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迁之庙”详解
读音
不迁之庙:bù qiān zhī miào
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不改变”。
- 迁:移动、改变。
- 之:助词,相当于“的”。
- 庙:宗庙,古代祭祀祖先的场所。
整体含义:指古代帝王或贵族家族中,世代供奉、不可轻易迁移的宗庙,比喻不可更改的规矩、传统或根本原则。
典故
-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不迁之庙,谓世世不毁也。”
- 指古代宗庙制度中,某些祖先的庙宇因功绩卓著而被永久保留,不因世代更替而废除。
-
《汉书·韦贤传》:“孝武皇帝为汉世宗,庙宜世世不毁,此不迁之庙也。”
- 汉武帝因功业显赫,其庙宇被定为“不迁之庙”,后世不得废除。
近义词
- 金科玉律:比喻不可更改的准则。
- 一成不变:形容固定不变,毫无灵活性。
- 祖宗成法:指祖先定下的规矩,不容更改。
反义词
- 朝令夕改:形容政策或规则频繁变动。
- 因时制宜: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 移风易俗:改变旧的传统和习俗。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我们家的家规就像“不迁之庙”,爸爸说必须遵守。
- 老师告诉我们,课堂纪律是“不迁之庙”,不能随便破坏。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学校的校训是“不迁之庙”,每个同学都要牢记。
- 诚信是做人的“不迁之庙”,我们不能说谎。
-
初中:
- 宪法是国家的“不迁之庙”,任何法律都不能违背它。
-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在古代被视为“不迁之庙”。
-
高中及以上:
- 科学精神是学术研究的“不迁之庙”,容不得半点虚假。
-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应是“不迁之庙”,不能因市场变化而轻易改变。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不移动的庙”:
- ❌ 这座古建筑是不迁之庙,所以不能拆迁。(错误:未体现“不可更改的原则”含义。)
-
滥用为“固执”:
- ❌ 他性格像不迁之庙,从不听别人意见。(错误:成语不用于形容人的性格。)
-
混淆近义词:
- ❌ 公司的制度要像不迁之庙一样随时调整。(错误:与“因时制宜”矛盾。)
总结:“不迁之庙”多用于形容不可更改的传统、制度或原则,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字面化或滥用。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宗庙诗词
关于宗庙诗词(第1篇)关于宗庙诗词,中国古诗词中不乏赞美宗庙祭祀、彰显家族尊贵和敬仰先祖之情的佳作。以下是根据“关于宗庙诗词”这一主题整理的几首古诗词,包括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经《诗经·鲁颂·閟宫》原文:庶几夙夜,子子孙孙,保世祚长。作者:佚名朝代:先秦解析:此诗是颂扬鲁僖公的庙宇和祭祀的诗歌,其中“子子孙孙,保世祚长”一句,表达了家族祭祀的延续和子孙对先祖的敬仰之情。二、杜甫《宗庙》原文:蓐收肃霜风,祠祭事秋堂。神来百宝盈,神去万宝空。作者:杜甫朝代:唐解析:杜甫此诗描写了秋天的宗庙祭祀场面,祭坛上摆满了各种宝物以供神灵享用。通过描述祭祀的神圣和庄重,展现了诗人对宗庙祭祀的虔诚之心
祖宗成法是什么意思
祖宗成法的读音祖宗成法的读音为zǔ zōng chéng fǎ,其中每个字的发音都较为清晰,整体读来流畅。祖宗成法的含义“祖宗成法”指的是先祖遗留下来的规章制度或传统做法。其中,“祖宗”指的是先祖、前辈;“成法”则是指已经形成、定型的法规或方法。这个成语强调了遵循传统、尊重历史的态度,同时也暗示了这些规章制度或传统做法的稳定性和重要性。祖宗成法的典故“祖宗成法”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对祖先遗留下来的规矩和传统的尊重。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传统和规矩,认为这些都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应该被代代相传、严格遵守。因此,当人们提到“祖宗成法”时,往往是指那些经过时间检验、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或传统做法。
不祧之祖是什么意思 5个典故解析和20个例句教你正确使用这个成语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祧之祖”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人在历史或某一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性的重要地位。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并指出在错误语境或不恰当场合使用“不祧之祖”可能会引起误解。总之,“不祧之祖”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和文化背景的成语,需正确使用。
汉字"缪"的5种读音全解析:发音技巧、笔顺书写与文化内涵深度指南
本文介绍了“缪”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该字有多重含义和用法,包括错误、古代宗庙位次等。同时,也提供了该字在组词、古同字、通假字等方面的用法,并给出了详细的解析。本文详细介绍了“缪”字的多重含义和用法,包括拼音、部首、笔顺、组词等方面的内容。该字可以表示错误、古代宗庙位次等,同时也具有其他多种用法。文章还对该字的不同用法进行了详细解析,包括通假字等方面的内容。
黜幽陟明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黜幽陟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指选拔贤能,罢黜昏庸,源于古代用人之道,常用来形容国家用人唯贤的政治理想。近义词包括拔贤任能、举贤使能等,反义词为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等。文章通过详细解析该成语,帮助读者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变故易常
“变故易常”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iàn ɡù yì cháng,表示事情发生了变化,与以往不同。该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或出处,但与事物发展和变化无常有关。它的近义词有变幻莫测、时移俗易等,反义词有一成不变、亘古不变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社会、科技、政治等领域的变迁,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在不需要强调变化的语境中过度使用,也要避免与其他表示变化的词语混淆使用。提供的例句展示了“变故易常”在不同场合的正确用法。
不法古不修今
“不法古不修今”是一个成语,指既不效法古代也不拘泥于现今的制度或做法,强调根据时代变化调整和改进的思维方式。其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商鞅主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法律和政策。该成语鼓励勇于创新,不局限于传统和过去的经验。其近义词包括革新除旧、弃旧图新和与时俱进,反义词为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在使用时,应避免误解其含义,正确应用该成语强调适度创新和改进,尊重传统和现实的基础上追求变革。错误用法包括完全摒弃过去和现在的经验、过度强调创新而忽视实际效果以及用于贬义语境。
赏不当功是什么意思
“赏不当功”是一个成语,指奖赏与功劳不相称。其源自古代军事和政治生活,强调奖赏与贡献的平衡。该成语的典故包括三国时期的马谡和战国时期的白起。其近义词包括论功行赏、过罚不当和奖罚不明等。反义词则包括论德行赏、量才录用和奖罚得当等。在实际应用中,赏不当功可能导致不公和不满意的情况出现。错误的使用方式包括滥用奖励制度和评价过于主观等。解决方式包括建立评估机制、合理设置奖金制度和加强员工培训等措施。企业管理、教育领域等都应遵循公正的原则来给予奖励和支持,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遵循“当功”的原则,以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戴圆履方是什么意思
戴圆履方的读音及含义。该成语源于古代服饰制度,原指帽子圆形、鞋子方形,后引申为人的行为举止需符合规矩和一定的规范原则。其近义词包括循规蹈矩、规矩方正、遵规蹈矩,反义词为放荡不羁、任意妄为、逾规越矩。在日常应用中,需注意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避免误解和误用。例如,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非常得体,总是遵循规矩,可称其“戴圆履方”。
奉行故事是什么意思
奉行故事是一个成语,指按照过去的例子或事迹,遵循既定的规则、传统或模式行事,强调尊重传统和遵循惯例的思想。它源于古代典籍和历史事件。奉行故事有时会导致缺乏创新和应变能力,因此在使用时需避免盲目崇拜传统和守旧。同时,该成语不应被用于贬低他人或批评缺乏创新精神的行为。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奉行故事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