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而别
读音
bù cí ér bié
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
- 辞:告别、告辞。
- 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 别:离开、分别。
整体含义:没有正式告别就离开了,形容悄无声息地离开,通常带有不礼貌或突然的意味。
典故
-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后,范增愤怒地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随后不辞而别,表达了对项羽决策的不满。
- 《红楼梦》:贾宝玉在得知林黛玉去世后,悲痛欲绝,最终选择不辞而别,出家为僧,表现了他对世俗的厌倦。
- 民间故事:古代有一位书生寄宿在朋友家,因担心打扰主人,次日清晨未打招呼便悄悄离开,后来被朋友调侃“不辞而别”。
近义词
- 不告而别:意思相同,强调没有告知就离开。
- 悄然而去:形容静悄悄地离开,不带感情色彩。
- 拂袖而去:形容因生气或不满而突然离开,带有情绪。
- 扬长而去:形容大摇大摆地离开,通常带有傲慢的态度。
反义词
- 依依惜别:形容离别时恋恋不舍的样子。
- 郑重告别:正式且有礼貌地道别。
- 握手言别:友好地告别,通常用于正式场合。
- 临行告别:在离开前特意告知并道别。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生气了,不辞而别,自己跑回了家。
- 小学高年级:她因为不想面对离别,所以选择不辞而别。
- 初中:他昨晚不辞而别,连一张纸条都没留下。
- 高中:面对朋友的背叛,他最终不辞而别,独自去了远方。
- 大学:实习结束后,他不想经历感伤的告别,便不辞而别。
- 职场:那位同事突然不辞而别,连工作交接都没做。
- 文学描写:月光下,他悄悄收拾行李,不辞而别,消失在夜色中。
- 历史故事:范增对项羽失望至极,最终不辞而别。
- 情感表达:她受不了争吵,不辞而别,让他后悔不已。
- 旅行场景:游客们玩得太晚,有些人怕打扰主人,便不辞而别。
- 小说情节:侦探发现嫌疑人已不辞而别,线索就此中断。
- 电影台词:“他昨晚不辞而别,连一句再见都没说。”
- 书信表达:他在信中写道:“抱歉我不辞而别,实在不知如何面对你。”
- 寓言故事:狐狸偷了鸡后,不辞而别,再也不敢回来。
- 社交场合:宴会上,他喝醉了,不辞而别,让主人很尴尬。
- 友情描写:多年好友因误会不辞而别,多年后才重逢。
- 职场离职:有些员工对公司不满,直接不辞而别。
- 古代故事:侠客行侠仗义后,常常不辞而别,不留姓名。
- 现代生活:网友聊着聊着突然不辞而别,再也没上线。
- 诗歌引用:“他如风般不辞而别,只留下一地落叶。”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不辞辛苦”:
❌ 错误例句:他为了工作不辞而别,加班到深夜。
✅ 正确表达:他为了工作不辞辛苦,加班到深夜。 - 误用为“不辞劳苦”:
❌ 错误例句:老师不辞而别地批改作业。
✅ 正确表达:老师不辞劳苦地批改作业。 - 误用为“不辞而别”指物品消失:
❌ 错误例句:我的钱包不辞而别了。
✅ 正确表达:我的钱包不见了。 - 误用为“不辞而别”指自然现象:
❌ 错误例句:春天不辞而别,夏天来了。
✅ 正确表达:春天悄然离去,夏天来了。 - 误用为“不辞而别”指动物行为:
❌ 错误例句:我家的小狗不辞而别,跑出去玩了。
✅ 正确表达:我家的小狗偷偷跑出去玩了。
总结:“不辞而别”只能用于人主动离开,不能用于物品丢失或自然现象。
你可能感兴趣
不知起倒是什么意思 3个典故和20个例句教你正确使用这个成语
"不知起倒"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没有分寸、不明事理或缺乏判断力。其含义指的是对事情的轻重缓急和先后顺序没有清晰的认识。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能源于古代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其近义词包括糊涂、懵懂、鲁莽等,反义词为精明、明智、稳重等。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误解和混用。错误用法包括在不当场合使用、误解含义乱用以及与近义词混用。该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如总是做事不知起倒,让人无法放心交予重要任务。
勃然奋励
本文介绍了成语“勃然奋励”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勃然奋励指精神振奋,发愤图强,源于《后汉书·耿弇传》中的故事。该成语还见于其他古代文献,如《左传》、《史记》等。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要振作精神,努力向前。错误用法包括用错场合、乱用词语搭配、误用为主语以及不符合语境等。通过本文,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变脸变色
“变脸变色”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态度在短时间内发生快速而明显的变化。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或出处,与人们的情感表达密切相关。其近义词包括喜怒无常、变色龙等,反义词如沉着冷静、喜怒不形于色等。然而,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误用为褒义或贬义,且需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文章详细解释了变脸变色的含义、来源、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仓皇无措是什么意思
