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东补西:一个揭示临时补救的成语
读音
chāi dōng bǔ xī
含义
- 拆:拆除、拆解。
- 东:东边,泛指某一处。
- 补:修补、补充。
- 西:西边,泛指另一处。
整体含义:指临时拆掉东边的东西去修补西边,比喻为了应付眼前的问题而采取临时性的补救措施,缺乏长远规划,往往导致新的问题出现。
典故
- 《资治通鉴》中的典故
唐朝时期,朝廷财政困难,官员为了应付开支,常常挪用其他项目的资金,导致国家财政混乱。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批评这种做法是“拆东补西”,最终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 民间故事
古时有个农夫,家里的房子东墙破了,他没有足够的材料修补,于是拆掉西墙的砖块去补东墙。结果西墙又塌了,最终房子彻底倒塌。这个故事生动地体现了“拆东补西”的弊端。
近义词
- 剜肉补疮:比喻用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困难,不顾长远后果。
- 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反而加重危机。
- 寅吃卯粮:提前消耗未来的资源,形容经济上的透支行为。
反义词
- 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 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合理安排,避免顾此失彼。
- 一劳永逸:一次努力,彻底解决问题。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为了完成作业,拆东补西地抄同学的答案,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 小学高年级:公司资金紧张,老板只能拆东补西,用这个月的工资去还上个月的债务。
- 初中:政府为了应付财政赤字,拆东补西地挪用教育经费,最终导致学校设施落后。
- 高中:他的学习方法就像拆东补西,今天补数学,明天补英语,结果哪一科都没学好。
- 大学及以上:某些国家为了缓解经济危机,拆东补西地印钞救市,反而引发了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合理调配资源”
❌ 错误例句:公司通过拆东补西的方式优化了资金使用。
✅ 正确用法:公司通过统筹兼顾的方式优化了资金使用。 - 误用为“灵活应对”
❌ 错误例句:他拆东补西地调整了工作计划,顺利完成了任务。
✅ 正确用法:他随机应变地调整了工作计划,顺利完成了任务。 - 误用为“资源再利用”
❌ 错误例句:环保人士提倡拆东补西,把废旧物品改造成新家具。
✅ 正确用法:环保人士提倡废物利用,把废旧物品改造成新家具。
“拆东补西”通常带有贬义,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的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
拆东墙补西墙是什么意思
拆东墙补西墙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āi dōng qiáng bǔ xī qiáng,表示用某处的东西或资源去弥补另一处的不足或缺失,是一种临时性的应对措施。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农民修补房屋的做法,常用于形容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它的近义词包括顾此失彼、捉襟见肘、寅吃卯粮、饮鸩止渴等。反义词包括长远规划、治本之策、全面解决根本性措施等。该成语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将其用于形容完全解决方案、语境滥用或忽略其引申含义。在公司运营、家庭生活等场景中都有可能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
财竭力尽
本文介绍了成语“财竭力尽”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描述一个人或团体在财富或力量上已经用尽,没有剩余,通常用于描述极大的努力和牺牲。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财竭力尽的例句,并指出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该成语。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财竭力尽”这一成语。
兵强则灭
兵强则灭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īng qiáng zé miè,意思是军队过于强大可能会带来灾难或灭亡。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战争和历史的经验,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追求武力强大,而应注重平衡和协调发展。兵强则灭的近义词包括骄兵必败、盛极必衰等。错误使用兵强则灭的情况包括忽略其警示和告诫作用,随意使用或与其他含义相反的词搭配使用等。在生活中,过于强大的势力往往会面临失败或众矢之的的风险,应警惕兵强则灭的现象。
大肆挥霍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大肆挥霍”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无节制地、过度地花费或消耗财富、资源等,带有贬义色彩。典故源于古代贵族或富人无节制地花费财富的行为。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注意避免将“大肆挥霍”用于形容正当的消费行为或合理的投资,使用时注意语境和语气。
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o xīn jiù huǒ。其含义指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反而使灾祸扩大。典故源于古代一人用抱柴草救火的行为,反而使火势更猛。近义词如饮鸩止渴、舍本逐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反义词如防患未然、治标治本、顺水推舟、知己知彼。使用该成语的例子描述了错误地尝试用增加工作、投入或人手来解决问题,反而使情况恶化。抱薪救火的错误用法是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应该寻找根本的解决办法。
粮尽援绝是什么意思
粮尽援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iáng jìn yuán jué。这个成语表示粮食和物资耗尽,无法得到外援的境地,常用来描述战争或困境中的物资极度匮乏状态。典故源于古代战争,形容缺乏资源和外部支持的危险情况。近义词包括断粮绝援、弹尽粮绝等,反义词则是资源充足的状态。在语境中使用时,需避免误用为非物资匮乏情况或在不适宜的语境中使用。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具体说明该成语的用法。
拆西补东是什么意思
拆西补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āi xī bǔ dōng。其含义是用某种方式或资源来弥补或解决其他问题,但只是暂时缓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拆西补东源于古代建筑修缮中的做法。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财务、资源等方面的临时措施。其近义词有治标不治本、权宜之计等,反义词有根治问题、根本解决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带有贬义,避免在描述积极解决问题或采取有效措施时使用。同时,在描述问题时也不应过度使用,以免给人留下消极印象。
移有足无是什么意思
移有足无的读音移有足无的拼音是:yí yǒu zú wú。移有足无的含义“移有足无”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将有的东西移动到没有的地方。在比喻意义上,它用来形容把富余的、多余的物品或资源,转移到缺乏的、需要的地方,以解决困难或达到某种目的。移有足无的典故该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或出处,但可以想象其背后的情境:在古代,由于资源有限,人们常常需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援,将富余的资源分享给需要的人,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这种行为便可以被形容为“移有足无”。移有足无的近义词调剂余缺互帮互助济困扶危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移有足无的反义词损人利己自私自利互相掣肘互相排斥独善其身移有足无的例句在自然灾害发生后,
旬输月送是什么意思
旬输月送的读音读音:xún shū yuè sòng拼音注音:xún shū yuè sòng旬输月送的含义“旬输月送”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断地输送或支付。其中,“旬”指的是十天,“月”指的是一个月,而“输”和“送”则表示输送或支付的动作。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付出或投入,也常用来形容财务上的支出。旬输月送的典故该成语并没有具体的典故或出处,但是可以从其字面含义和常见用法中推断其可能是在描述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支付或输送的情境中产生的。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被广泛使用,从而逐渐形成了“旬输月送”这个成语。旬输月送的近义词持续不断:形容事物持续进行,没
挹彼注此是什么意思
挹彼注此的读音挹(yì)彼注此,拼音为 yì bǐ zhù cǐ。挹彼注此的含义“挹彼注此”是一个成语,指将一个地方的液体、资源等取出来,注入到另一个地方。它常常用来比喻舍弃或牺牲一部分以补益另一部分,或者用来形容资金的转移、资源的调配等。挹彼注此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原文为“挹彼注兹,无怠无荒。”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低处取水注入高处,不能懈怠和荒废。这个典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资源调配和利用的智慧。此外,该成语还与古代的灌溉技术有关。在古代,人们常常利用水渠、水井等设施,将水源从一个地方引到另一个地方,以供农田灌溉或生活用水。这种调配水资源的做法,也体现了“挹彼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