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鱼林木
读音
chí yú lín mù
含义
“池鱼”指池塘里的鱼,”林木”指树林中的树木。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池塘里的鱼和树林中的树木,比喻无辜受到牵连的人或事物。形容因他人之过而遭受无妄之灾。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明日,有告之曰’珠在林木中’。伐木以求之,不得,木尽而珠终不可得。鱼与木之罹此祸者,岂非无妄之灾乎?”
故事讲述宋国司马有一颗宝珠,因犯罪逃亡。国王派人询问宝珠下落,司马谎称”扔进池塘了”。于是国王下令抽干池塘寻找,没找到宝珠,池塘里的鱼却都死了。第二天有人告密说”宝珠其实在树林里”,国王又派人砍伐树木寻找,依然没找到宝珠,树木却被砍光了。池塘里的鱼和树林中的树木遭受这样的灾祸,岂不是无妄之灾?
近义词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无辜受到牵连
- 无妄之灾:指平白无故遭受的灾祸
- 祸从天降:形容灾祸突然降临,无法预料
- 株连无辜:因一人犯罪而牵连到无辜的人
- 池鱼之殃:比喻因牵连而遭受的灾祸
反义词
- 罪有应得:指受到的惩罚与所犯罪行相当
- 咎由自取: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
- 自作自受: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担后果
- 因果报应: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罪责自负:犯罪者自己承担罪责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打架,老师却批评了全班同学,真是池鱼林木啊!
- (小学低年级)邻居家着火了,我们家也被烧了,这就是池鱼林木。
- (小学高年级)因为班上几个同学作弊,整个班级都被取消了比赛资格,我们真是池鱼林木。
- (小学高年级)工厂排污导致河流污染,下游的鱼都死了,这就是池鱼林木的典型例子。
- (初中)两国交战,边境平民流离失所,这些无辜百姓成了池鱼林木。
- (初中)公司高层决策失误,普通员工却要承受降薪的后果,完全是池鱼林木。
- (初中)几个游客在景区乱扔垃圾,导致景区对所有游客加强管理,守法游客也受到池鱼林木的影响。
- (初中)少数人违反防疫规定,导致整个小区被封控,居民们都成了池鱼林木。
- (高中)金融市场动荡,许多稳健投资者也遭受损失,这可谓是池鱼林木。
- (高中)恐怖袭击后,该国所有留学生签证都受到严格审查,无辜留学生遭遇池鱼林木。
- (高中)某明星偷税漏税被曝光,同经纪公司的其他艺人也受到舆论波及,典型的池鱼林木。
- (高中)战争爆发后,中立国的商船也被袭击,这些商船成了池鱼林木。
- (大学)国际贸易争端中,相关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往往成为池鱼林木。
- (大学)网络谣言传播,不仅当事人受害,其亲友也遭受池鱼林木之灾。
- (大学)政策调整时,经常会有一些合规企业因行业整顿而受到池鱼林木的影响。
- (大学)金融监管趋严,一些规范经营的机构也不得不承担更高的合规成本,可谓池鱼林木。
- (研究生)在国际制裁中,往往会有大量平民因经济封锁而成为池鱼林木。
- (研究生)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使许多低碳排放国家也遭受池鱼林木之害。
- (研究生)全球供应链中断时,许多与问题无关的企业也不得不承受池鱼林木的冲击。
- (研究生)地缘政治冲突中,第三国的投资者经常成为池鱼林木,资产安全难以保障。
错误用法
-
错误:他考试作弊被抓,完全是池鱼林木。
- 解析:作弊者被抓是咎由自取,不是无辜受牵连,不能用”池鱼林木”。
-
错误:我故意打破花瓶却说是猫干的,妈妈惩罚了猫,这是池鱼林木。
- 解析:这是栽赃陷害,不是无辜受牵连的情况。
-
错误:公司业绩下滑,CEO被辞退,真是池鱼林木。
- 解析:CEO对公司业绩负有责任,被辞退不是无辜受牵连。
-
错误:他酒后驾车出车祸,自己受伤了,这就是池鱼林木。
- 解析:这是自作自受,不是无辜受害。
-
错误:小偷入室盗窃被主人发现后打伤,小偷成了池鱼林木。
- 解析:小偷是违法犯罪者,不是无辜受牵连的对象。
-
错误:环境污染企业被罚款,这是池鱼林木。
- 解析:污染企业被罚是罪有应得,不是无辜受害。
-
错误:学生不写作业被老师批评,真是池鱼林木。
- 解析:这是对不当行为的正当处罚,不是无辜受牵连。
你可能感兴趣
池鱼之祸是什么意思
池鱼之祸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í yú zhī huò,意思是因他人遭遇的灾难而波及到无辜者。该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说法。池鱼之祸强调了无辜受害的意味,常被用来形容某种事件或关系导致的无端起祸。其最早出自《列子·汤问》,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近义词包括株连之灾、牵连之害等,反义词则为幸免于难、独立无虞等。在实际运用中需注意成语的语境和语气,避免错误用法。文章提供了多个池鱼之祸的例子以更好地理解该成语的含义。
池鱼堂燕是什么意思
