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水土
读音
bù fú shuǐ tǔ
含义
“不服水土”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 不:否定词,表示“不能”或“不适应”。
- 服:本义是“适应、顺从”,这里指“适应”。
- 水:指当地的水源、气候。
- 土:指当地的土壤、环境。
整体含义:指人因不适应新环境的气候、饮食或生活习惯而生病或感到不适。
典故
-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周瑜在劝孙权抵抗曹操时曾说:“北方之人,不服水土,必生疾病。”意思是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容易生病。 - 《晋书·王导传》
东晋时期,北方士族南迁,许多人因不适应江南的气候而生病,被称为“不服水土”。 - 民间传说
古代官员被调任到偏远地区时,常因当地气候恶劣或饮食不同而生病,百姓便说他们“不服水土”。
近义词
- 水土不服:与“不服水土”意思相同,只是词序不同。
- 不适应当地:指对新环境不适应。
- 异地生病:因环境变化而生病。
反义词
- 如鱼得水:形容适应环境,生活自在。
- 入乡随俗:指到了新地方就适应当地习惯。
- 安之若素:对环境变化毫不在意,泰然处之。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刚搬到南方,因为不服水土,总是拉肚子。
- 小红的爸爸出差去高原,因为不服水土,头疼了好几天。
-
小学高年级:
- 古代官员调任时,常因不服水土而生病。
- 北方人到南方旅游,可能会不服水土,要多喝水。
-
初中:
- 他刚到国外留学,因不服水土,连续发烧三天。
- 军队远征时,士兵不服水土会影响战斗力。
-
高中及以上:
- 移民初期,许多人因不服水土而不得不调整饮食习惯。
- 研究表明,长期不服水土可能导致慢性疾病。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不服气”
- ❌ 他考试没考好,不服水土,一直抱怨。(正确应为“不服气”)
-
误用为“不喜欢”
- ❌ 我不服水土这个新游戏。(正确应为“我不喜欢这个新游戏”)
-
误用于非环境因素
- ❌ 他因为不服水土,所以不想学习。(正确应为“他不适应学习环境”)
-
误用于动物
- ❌ 这只猫不服水土,总是躲在角落。(虽然可以理解,但成语通常用于人)
“不服水土”专指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南北的诗词
关于南北的诗词(第1篇)关于南北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有众多文人墨客以之为题,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以下是根据“关于南北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以及其全文、作者、朝代和解析。一、王之涣《登鹳雀楼》诗词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王之涣朝代:唐代解析:这首诗首二句写瞰景,描写了诗人在鹳雀楼上远望的壮阔景象,前两句“白日依山尽”展现了日升月落的地域交替,也暗含了南北的地理界限。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对南北辽阔地域的向往和追求。二、李煜《望江南·多少恨》诗词原文: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月照花前浓。江南江北
不习水土是什么意思 3个历史典故和正确用法解析
不习水土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ù xí shuǐ tǔ,用来形容因为不习惯某个地方的气候、饮食、环境等因素而感到不适应或生病的情况。不习水土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迁移时因不适应新环境而生病的情况。该成语还有近义词如“水土不服”、“异地不适”等,反义词为“习以为常”。文章提供了不习水土的典故、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提醒读者注意语境和用法。
不便水土
本文介绍了“不便水土”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这个成语原意形容人在异地因地理环境或气候不适应导致的生理反应,现也可泛指其他事物在特定环境下难以适应或发展。同时指出了错误用法和不恰当的场合使用,如误用于形容非环境或气候变化引起的不适,以及和“不习惯”的混淆使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水土不服是什么意思
水土不服的读音读音:shuǐ tǔ bù fú标注拼音:shuǐ-tǔ-bù-fú水土不服的含义“水土不服”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因为环境变化(如地域、气候等)导致身体不适或心理不适应的现象。具体来说,水土指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水土条件,而“不服”则表示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应。水土不服的典故“水土不服”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和适应。在古代,人们经常因为迁徙、征战等原因,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生活。由于不同地方的水土条件不同,人们往往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如腹泻、呕吐、皮肤瘙痒等。因此,“水土不服”这个成语便逐渐流传开来,用来形容因为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不适。水土不服的出处该成语最早出
不習水土是什么意思 解析成语含义典故用法及常见错误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習水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一个人或生物不适应新的环境或气候,常用来形容人到陌生地方后,因环境变化而感到不适或生病。其最早出自于《左传》,并有多部史书记载了与之相关的典故。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用法,并给出了多个例句。同时,强调了不習水土的错误用法,即不能用于形容非环境变化导致的不适或疾病。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运用“不習水土”这一成语。
蛮烟瘴雨是什么意思
蛮烟瘴雨是一个成语,形容环境恶劣、气候潮湿、疾病流行的地方,也可以用来形容环境的艰苦和生活的困苦。其典故源于古代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山区和热带雨林地区。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荒山野岭、荆天棘地等,反义词则是风和日丽、青山绿水等。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用法,避免误用。
描写北方寒雪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描绘北方寒雪的古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以北方寒雪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北方的寒冷和美丽。这些诗词包括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以及自创诗。每篇诗词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展现了北方寒雪的壮丽和美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北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感。这些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让我们沉浸在北国风情的韵味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蛮烟瘴雾是什么意思
蛮烟瘴雾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án yān zhàng wù,原意指南方湿热地区形成的烟瘴之气,用来形容环境恶劣、险恶的地方或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南方边远地区瘴气弥漫的生活状况。近义词包括艰险环境、恶劣环境等,反义词为优美环境、和谐环境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选择,避免滥用或用于不恰当的事物和场景。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冰天雪窑
“冰天雪窑”的读音为bīng tiān xuě jiào,用于形容天气或环境的极寒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寒冷至极的地方或天气,可能来源于古代对严寒天气的感受和描述。它的近义词包括“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等,反义词则是描述温暖天气的成语。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场合、滥用形容词和不当搭配。同时,“冰天雪窑”也常用来形容一些被遗弃的房屋或仓库在寒冷冬季的景象。
全球问题 读后感
全球问题 读后感(第1篇)全球问题 读后感一、基本信息与初印象当我拿起这本关于“全球问题”的读物时,我首先被其封面所吸引。它以深邃的蓝色为背景,象征着广阔无垠的地球与复杂多变的全球议题。翻开书页,我初读时便被书中对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全球问题的深入剖析所吸引。二、内容梗概与精彩片段本书以全球视角,详细探讨了当前世界面临的种种挑战。从气候变化到资源短缺,从社会不公到经济危机,每一点都关乎人类的未来与命运。其中,对于贫困与发展的章节尤为引人深思,书中详细描述了不同国家在面对全球性问题时的不同策略与挑战,以及人们为寻找解决方案所做的努力。三、中心思想与批判性思考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倡导全球合作,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