解、看法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眼界狭窄,见识有限,缺乏广博的知识和远见卓识。瓮天之见的典故关于"瓮天之见"的典故,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出处。这个成语可能是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逐渐形成的,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见识有限,无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不发达,人们往往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来认识世界,因此"瓮天之见"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知识的局限性和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
一孔之见是什么意思
一孔之见的读音一孔之见的拼音是:yī kǒng zhī jiàn。一孔之见的含义一孔之见,字面意思是指从一个小孔中看到的景象或观点。在成语中,它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见解或观点狭窄、片面,缺乏全面性和深度。这个成语常用来提醒人们要开阔眼界,多角度思考问题,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或小经验。一孔之见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左传》。在《左传》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齐国大夫晏子与楚王之间的对话。楚王曾经对晏子说:“子之见夫子也,犹一孔之见天也。”意思是晏子的见识如同从一个小孔中看到天空一样,只能看到局部,不能看到全局。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人的见解狭窄、片面。此外,一孔之见也可以用来比喻一个人只从自
草木愚夫
草木愚夫的读音为cǎo mù yú fū,用来形容一个群体或环境中的大多数人,缺乏智慧、见识或能力,无法理解复杂事物或做出明智决策。这个成语带有贬义色彩,暗示缺乏智慧和判断力。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可能源于古代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近义词包括愚昧无知、懵懂无知等,反义词则是聪明伶俐、智慧超群等。在使用时需避免不当场合和语境,以免造成误解和伤害。
敬陈管见是什么意思
敬陈管见是一个敬辞,意为恭敬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或看法,常用于对权威或重要人物表达观点或建议时使用。其来源于“管见”即个人见识有限,加上“敬陈”表达恭敬态度和表达方式。近义词有谨呈管窥、恭呈管见等,反义词如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刚愎自用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场合选择合适的用法。例如,在会议中提出建设性建议、向专家请教、集思广益等。错误用法包括在非正式场合使用或在表达个人主观情感时使用该成语。
书生之见是什么意思
书生之见的读音书生之见的拼音是:shū shēng zhī jiàn。书生之见的含义“书生之见”是指那些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经验或者过于狭隘的看法和观点,常用来形容那些只从书本上获得知识而缺乏实际经验的人所持有的见解。书生之见的典故“书生之见”的典故源自于古代中国,当时书生们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和现实感知能力。因此,他们的见解往往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有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个成语提醒人们,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经验和现实的感知能力也同样重要。典故中可以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如历史上某些书生提出的治国方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而未能得到实施,或者因为过于理想化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人云亦云是什么意思
"人云亦云"是一个成语,形容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只是随声附和。其典故源于古代书籍和故事,尤其常见的是出自《三国志·吴志·吴主孙权传》的记载。这个成语表示人们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能力,不盲目跟从别人的意见。近义词如随声附和、拾人牙慧等,都表示没有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反义词如独辟蹊径、独树一帜等,则表示有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能独立思考和判断。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在需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场合盲目跟从别人意见,否则便是错误的用法。
引玉之砖是什么意思
引玉之砖的读音标注拼音:yǐn yù zhī zhuān引玉之砖的含义“引玉之砖”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原意是自谦之词,用来表示自己提出的东西或建议虽然不成熟或简单,但希望能引出别人的高见或更好的建议。它常常用来表示谦虚的态度,同时也带有一种期待和引导的意味。引玉之砖的典故此成语并无特定典故,但与“抛砖引玉”意思相近。在古代,砖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而玉则是贵重的装饰品。用砖来引出玉,就如同用简单的东西引出更好的东西。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在学术、艺术或讨论中,自己先提出一个粗浅的见解或作品,以期望能引出他人更高明的见解或作品。引玉之砖的近义词抛砖引玉谦词敬意献丑拙见引玉之砖的反义词班门弄斧(指在
卑之无甚高论
“卑之无甚高论”是一个成语,意指说话或做事不要过于高调、夸张或炫耀,应保持低调和谦虚。该成语源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强调在面对问题时,应从基础和实际出发,保持谨慎谦虚的态度。其近义词包括谦逊有度、低调行事、实事求是等。使用这个成语时,应该正确理解其含义,避免错误用法,如过度谦虚或沉默不语,没有提出实质性建议。在处理问题、学习或工作中,应秉持这一态度,保持踏实、积累知识并默默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