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髯如戟

苍髯如戟:刚毅威严的象征

读音

苍髯如戟:cāng rán rú jǐ


含义

  • :灰白色,形容颜色深沉。
  • :胡须,特指两颊的长须。
  • 如戟:像戟一样坚硬挺直。戟是古代一种长柄兵器,象征刚劲有力。

整体含义:形容人的胡须浓密坚硬,如同戟一般刚劲有力,常用来比喻男子威严、刚毅的形象。


典故

  1. 《晋书·王敦传》
    东晋名将王敦性格刚烈,史载他“苍髯如戟”,形容其威严不可侵犯的形象。
  2. 《南史·褚彦回传》
    南朝名臣褚彦回“美须髯,如戟张”,后人常以此形容威严的长者。
  3. 《水浒传》中的关胜
    关胜作为关羽后人,书中描写他“髯长二尺,苍然如戟”,突显其英雄气概。

近义词

  1. 虎须虬髯:形容胡须浓密如虎须,刚劲有力。
  2. 须眉戟张:胡须和眉毛都像戟一样张开,形容人威严勇猛。
  3. 燕颔虎须:形容人相貌威猛,如猛将之相。

反义词

  1. 面白无须:形容人没有胡须,显得文弱或年轻。
  2. 细皮嫩肉:形容皮肤细腻,缺乏刚毅之气。
  3. 温文尔雅:形容人文雅柔和,与刚猛威严相反。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老爷爷的胡子又长又硬,真是“苍髯如戟”啊!
    • 故事里的将军“苍髯如戟”,看起来特别威风。
  2. 小学高年级

    • 这位老武术家虽然年迈,但“苍髯如戟”,精神矍铄。
    • 画中的关公“苍髯如戟”,手持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
  3. 初中

    • 历史书上说,王敦“苍髯如戟”,连皇帝都敬畏他三分。
    • 他虽已年过六旬,但“苍髯如戟”,目光如炬,丝毫不显老态。
  4. 高中及以上

    • 这位老将军“苍髯如戟”,谈吐间仍能感受到当年的豪迈气概。
    • 在文学作品中,“苍髯如戟”常用来塑造刚正不阿的硬汉形象。

(更多例句可结合历史人物、文学描写等扩展)


错误用法

  1. 形容女性
    ❌ 错误:“这位女侠苍髯如戟,英姿飒爽。”
    ✅ 正确:该成语仅用于形容男性胡须,女性可用“英姿勃发”等词。
  2. 形容年轻人
    ❌ 错误:“他虽然才二十岁,但已经苍髯如戟。”
    ✅ 正确:年轻人胡须未定型,不宜用此词,可用“胡须浓密”。
  3. 形容柔软胡须
    ❌ 错误:“他的胡子很柔软,真是苍髯如戟。”
    ✅ 正确:该成语强调胡须坚硬,矛盾,可改为“须发飘飘”。
  4. 比喻性格温和
    ❌ 错误:“他脾气很好,苍髯如戟。”
    ✅ 正确:成语侧重外貌威严,与性格无关,可改用“和蔼可亲”。

总结:“苍髯如戟”是一个充满阳刚之美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对象和语境,避免张冠李戴。

你可能感兴趣

古代诗词中如何描写胡子 探寻李白苏轼等文人笔下的胡须意象与文化内涵

本文介绍了描写胡子的诗词及其作者背景与赏析。胡子在古诗词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是男性形象的标志,也是诗人表达情感、象征形象的媒介。文章通过介绍几首不重复于上文的描写胡子的古诗词,展现了胡子形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分析了胡子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通过赏析这些诗词,可以感受古人对时间、经历和情感的思考和表达,领略古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胡子的形象中感受到男性的风采和气质。

汉字"髯"的正确读音与15笔书写技巧 解析古韵胡须文化

本文介绍了汉字“髯”的拼音、部首、笔顺,详细解析了其含义,即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子。文章还引述了相关古籍对“髯”的解释,并举例说明其在古代文献中的用法。此外,还提到“髯”在山海经中的另一种含义,即动物的须。