仓皇无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āng huáng wú cuò。该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遇到突然的变故或困难时,感到惊慌失措,无法应对。其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士兵遭遇突袭时的表现。近义词包括惊慌失措、手足无措、彷徨失措等。反义词有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搭配不当和滥用重复的错误。例如,他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显得仓皇无措。
不知所可是什么意思 详解成语含义典故用法及常见错误例句
"不知所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zhī suǒ kě,用来形容对某事或某物的性质、状态等无法理解或无法确定的状态,表达迷茫、困惑的情感。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逐渐广泛使用。其近义词包括茫然不解、莫衷一是、无所适从等,反义词为对某事非常清楚的了如指掌、洞若观火、心中有数等。使用"不知所可"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例如混淆该成语与其他类似表达的差异,以及误用为贬义。文章对"不知所可"的含义、用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大错特错是什么意思
“大错特错”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犯下严重且明显的错误。这个成语通常表示对某人的决策或行为的惊讶或不满。其典故并不明确,可能源于人们在重大问题上犯下的明显错误。近义词包括错上加错、一错再错等。然而,这个成语不应被误用为轻微错误,也不应在自嘲或轻松语境中使用。同时,它与“一塌糊涂”不应混淆使用。这篇文章对“大错特错”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不知所措是什么意思 5个典故解析与20个实用例句教你正确使用
“不知所措”是一个形容人在面对某种情况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感到困惑和无助的成语。其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论语》等。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彷徨无措、心无主见等,反义词有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避免不当使用和滥用。文章对“不知所措”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举例说明其使用方法和错误用法。
持正不阿是什么意思
持正不阿是一个成语,意思为坚持正义,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向邪恶势力屈服。该成语源于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形容人正直无私、刚强不屈。其近义词有刚正不阿、公正无私等,反义词包括偏袒护短、徇私舞弊等。持正不阿的人在工作中能坚守正义立场,不畏权势,确保公正和透明,赢得尊重和信任。但需注意避免将其用于形容过于刻板、不知变通的情况。
盗憎主人是什么意思
“盗憎主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zēng zhǔ rén,用来形容行为不端、令人讨厌的人或事物,尤其指不尊重他人、偷窃或擅自占用他人财物的人。该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左传》及民间故事。其近义词包括贼眉鼠眼、窃据要津和偷鸡摸狗等。而反义词包括光明正大、守法奉公和忠诚老实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使用场景。但需注意,该成语带有贬义色彩,应在合适场合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为褒义或中性词。不恰当的用法包括在正式场合使用或在描述轻微行为不当的场景中使用。总体来说,了解“盗憎主人”这一成语的各个方面,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半信半疑
半信半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n xìn bàn yí。其表示对某事或某人的信任程度不完全,既不完全相信也不完全怀疑的态度。该成语源自唐朝李勉的故事,形容在遇到未知事情时持保留态度的心理状态。其近义词包括犹豫不决、疑信参半和举棋不定等,反义词则是深信不疑、坚信不疑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作肯定或否定态度,以及使用不当场合和其他表达混淆。例句展示了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可能产生的半信半疑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