池鱼堂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í yú táng yàn",源自古代寓言故事,形容人无法自由行动或寄居他人之家。其典故出自《庄子·外物》。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身陷囹圄、寄人篱下等,反义词为安居乐业、自由自在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原意,避免误解和不当使用。该成语用于形容人的生活状态和境遇,特别是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困苦。
祸近池鱼是什么意思
“祸近池鱼”是一个成语,意指无辜的人遭遇灾难或不幸,如同池中的鱼受到牵连。典故源自古代寓言,多个版本都传达了灾难可能无端降临到无辜人身上的道理。近义词有“殃及池鱼”、“无妄之灾”等。反义词为表达安宁、平静、没有灾难的成语,如“安居乐业”。该成语错误用法是误用为中性词或在不合适场合滥用。通过本文的介绍和例句,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祸及池鱼是什么意思
“祸及池鱼”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uò jí chí yú,意思是灾难会波及到无辜的人或事物。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描述的是池水被污染导致池鱼死亡,进而引发灾祸的情况。它常被用来形容某种原因导致其他无辜的人或事物受到牵连或遭受灾难。近义词有“殃及池鱼、牵连无辜、波及无辜”等。反义词包括“独善其身、无害于人、互不牵累”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成语的语境和用法,避免误用。
池鱼之虑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池鱼之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因身处险境而感到忧虑和不安的人,源自古代中国传说。近义词包括忧心忡忡、忧心如焚、心烦意乱等,反义词有无忧无虑、安居乐业、心安理得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池鱼之虑”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上下文语境,避免错误使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本文介绍了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和错误用法。该成语指因一方的灾祸或困难而牵连到另一方,表达了一种因他人遭受灾难而自己也遭受灾难或不幸的情境。文章通过典故形象地解释了这一成语的由来,同时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并指出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和发音错误等问题。
池鱼之殃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池鱼之殃”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比喻因他人的不幸或错误而使得与该情况无关的人或事物遭受牵连或灾难。文章详细描述了池鱼之殃的典故、出处,并通过举例说明了其用法。同时,指出了在使用池鱼之殃时需要注意避免将其用作轻描淡写地描述他人错误的借口或转嫁责任的方式。
城门鱼殃
文章介绍了成语“城门鱼殃”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比喻因某一事件或某人的不幸遭遇而波及到其他无辜的人或事物,源自古代一个城市城门问题导致鱼遭受灾难的故事。正确使用场景为描述因某一事件或不幸遭遇而波及其他人或事物的情况。
不测之罪
不测之罪的读音为bù cè zhī zuì,指的是无法预料或难以确定的罪行,通常描述极其严重、性质恶劣的犯罪行为。该成语强调了犯罪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和严重性。不测之罪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古代社会背景理解其描述和警示的意义。其近义词包括滔天大罪、弥天大罪等,反义词为微不足道、轻微过失等。不测之罪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需要准确严肃,强调严重的犯罪行为,避免错误或轻浮的使用。
罪业深重是什么意思
罪业深重的读音罪业深重的读音为:zuì yè shēn zhòng,其中“罪业”指犯罪的业报,而“深重”则表示其严重程度。罪业深重的含义“罪业深重”的含义是指所犯的罪恶和业报非常严重,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境地极为恶劣、严重。它强调了罪恶的严重性和对个人或社会的危害性。罪业深重的典故“罪业深重”这个成语源于佛教,其典故可以追溯到佛教经典中的一些故事。在佛教中,众生因过去的业报而遭受各种苦难,其中有些罪恶的业报被认为极其严重,被称为“罪业深重”。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犯下严重罪行的人或情况。罪业深重的近义词罪大恶极罪孽深重罪责难逃罪不容诛滔天大罪以上这些词语都含有表示罪恶严重、不可饶恕的意味,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