须髯如戟是什么意思

须髯如戟的读音须髯如戟的读音为:xū rán rú jǐ。其中,“须髯”指的是胡须和髯发,“如戟”则形容其浓密而坚硬,像古代的兵器戟一样。须髯如戟的含义“须髯如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胡须浓密、粗硬、直竖,给人以威武、刚毅的印象。它常常用来形容男子的相貌威猛,或者形容人的气概刚毅不屈。须髯如戟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对英雄形象的描绘。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须髯如戟”来描绘英勇、豪迈、威武的形象。比如《三国演义》中,关羽的相貌就被描绘为“须髯如戟”,给人一种威武、刚毅的印象。此外,这个成语也可能与古代的兵器戟有关,因为戟是一种具有威武之气的兵器,所以用来形容人的相貌也显得

描写府尹的古诗词诗词

描写府尹的古诗词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府尹的古诗词一、唐代杜甫《府尹贺冬日》:府尹威仪赫赫然,冬日暖阳照长安。玉阶金殿开明处,紫气东来满堂前。权衡天下无偏颇,恩泽满民有善缘。明朝旦日展宏图,声威震古千秋篇。作者:杜甫,朝代:唐代解析:这首诗描写了府尹的威严和权威,展现其在冬日里带领下的长安城繁荣景象,体现了其对国家的治理能力以及对百姓的恩泽。二、宋代陆游《府尹行》:府尹高坐白玉堂,百官罗列朝服张。文武百官皆拱手,威仪赫赫震四方。恩泽满民无怨声,政令如山不可当。权衡天下定国基,功名千古传四方。作者:陆游,朝代:宋代解析:此诗描绘了府尹在朝堂上的威严形象,以及其治理国家、恩泽百姓的功绩,展现

燕颔虬须是什么意思

燕颔虬须的读音燕颔虬须的读音为:yàn hàn qiú xū。燕颔虬须的含义“燕颔虬须”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须发浓密、威武雄壮的样子。其中,“燕颔”指的是燕子嘴两旁的羽毛,引申为须发的浓密;“虬须”则是指虬龙的须,形容须发的弯曲浓密。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的外貌威武雄壮,有如燕子的嘴和虬龙的须一般。燕颔虬须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对英雄豪杰形象的描绘。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燕颔虬须”来形容威武、刚毅的男性形象。在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中,许多英勇、豪放的男性角色都带有“燕颔虬须”的形象特征。燕颔虬须的近义词威风凛凛雄姿英发虎须龙眉英姿飒爽这些词语都带有形容人外貌威武、雄壮的含义,与“燕颔

描写武则天诗词名句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武则天的诗词名句的文章内容。文章包括从不同作者和时期的诗词中挑选出的描写武则天的名句,并对每首诗进行了简单的解析和描述。这些诗词赞美了武则天的智慧、才干和威严,反映了她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文章还探讨了这些诗词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以及武则天的一生和她的统治时期的重要文化成就。通过对这些诗词的欣赏与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武则天的形象与气质,以及她对历史与文化的影响。

鸱视虎顾是什么意思

鸱视虎顾是一个四字成语,读音为chī shì hǔ gù。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目光锐利、神情凶猛,有如鸱鸟注视和老虎回头一般,常用来形容人的威严和凶狠。其典故源于古代传说和故事,具体出处可追溯到《史记》中的描述。近义词包括虎视眈眈、鹰瞵虎视等。反义词则是形容态度和蔼可亲、面带笑容的词语。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场合和搭配,避免不当使用。该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人的眼神、举止等方面,例如“他眼神鸱视虎顾地扫过全场,令人胆寒”。

如龙似虎是什么意思

如龙似虎的拼音是rú lóng sì hǔ,形容人的体魄健壮、威武雄壮。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历史文献中寻找相关典故。如龙似虎多用于赞美壮健有力的人或事物,也可形容英雄豪杰的威武和英勇。其近义词包括身强力壮、虎背熊腰、英姿飒爽等。反义词包括弱不禁风、瘦骨嶙峋、萎靡不振等。使用如龙似虎时需要注意不要用于描述非人的事物或情境,并避免在不当语境中使用。

不可乡迩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可乡迩”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意为无法接近或靠近,用于形容某物或某地的遥远、难以接近,或某人的行为、思想的高尚卓越。其来源推测为古代对地理和人际关系的描述。文章还提供了10个例句来解析该成语的用法,并强调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注意。

草木知威是什么意思

草木知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ǎo mù zhī wēi。该成语用来形容某人的声望或势力之大,连草木都感知到其威严,常形容英雄或强者的威武气势。其源于古代军事故事,形容将领的威武使得连周围的草木都为之动容。该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等古代文献中,近义词有“声势浩大”、“威震天下”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应用于真正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声望的英雄或强者。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