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刀伤锦
读音
cāo dāo shāng jǐn
含义
- 操:持、拿。
- 刀:刀具,此处指裁剪刀。
- 伤:损坏、破坏。
- 锦:精美的丝织品,比喻珍贵的事物。
整体含义:比喻因能力不足或方法不当,反而把事情搞砸,造成更大的损失。
典故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执政,有人建议让一个不擅长裁衣的人去裁剪珍贵的锦缎,子产反对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意思是让不懂行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引用此典故,强调用人不当会导致严重后果,告诫统治者要知人善任。
近义词
- 弄巧成拙:本想取巧,结果反而坏事。
- 画蛇添足:做多余的事,反而弄糟。
- 适得其反:结果与预期相反。
- 帮倒忙:本想帮忙,却造成更大麻烦。
反义词
- 得心应手:做事熟练,轻松自如。
-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纯熟,毫不费力。
- 驾轻就熟:对事情熟悉,做起来轻松。
- 事半功倍:用较少力气取得较大效果。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本想帮妈妈洗碗,结果打碎了盘子,真是操刀伤锦。
- 弟弟想自己修玩具,结果弄得更坏了,真是操刀伤锦。
-
小学高年级:
- 小明不熟悉电脑操作,硬要修改文件,结果数据全丢了,真是操刀伤锦。
- 他不懂园艺,却乱剪花草,最后把花园弄得乱七八糟,真是操刀伤锦。
-
初中:
- 老师让不擅长演讲的同学主持班会,结果场面混乱,真是操刀伤锦。
- 他不懂装修,自己动手刷墙,结果颜色涂得乱七八糟,真是操刀伤锦。
-
高中:
- 公司让没有管理经验的人负责重大项目,最终导致亏损,真是操刀伤锦。
- 他不懂法律,却硬要自己写合同,结果漏洞百出,真是操刀伤锦。
-
大学及以上:
- 政府让不懂经济的人制定金融政策,结果引发市场动荡,真是操刀伤锦。
- 他缺乏科研经验,却主导实验设计,最终数据无效,真是操刀伤锦。
错误用法
-
误用为“积极尝试”:
- ❌ 他虽然不擅长画画,但勇于操刀伤锦,值得鼓励。(错误:成语本身是贬义,不能用于表扬。)
-
误用为“努力做事”:
- ❌ 她第一次做饭,虽然操刀伤锦,但精神可嘉。(错误:成语强调负面结果,不能与“精神可嘉”搭配。)
-
误用为“冒险尝试”:
- ❌ 创业有风险,但如果不操刀伤锦,怎么知道会不会成功?(错误:成语不适用于“尝试”场景。)
-
误用为“技术不精”:
- ❌ 他操刀伤锦,所以做出来的东西质量一般。(错误:成语强调“因不当行为导致更坏结果”,而非单纯技术差。)
-
误用为“无心之失”:
- ❌ 她不小心打翻了水杯,真是操刀伤锦。(错误:成语强调“因能力不足或方法不当”,而非意外失误。)
总结:使用“操刀伤锦”时,需注意其贬义属性,并确保语境符合“因能力不足或方法不当导致更坏结果”的核心含义。
你可能感兴趣
求浆得酒是什么意思
“求浆得酒”是一个成语,字面含义是寻求清凉饮料却得到酒。它用来比喻所求未能如愿,反而得到更出乎意料的结果。这个成语出自《庄子·杂篇·庚桑楚》的故事。求浆得酒的近义词有得不偿失、适得其反、竹篮打水一场空等,反义词包括心想事成、顺心如意、称心如意等。该成语在不当场合或误解原意的情况下使用可能不合适。例如,在期望事情顺利发展时说“我求什么就得到什么”,就误解了其本意。正确使用能够更好地表达事物出乎意料的转折和结果。
放屁添风
本文介绍了中国俚语“放屁添风”的含义,指在别人做事或发言时,不恰当地插话或提供干扰性帮助,造成事情变得更复杂或困难。文章阐述了其典故,描述了字面上放屁和风的联系所象征的不合时宜干扰的场景。此外,本文还列出了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同时指出错误用法场景,如随意打断他人工作或决策等。通过本文的介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俚语的使用情境和含义。
避坑落井
避坑落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kēng luò jǐng,意思是本想逃避困难或危险却反而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寓言故事,警示人们在困境中要审时度势,避免做出危险的选择。近义词有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等,反义词有逢凶化吉、转危为安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合理使用,避免误解和滥用。
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反被聪明误”是一个成语,读音注音为cōng míng fǎn bèi cōng míng wù,意思是过于自作聪明反而被自己的聪明所欺骗或引来错误。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典故,警示人们不要过于自信和自作聪明,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认真分析实际情况。其近义词包括弄巧成拙、自作聪明反受其害等,反义词则是明智之举、深思熟虑等。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过于依赖自身智慧而忽略了实际情况的失误或失败,如自以为是、过度自信导致失败的情况。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或误解其含义。
欲益反损是什么意思
欲益反损的读音欲益反损的读音为yù yì fǎn sǔn。欲益反损的含义“欲益反损”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想要得到好处却反而遭受损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由于某种行为或决策不当,原本想获得更大的好处或利益,但结果却造成了相反的效果,造成了损失或伤害。欲益反损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智慧故事。在古代,人们常常用一些寓言故事来教育后人,其中就包括“欲益反损”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往往描述了因为贪心、急功近利或者不切实际的行为而导致的负面后果。这些故事提醒人们在做决策时应该谨慎思考,不要贪图小利而忽视长远的利益。典故一据说,古时候有个人想要更快地收割庄稼,于是他使用了不恰当的方法,结果却导致了庄稼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没有实际参与却无端惹来麻烦或损失。该成语源自古代故事,用以比喻与某事或某人牵连而招致的麻烦。其近义词为惹火上身、引火烧身等,反义词为洁身自好、置身事外等。该成语在日常用语中常见,但需注意正确用法,避免与原意混淆或误用为中性表达。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是一句中文成语,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事物在关键时刻无法起到正面作用,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或破坏。其含义是缺乏充分准备和计划的行为可能导致事情无法成功,甚至变得更糟。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其道理。其近义词包括弄巧成拙、画蛇添足和帮倒忙,反义词则是锦上添花、功不可没和雪中送炭。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的情境描述、过于笼统的评价以及用于形容小事或琐碎事情的错误用法。
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一句成语,用来形容故意掩饰或伪装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行为。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民间故事,原意是表示某处并没有藏有三百两银子。其近义词如“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等,都表示自作聪明、弄巧成拙的含义。反义词则强调真实、坦率的态度。该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警示人们不要自作聪明、掩盖真相,而是应该坦诚相待、光明正大。但也要注意避免在使用中出现错误,比如只重视表面功夫、逃避责任等。
点金作铁
点金作铁的读音为diǎn jīn zuò tiě。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指用不当的方法使金子失去价值,变为铁。它源自古代传说,用来形容使珍贵事物失去价值或光彩的行为。点金作铁的近义词包括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等,表示方法不当使事情更糟。反义词如点石成金,表示使事物更有价值。文章还提到了点金作铁的错误用法和在使用中容易产生的误区。
惹祸招殃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惹祸招殃”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因行为不当而引来麻烦和灾难。文章详细阐述了其来源、用法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并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遵循其本意和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