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残膏剩馥」详解
读音
残膏剩馥:cán gāo shèng fù
含义
- 残:剩余的、残留的。
- 膏:油脂,古代指灯油或香料,引申为精华。
- 剩:余下的、剩下的。
- 馥:香气、芬芳。
整体含义:比喻前人遗留下来的精华或文化遗产,多用于形容文学、艺术等领域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典故
- 《晋书·文苑传》:
东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才华横溢,他们的作品被后人视为“残膏剩馥”,意指他们的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 唐代韩愈《进学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其中“含英咀华”与“残膏剩馥”意思相近,均指汲取前人精华。 - 宋代苏轼《答谢民师书》:
“凡为文者,务使自得,不袭前人残膏剩馥。”
此处强调创作应创新,而非仅依赖前人成果。
近义词
- 含英咀华:比喻细细品味、吸收精华。
- 继往开来:继承前人事业,开辟未来道路。
- 薪尽火传:比喻学问、技艺代代相传。
- 承前启后:承接前人的成果,开创未来的发展。
反义词
- 断章取义:不顾整体,片面理解。
- 弃如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样抛弃,形容毫不珍惜。
- 数典忘祖:忘记根本,不尊重传统。
- 标新立异:刻意追求新奇,忽视传统价值。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这本书里的故事都是古代作家的“残膏剩馥”,读起来很有趣。
- 老师教我们画画时,会让我们学习名家的“残膏剩馥”。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博物馆里的文物是古人的“残膏剩馥”,我们要好好保护。
- 他的书法风格继承了王羲之的“残膏剩馥”,很有韵味。
-
初中(7-9年级):
- 现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古代文学的“残膏剩馥”。
- 研究历史时,我们要善于发现前人的“残膏剩馥”。
-
高中(10-12年级):
- 他的学术研究充分吸收了前人的“残膏剩馥”,并加以创新。
- 古典音乐的魅力在于它凝聚了无数音乐家的“残膏剩馥”。
-
大学及以上:
- 在文化传承中,“残膏剩馥”的价值不容忽视。
- 他的哲学思想深受古希腊哲学的“残膏剩馥”影响。
错误用法
-
误用为“残羹剩饭”:
- ❌ 这顿饭没吃完,剩下的都是“残膏剩馥”。(正确应为“残羹剩饭”)
- ❌ 他吃剩的苹果核是“残膏剩馥”。(完全错误,与成语含义无关)
-
误用于贬义:
- ❌ 这些旧书都是“残膏剩馥”,没什么价值。(成语本身不含贬义)
- ❌ 他的作品只是“残膏剩馥”,毫无新意。(错误理解成语含义)
-
误用于非文化领域:
- ❌ 这台老机器是“残膏剩馥”,还能用。(成语不适用于机械)
- ❌ 这块破布是“残膏剩馥”,别扔了。(完全不符合成语用法)
总结:“残膏剩馥”专指文化、艺术等领域的精华传承,不可随意用于日常生活或贬义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藏经楼诗词赋
这是一篇描写藏经楼的诗词赋的本文汇总了多篇与藏经楼相关的诗词赋,通过对不同篇章的解读和赏析,展现了藏经楼作为古代文人墨客的朝圣地和智慧的宝库的形象。文章描绘了藏经楼的庄重与高雅氛围,以及其丰富的藏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古代遗韵、宝光楼阁、翠竹青松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藏经楼的韵味与魅力。同时,文章还通过诗赋中的词句,传达了对学问的敬畏之情,对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敬畏之情的表达。这些诗词赋作不仅展示了藏经楼的韵味与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前人智慧的痕迹和文化的力量,传承了文化的脉络。
剩馥残膏是什么意思
剩馥残膏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èng fù cán gāo。它用来形容书籍、文章等遗留下来的精华部分,或者描述人或事物的独特才能和智慧。源自古代文人墨客对前人作品的珍视和传承。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其近义词包括遗风余韵、遗珠弃璧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贬义语境,以及过于生硬、牵强的使用方式。
关于书籍的诗词
关于书籍的诗词(第1篇)关于书籍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有众多文人墨客以诗言志,抒发对书籍的热爱与敬仰。以下是根据“关于书籍的诗词”这一主题所整理的几首古诗词,包括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知之者不如行之深,博之者犹日问词音。作者:(汉)佚名朝代:汉朝解析: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述,引出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者需不断学习的态度。知之者不如行之深,博之者犹日问词音,强调了实践和不断学习的重要性。二、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缨笏世掌千载传,读书犹自破万卷。况今为世人所爱,何况才子读书篇。作者:杜甫朝代:唐朝解析: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
