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理喻

不可理喻:无法用道理沟通的固执

读音

不可理喻:bù kě lǐ yù

含义

  • :否定词,表示“无法”或“不能”。
  • :可以,能够。
  • :道理,理性。
  • :明白,理解。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固执己见,无法通过讲道理使其明白或改变态度。

典故

  1. 《左传·昭公元年》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劝诫晋国大夫叔向,但叔向固执不听,子产感叹:“不可理喻!”形容对方难以沟通。
  2. 《后汉书·独行列传》
    东汉名士范冉拒绝权贵拉拢,面对劝说他的人,他说:“尔辈不可理喻!”表达对世俗之人的不屑。
  3. 民间故事
    古代有个秀才遇到一个蛮横的财主,无论怎么讲理,财主都坚持己见,旁人摇头道:“此人不可理喻!”

近义词

  1. 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肯改变。
  2. 冥顽不灵:形容人愚钝顽固,不通情理。
  3. 刚愎自用:固执任性,不听劝告。
  4. 一意孤行:不顾他人意见,坚持按自己的想法行事。

反义词

  1. 通情达理:明白事理,善于沟通。
  2. 从善如流:乐于接受好的意见。
  3. 虚怀若谷:心胸宽广,能听取不同意见。
  4. 善解人意:能体谅他人,容易沟通。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弟弟非要抢我的玩具,怎么说都不听,真是不可理喻!
    • 妈妈让我写作业,可我只想玩,妈妈说:“你这孩子不可理喻!”
  2. 小学高年级

    • 同桌明明错了,却不肯认错,真是不可理喻。
    • 老师批评他上课说话,他还顶嘴,大家都觉得他不可理喻。
  3. 初中

    • 他坚持认为地球是平的,无论怎么解释都不信,简直不可理喻。
    • 父母反对我学画画,说没用,我觉得他们有点不可理喻。
  4. 高中及以上

    • 公司领导拒绝采纳合理建议,一意孤行,员工们觉得他不可理喻。
    • 某些网络喷子不讲逻辑,只会人身攻击,真是不可理喻。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不可理解”

    • ❌ 这个数学题太难了,不可理喻。(应改为“难以理解”)
    • ❌ 他的行为很奇怪,不可理喻。(应改为“难以理解”或“莫名其妙”)
  2. 误用于客观事物

    • ❌ 这台机器坏了,不可理喻。(应改为“无法修理”或“难以理解”)
    • ❌ 天气突然变冷,真是不可理喻。(应改为“反常”或“难以预测”)
  3. 误用于轻微固执

    • ❌ 他只是有点倔强,不算不可理喻。(“倔强”程度较轻,可用“固执”)
  4. 误用于褒义

    • ❌ 他坚持原则,不可理喻。(“不可理喻”是贬义词,此处应改为“坚定不移”)

总结:“不可理喻”专指人顽固不讲理,不能用于客观现象或轻微固执的情况。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不可理喻.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喻之以理是什么意思

喻之以理的读音读音:yù zhī yǐ lǐ喻之以理的含义“喻之以理”是一个成语,指的是用道理、道理来比喻或解释某种事物或现象。这个成语强调通过理性、逻辑、道理等途径来理解和解决问题。喻之以理的典故“喻之以理”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理解为它是从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智慧中提炼出来的。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传达思想、解释事物,这种做法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喻之以理的近义词晓之以理:指用道理来教育人,使人明白事理。讲明道理:指详细解释道理、原则等,使对方明白其含义。阐述事理:指详细地说明事物的本质、规律等。辨明是非:指明确区分正确与错误,强调理性思考和判断。

独行独断

独行独断的读音为dú xíng dú duàn,意指在行动或决策时不依赖他人,独自决定并行动,形容人做事果断、独立。该成语常用来赞美那些不随波逐流、有独特见解的人。然而,在使用时需避免过度或误用,要结合具体情境判断,避免给人过于固执己见或不尊重他人的印象。近义词包括果断决绝、自行其是、独立自主等。反义词为犹豫不决、随波逐流等。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咄咄怪事

本文介绍了成语“咄咄怪事”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令人惊讶、难以理解的事情,来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描述。其最早出自《晋书·谢安传》,谢安曾用此成语形容非常令人惊讶的事件。近义词包括匪夷所思、惊世骇俗、不可思议等,反义词则为平淡无奇、司空见惯等。文章通过多个实例展示了咄咄怪事的用法,并指出在描述真正令人惊讶、难以理解的事情时使用该成语较为恰当,避免过度夸张和不切实际的用法。

从谏如流

文章介绍了成语“从谏如流”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描述了一个人或组织虚心接受他人建议或意见,并能迅速自然付诸实践的品质。文章还通过举例说明了从谏如流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指出了错误用法。真正的从谏如流需要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而不是盲目听从。

诘曲聱牙

本文介绍了成语“诘曲聱牙”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文章或语言曲折深奥,难以理解。同时,本文还强调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用错对象、与其他近义词混用以及语境不当等错误用法。

执意不从是什么意思

执意不从的读音执意不从的读音为:zhí yì bù cóng。执意不从的含义执意不从,指坚持自己的意愿而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或劝告。其中,“执意”表示坚决的意愿或决心,“不从”则表示不接受或不同意。执意不从的典故执意不从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在古代,人们往往强调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劝告,而执意不从则被视为一种不理智、固执的行为。据传,在古代的某个时期,有人因执意不从他人的建议而导致了不良后果,因此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那些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人。执意不从的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其中有一段故事描述了某个人因为执意不听劝告而最终导致了失败。此外,在《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中也有

拒谏饰非

本文介绍了成语“拒谏饰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拒绝接受别人的建议或劝告,同时掩饰自己的错误。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并指出在日常使用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成语时需注意其语境和含义,避免误解和误用。

蔽明塞聪

文章介绍了蔽明塞聪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反义词,并给出了一些使用蔽明塞聪的例句。蔽明塞聪指的是对外界情况全然不知或不听不看,出自《庄子·内篇·应帝王》。其近义词有闭目塞听、目不视听、蒙昧无知、懵懂无知等,反义词有耳聪目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洞察秋毫、见多识广等。同时,文章也指出了蔽明塞聪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含义是否正确。

闭门合辙

闭门合辙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mén hé zhé,意指门关上后车轮印与车轨吻合,比喻行动符合规律或既定的标准。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形容事物或行动与既定的规则或模式相符合。其含义也指做事能遵循规律,不违背常理或规则。近义词包括恰到好处、井井有条、顺理成章和符合规范等。反义词为离经叛道、格格不入、杂乱无章和背道而驰。该成语使用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不可随意滥用。在使用时需注意其正确含义和用法。例如,设计方案符合建筑规范、做事有条理、论文逻辑清晰等均可使用此成语形容。错误用法是将其用于描述与原意不符的情况,特别是在描述创新或突破常规行动时。

博采众议

博采众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ó cǎi zhòng yì,意指广泛收集并采纳众人的意见和建议。这个成语强调集思广益的重要性,在决策或制定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其典故并不明确,但体现了古代政治文化的智慧。博采众议的近义词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等,反义词则包括独断专行、一意孤行等。在应用中,博采众议强调实质性的采纳和付诸实践,避免形式主义和滥用。例句展示了博采众议在决策、团队合作和政府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应用。错误用法则是只重视形式上的听取意见,而并未真正采纳和付诸实践。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