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鱼之虑
读音
chí yú zhī lǜ
含义
“池鱼”指池塘里的鱼,“虑”指忧虑、担心。“池鱼之虑”字面意思是池塘里的鱼的忧虑,比喻因环境局限而产生的狭隘担忧,或指因见识短浅而过分忧虑。
典故
-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见鱼儿游弋,感叹“鱼之乐”,惠子反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回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里的“鱼”虽非直接指“池鱼”,但体现了对局限视角的思考。
- 《韩非子·喻老》:有人担心池鱼被偷,日夜看守,结果鱼因无人投喂而饿死。比喻过分忧虑反而导致不良后果。
近义词
- 杞人忧天——比喻无谓的忧虑。
- 坐井观天——形容眼界狭窄,见识有限。
- 庸人自扰——指无事生非,自找麻烦。
反义词
- 高瞻远瞩——形容目光远大,考虑长远。
-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前已有周密计划,不盲目忧虑。
- 泰然自若——形容遇事镇定,不慌乱。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总是担心作业写不完,真是池鱼之虑,其实时间还很充足。
- 小学高年级:她整天害怕考试不及格,这种池鱼之虑让她无法专心复习。
- 初中:与其为未来的小事焦虑,不如脚踏实地,别让池鱼之虑影响你的成长。
- 高中:在全球化时代,若仍固守狭隘思维,难免陷入池鱼之虑。
- 大学及以上:企业家若只关注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便是典型的池鱼之虑。
错误用法
- 误用为“深谋远虑”:
❌ 他做事总是池鱼之虑,计划得很周全。(应为“深谋远虑”) - 误用为“忧国忧民”:
❌ 这位政治家心怀池鱼之虑,时刻关注民生。(应为“忧国忧民”) - 误用为客观存在的危机:
❌ 全球变暖是人类的池鱼之虑。(应为“迫在眉睫的危机”)
“池鱼之虑”强调因眼界局限而产生的无谓担忧,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积极或客观的忧虑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池鱼之祸
池鱼之祸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í yú zhī huò,意思是因他人遭遇的灾难而波及到无辜者。该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说法。池鱼之祸强调了无辜受害的意味,常被用来形容某种事件或关系导致的无端起祸。其最早出自《列子·汤问》,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近义词包括株连之灾、牵连之害等,反义词则为幸免于难、独立无虞等。在实际运用中需注意成语的语境和语气,避免错误用法。文章提供了多个池鱼之祸的例子以更好地理解该成语的含义。
池鱼林木
池鱼林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í yú lín mù,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所处的环境对其产生巨大影响。其典故源于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思考,通过池中的鱼和森林中的树木来比喻人类社会的现象。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身临其境、息息相关、身经其境等,反义词有置身事外、独立自主、置之度外等。使用时应避免不当语境、滥用比喻和与其他成语混淆。同时,该成语在描述环境对个体或事物的影响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笼鸟池鱼是什么意思
笼鸟池鱼是一个成语,形容被囚禁或受制于人,无法自由活动的状态。其典故源自古代文学作品中对鸟类和鱼类的驯养和观赏。该成语常被用来比喻人的生活状态被束缚,无法自由发展。近义词包括囚禁之鸟、束手就擒等,反义词为自由自在、展翅高飞等。使用时应避免不当语境和其他成语混淆,且不应滥用。提供的例句展示了在不同语境下使用笼鸟池鱼的正确性。
池鱼堂燕
池鱼堂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í yú táng yàn",源自古代寓言故事,形容人无法自由行动或寄居他人之家。其典故出自《庄子·外物》。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身陷囹圄、寄人篱下等,反义词为安居乐业、自由自在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原意,避免误解和不当使用。该成语用于形容人的生活状态和境遇,特别是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困苦。
关于忧民的诗词
关于忧民的诗词(第1篇)关于忧民的诗词,自古以来,便在诗坛上流传不衰。以下是一篇以“关于忧民的诗词”为主题的文章,包含了多首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词赏析《春望》作者: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解析:杜甫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他此诗描述了春日中见到国家的衰败与民生之艰辛。他通过对破败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百姓生活艰辛的深切关注和担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唐代)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解析:此诗
描写观鱼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观鱼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鱼儿在水中游动的画面,展现了鱼儿的灵动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与情感。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观鱼的乐趣、境界、心境与鱼游交融的情景,以及观鱼引发的思考与感悟。这些古诗词以水族世界为画卷,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让我们领略到生活的美好与真谛,沉醉于这份美好之中,品味人生的韵味。
中国古代文人如何用诗词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10首关于劳心者的经典诗作赏析
本篇内容主要描述了劳心的诗词。文章中列举了多篇古诗词,分别描绘了不同场景下的劳动形象以及劳动者的心声。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劳动的艰辛和付出,也体现了劳动者的坚韧和情感。文章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劳动的场景和情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杞人忧天 读后感
杞人忧天 读后感(第1篇)杞人忧天 读后感初次接触到“杞人忧天”这个词,我便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字面理解,这似乎是一个描述过度担忧、无谓忧虑的词语。而当我开始阅读与之相关的读物时,这种理解逐渐得到了深化和拓展。在这本读物中,作者以寓言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杞人忧天的情景。书中的杞国人总是担忧天会塌下、身死命灭。这一简单的情节却让我思考良多,这种担忧的本质其实是我们内心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未来的不安。而这样的恐惧和不安,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出现。作者在书中强调了“适度”的重要性。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过度的担忧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困境。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
忧形于色是什么意思
忧形于色的读音忧形于色,读音为yōu xíng yú sè。其中,“忧”字表示忧愁、担忧;“形”字表示显现、流露;“于”字是介词,表示在……上;“色”字则指神色、表情。忧形于色的含义忧形于色,指的是内心的忧虑、担忧或不满等情绪明显地表现在脸上,形容人的情绪容易在面部表情上表现出来。这种情绪可能源于对某事或某人的担忧、不安或不满,也可能是因为内心的痛苦、悲伤等情感无法自抑而表现在脸上。忧形于色的典故“忧形于色”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有描写人物内心情感和面部表情的描写,这些描写中经常会出现“忧形于色”的情景。例如《红楼梦》中就有不少描写人
不足为虑
“不足为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zú wéi lǜ,表示某事或某个问题不值得担忧或过分关注。其来源于《论语·卫灵公》中的“道之不行也,不足以计也”,表示对于某种情况不必过多考虑。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一种轻松自信的态度,表明对某事的看法乐观。其近义词有“不值一提”、“无足轻重”和“无关紧要”,反义词包括“令人担忧”、“至关重要”和“举足轻重”。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注意避免错误使用场合、过度使用程度词以及使用对象不当等问题。通过本文的介绍和例句,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