熔古铸今是什么意思
熔古铸今是一个成语,意指将古代的精华与现代的思想、技术融合,创造出新的价值或成果。它强调古今结合,借鉴古代智慧为现代所用,同时也继承前人的事业,为后人开创道路。这个成语源于对中国古代与现代关系的思考。近义词有古为今用、承前启后等。反义词为断章取义、厚古薄今等。在文学创作、电影制作、工艺制造、城市建设、研究方法等领域都有熔古铸今的应用实例。错误用法包括断章取义地使用和滥用场合不当。
遗风余思是什么意思
遗风余思的读音遗风余思,读音为yí fēng yú sī。遗风余思的含义"遗风余思"指的是前人遗留下来的风范和思想。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思想、行为或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或者用来表达对前人的一种怀念和敬仰之情。遗风余思的典故"遗风余思"这个成语的典故主要来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了对前人风范和思想的敬仰之情,这种情感逐渐演变成了"遗风余思"这个成语。例如,在《史记》中,司马迁在描述历史人物时,常常会提到他们的遗风余思。又如《左传》中也有关于先贤遗风余思的记载。这些典故和出处都表明了"遗风余思"这个成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遗风余思的近义词遗
遗训余风是什么意思
遗训余风的读音遗训余风的读音为"yí xùn yú fēng",其中"yí"发音为第一声,"xùn"为第四声,"yú"为第二声,"fēng"为第一声。遗训余风的含义"遗训余风"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前人留下的教诲或传统,在后世中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它强调了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对于后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遗训余风的典故"遗训余风"的典故源于古代,指的是先人的教诲和传统,通过世代的传承,仍然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古代社会,一些先人的名言、故事和传统习俗被后人所传承和发扬光大,成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这些教诲和传统,在后代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遗训余风的近义词遗风余泽:指前人留
光前启后是什么意思
光前启后的拼音是guāng qián qǐ hòu,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继承发扬前人事业的基础上为后人开创道路并做出贡献。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历史使命感。近义词包括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等,反义词为断章取义、背道而驰等。使用时应避免误用为简单继承或模仿,而强调真正的创新和贡献。
承前启后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承前启后"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与反义词,以及常见的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描述某事物在时间序列中具有承接过去、开启未来的作用,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历史进程中的过渡和连接作用。文章指出,承前启后的人物或事物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又为后人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也介绍了该成语在文学、研究、技术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例子。通过本文,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承前启后"这一成语。
旁蒷远绍是什么意思
旁蒷远绍是一个成语,读音为páng suǒ yuǎn shào。它的含义指在继承前人事业或学问的基础上,能够广泛地吸取、采纳并发扬创新发展。该成语强调在继承中开拓创新,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其近义词包括博古通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等。反义词为守旧不化、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等。旁蒷远绍在实际使用中要避免误解为只注重继承而不注重创新发展,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前人失脚,后人把滑是什么意思
“前人失脚,后人把滑”是一个成语,意指前人因疏忽或错误可能导致后人遭遇相似困境,需要从前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可以从历史事件中寻找类似例子。其近义词有“覆辙重蹈”、“重蹈覆辙”等。反义词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使用时应注重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警示人们要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