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里爬外
读音
chī lǐ pá wài
含义
- 吃:本义指进食,引申为“依靠、依赖”。
- 里:指内部、自己的一方。
- 爬:本义指手脚并用移动,引申为“依附、投靠”。
- 外:指外部、对立的一方。
整体含义:比喻依靠自己一方的资源或势力,却暗中帮助或投靠敌对的一方,形容背叛、不忠的行为。
典故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国大夫介之推曾追随晋文公流亡,后晋文公即位,封赏功臣时却遗漏了他。介之推的母亲劝他主动请赏,他却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最终隐居山林。后人以此引申,认为“吃里爬外”类似背叛恩主的行为。
- 民间故事:古代某富商资助一位书生读书,书生考取功名后却勾结富商的竞争对手陷害恩人,被百姓斥为“吃里爬外的白眼狼”。
近义词
- 卖主求荣:出卖主人以换取个人利益。
- 背信弃义:违背承诺和道义。
- 忘恩负义:受恩惠后反而伤害恩人。
- 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窃取自己管理的财物。
反义词
- 忠心耿耿:形容极其忠诚。
- 赤胆忠心:毫无保留地效忠。
- 知恩图报:铭记并回报他人的恩情。
- 内外如一:表里一致,不搞两面派。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拿了家里的钱去买玩具送给别人,真是吃里爬外!
- 小明的同桌偷偷把班级秘密告诉隔壁班,大家说他吃里爬外。
-
小学高年级:
- 这家公司的员工把机密卖给竞争对手,典型的吃里爬外。
- 历史课上,老师讲秦桧吃里爬外,害死了岳飞。
-
初中:
- 他享受国家培养却为外国间谍工作,简直是吃里爬外的汉奸。
- 小说里的反派角色总是吃里爬外,最终众叛亲离。
-
高中及以上:
- 某些官员利用职权为亲属谋私利,是吃里爬外的腐败行为。
- 企业高管泄露核心技术,法律会严惩这种吃里爬外的行为。
错误用法
-
混淆对象:
- ❌“他借了图书馆的书不还,真是吃里爬外。”(应指背叛自己人,而非单纯失信。)
- ❌“小狗偷吃邻居家的骨头,吃里爬外!”(动物行为不适用此成语。)
-
过度引申:
- ❌“我妈妈总给邻居送菜,有点吃里爬外。”(善意分享不属背叛。)
- ❌“他喜欢外国文化,是不是吃里爬外?”(文化偏好无关忠诚。)
-
误用场景:
- ❌“下雨天打伞还淋湿了,这伞吃里爬外!”(无背叛含义,属拟人滥用。)
- ❌“手机信号时好时坏,运营商吃里爬外!”(技术问题与成语无关。)
注意:使用时需紧扣“背叛己方”的核心,避免泛化或娱乐化。
你可能感兴趣
吃里扒外
"吃里扒外"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hī lǐ bā wài。它的含义指的是表面上忠诚于某个团体或家庭,但实际上却做出损害其利益的行为,甚至与外部势力勾结,损害内部利益。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广泛流传于民间,用于形容不忠不义、背叛家庭或团体利益的人。典故中有村庄里的李四和古代官员的例子。近义词包括背信弃义、卖国求荣等。而反义词则是忠诚老实、忠心耿耿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更好地解释该成语的用法。同时,也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
背恩负义
本文介绍了背恩负义这个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与反义词。背恩负义指的是违背恩情、忘恩负义的行为。该成语源于古代传说和历史故事,常用来形容那些忘恩负义、不念旧情的人或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等,反义词则包括知恩图报、忠诚守信等。文章还列举了关于背恩负义的例句,同时指出不应错误地滥用该成语,应了解每个词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避免混淆使用。
背恩弃义
背恩弃义是一个成语,指违背恩情、抛弃道义的行为。其含义包括忘掉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典故源自于古代传说和历史事件。近义词有忘恩负义、恩断义绝、背信弃义等。反义词包括知恩图报、忠心耿耿、情深义重等。在使用时,应避免用于轻微、非故意的行为,并注重客观事实和具体情况,避免无端指责或滥用成语。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其用法。
东风压倒西风是什么意思
“东风压倒西风”是一个成语,形容在一方力量或优势压制另一方的情况。源自中国自然现象的观察,东风象征生机和力量,而西风象征衰弱或退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争斗、冲突或竞争中的强势方。其近义词包括以强凌弱、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等。反义词有势均力敌、互相制衡、以柔克刚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在非竞争或对抗场合使用,以免造成误解。错误的用法包括滥用形容词和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
楚材晋用是什么意思
楚材晋用是指人才在异地被任用或利用的现象,读音为chǔ cái jìn yòng。该成语源自《左传》,最早用来形容春秋时期楚国和晋国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的情况。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才在异地发挥才华的情境。近义词包括人才外流、人才流失等,反义词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和人才本土化。文章通过多个例子说明了楚材晋用的现象,同时也指出了错误用法,如误用为贬义或使用不当语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蛙蟆胜负是什么意思
蛙蟆胜负的读音读音:wā má shèng fù标注拼音:wā má shèng fù蛙蟆胜负的含义“蛙蟆胜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竞争或较量中,虽然一方看似弱小或微不足道,但最终却能够战胜强大的对手。它强调了弱小一方所表现出的毅力和勇气,以及在不利条件下取得胜利的奇迹。蛙蟆胜负的典故该成语源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传说中,一只青蛙和一只蟆(癞蛤蟆)进行了一场比赛,比赛的规则是看谁能够跳得更高。尽管青蛙在体形和跳跃能力上明显优于蟆,但蟆却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最终跳得更高,赢得了比赛。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在竞争中,弱小的一方也能取得胜利的情况。典故出处这个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国策
寡不胜众是什么意思
“寡不胜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uǎ bù shèng zhòng,指数量或力量处于劣势的一方无法战胜优势的一方。该成语源自古代战争或争斗的场景,强调了数量或力量的对比关系。近义词包括力不从心、人单势孤等。反义词则以众胜寡、势均力敌等为代表。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并提供了相关例句。
借刀杀人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借刀杀人”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引申为利用他人力量间接达到某种目的,尤其是不良目的,与坐收渔利、隔岸观火等成语有相似之处。出自《史记》中的历史典故,尤其是三国时期的故事。使用“借刀杀人”时需避免用于正当行为或策略,否则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恃勇轻敌是什么意思
恃勇轻敌的读音恃勇轻敌的读音为:shì yǒng qīng dí。恃勇轻敌的含义恃勇轻敌,指仗着自己有勇力而轻视敌人。形容人因自负而忽视对手的实力,导致可能遭受失败或损失。恃勇轻敌的典故恃勇轻敌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故事。在古代战争中,有些将领或士兵因自身勇猛而轻视敌人,最终导致失败。例如《左传》中记载的秦晋之战,秦国因自恃勇武而轻视晋国,结果大败而归。又如《史记》中的项羽,他勇猛无比,但因轻视敌人,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失败。这些典故都告诉我们,恃勇轻敌是不可取的行为,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敌人。恃勇轻敌的近义词轻视敌人骄兵必败自恃过高目空一切恃勇轻敌的反义词谨慎行事虚心学习戒骄戒躁谦逊有度恃勇轻
背腹受敌
本文介绍了成语"背腹受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背腹受敌指从背后和腹部同时受到敌人的攻击,形容处于危险境地。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的实际情境,后来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同时,本文还解释了如何正确使用该成语,并举例说明了其错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