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器

成语“不成器”详解

读音

bù chéng qì

含义

  • :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能”。
  • :成为、变成。
  • :本义指器具,引申为“有用的人才”或“有价值的物品”。

整体含义:指一个人或事物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无法成为有用之才,常用来形容人能力不足、难堪大用。

典故

  1. 《论语·子路》

    • 孔子曰:“君子不器。” 这里的“不器”并非贬义,而是指君子不应局限于单一才能。但后世逐渐演变为“不成器”,带有贬义。
  2. 《韩非子·显学》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强调人若不学习、不磨炼,就无法成才。
  3. 民间俗语

    • 古代工匠制作器物时,若材料粗劣或工艺不精,最终无法成为可用之器,由此引申出“不成器”的比喻。

近义词

  1. 碌碌无为——形容人平庸无能,无所作为。
  2. 不堪造就——指人资质太差,无法培养成才。
  3. 朽木不可雕——比喻人愚钝或品行败坏,难以教导。
  4. 庸庸碌碌——形容人平凡无能,没有出息。

反义词

  1. 栋梁之材——比喻能担当重任的人才。
  2. 出类拔萃——形容人才能超群,远超常人。
  3. 可造之材——指人有潜力,可以培养成才。
  4. 大器晚成——指人虽然成长较慢,但最终能成为有用之才。

例句

小学阶段(简单例句)

  1. 小明整天贪玩,不好好学习,老师说他“不成器”。
  2. 爸爸说,如果我不努力,将来就会“不成器”。
  3. 他连作业都不写,真是个“不成器”的孩子。
  4. 妈妈说,懒惰的人容易“不成器”。
  5. 老师希望我们好好学习,不要“不成器”。

中学阶段(较复杂例句)

  1. 他沉迷游戏,荒废学业,父母担心他“不成器”。
  2. 一个人如果缺乏自律,最终可能“不成器”。
  3.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 学习也是如此。
  4. 他天资聪颖,可惜不肯用功,终究“不成器”。
  5. 社会竞争激烈,不努力的人很容易“不成器”。

高中及以上(文学化或哲理例句)

  1. 纵有天赋,若不肯磨砺,终究“不成器”。
  2. 他本可成为栋梁,却因懈怠而“不成器”。
  3. 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不至于“不成器”。
  4. 历史上有多少人因放纵自我而“不成器”?
  5. 所谓“不成器”,不仅是能力的缺失,更是意志的薄弱。

社会、职场例句

  1. 公司不会重用“不成器”的员工。
  2. 他工作敷衍了事,领导评价他“不成器”。
  3. 在职场上,“不成器”的人很快会被淘汰。
  4. 团队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不成器”的混日子者。
  5. 他的职业生涯停滞不前,同事私下说他“不成器”。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物品

    • ❌ 错误:“这个手机用了一年就坏了,真是不成器。”
    • ✅ 正确:“不成器”一般用于形容人,形容物品可用“不中用”或“质量差”。
  2. 误用于褒义

    • ❌ 错误:“他虽然成绩一般,但人品很好,真是不成器。”
    • ✅ 正确:“不成器”是贬义词,不能用于夸奖人。
  3. 误用于动物

    • ❌ 错误:“我家的小狗不会看门,真是不成器。”
    • ✅ 正确:形容动物可用“不中用”或“没用”,而非“不成器”。
  4. 误用于抽象概念

    • ❌ 错误:“这个计划不成器,我们得重新制定。”
    • ✅ 正确:形容计划失败可用“不切实际”或“行不通”。
  5. 误用于自谦

    • ❌ 错误:“我能力有限,真是不成器,请多包涵。”
    • ✅ 正确:自谦可用“才疏学浅”或“能力不足”,“不成器”过于贬低自己。

总结:“不成器”主要用于批评人能力不足或品行不佳,不能随意用于其他对象或语境。

不成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玉不琢,不成器是什么意思

玉不琢,不成器的读音读音:yù bù zú,bù chéng qì拼音注音:yù/bù/zú/bù/chéng/qì玉不琢,不成器的含义“玉不琢,不成器”是一句中国传统的成语,字面意思是说,未经雕琢的玉石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比喻人不经过培养和锻炼,就不能学有所成、才干出众。它强调了人的成长和进步需要经过一定的磨砺和培养。玉不琢,不成器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玉器制作文化。古人认为玉石是天地之精华,经过精雕细琢后可以成为珍贵的艺术品或器物。如果玉石未经雕琢,就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人们常用这句话来比喻人必须经过教育、培养和锻炼才能成才。具体典故可以参考《礼记·学记》中的记载

琢怎么读

琢字的拼音为zhuó和zuó,部首为王。其含义包括雕刻玉器、思索考虑等。详细解析中,琢字可泛指雕刻加工其他物品,也可指撰文时的修改加工。同时,琢字还有琢磨、雕琢等含义。本文提供了琢字的详细解析和多种用法。

大材小用

大材小用是一个成语,指将才能出众的人或物用于不适当或低级的场合,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或价值。该成语源于古代典籍和故事,如孔子和颜回的故事。大材小用常用来描述人才或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的情境。其近义词有明珠暗投、怀才不遇等。反义词有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等。在实际应用中,要避免将高级人才用于低级工作或简单任务中,将昂贵的设备或资源用于低效或低价值的用途上,以及将具有特殊才能或技能的人安排在不适合的岗位上等错误用法。

妨功害能

“妨功害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áng gōng hài néng,意思是指损害别人的功绩和才能,通常用来形容对他人的成功进行破坏、阻挠或抹黑的行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中对功名利禄的争夺和竞争。其近义词包括妒贤嫉能、诋毁中伤等,反义词则是助人为乐、嘉奖功臣等。文章中也提到了妨功害能的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正确性。

当行本色

当行本色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āng háng běn sè。它指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的表现完全符合其本身的特性和风格,展现专业能力和个性魅力。该成语强调专业性和个人特性的结合,表现出色、得心应手的状态。其近义词有恰如其分、游刃有余、独具匠心、卓尔不群等。反义词包括勉为其难、半途而废、不得要领等。当行本色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用错场合和滥用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当行本色在不同场景中的恰当运用。

妒贤嫉能

本文介绍了成语“妒贤嫉能”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指对德才兼备的人心怀嫉妒,对有才能的人不满。典故源自古代文献,形容心胸狭窄、心存嫉妒的人。近义词包括嫉妒贤能、妒才忌能等。反义词包括赏贤使能、心胸开阔等。文章还给出了相关例句,以说明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同时,提醒读者在评价他人时,不应滥用“妒贤嫉能”,以免造成误解和伤害。

才高运蹇

才高运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gāo yùn jiàn,意为才华出众但命运不佳。源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有才华的人遭遇挫折或不幸的命运。其近义词有“才疏志大”、“怀才不遇”、“明珠暗投”,反义词有“时来运转”、“顺天应时”、“鸿运当头”。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为形容一般人的平凡或普通、在没有具体语境的情况下随意使用、用作褒义词、与其他近义词混用以及用于形容没有真正才华的人。该成语可用于描述具有才华但遭遇不幸或无法实现自身才能的人。

五行并下是什么意思

五行并下的读音读音:wǔ xíng bìng xià拼音注音:wǔ xíng bìng xià五行并下的含义“五行并下”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同时处理多种事务或学习多种知识的能力。其中,“五行”常用来指代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或事物,而“并下”则表示同时进行。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才智出众,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或学习多种知识,具有很高的能力和效率。五行并下的典故“五行并下”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学者们,他们常常需要同时处理多种学问和事务,以展现其卓越的学识和能力。虽然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出处,但我们可以从古代文献和历史故事中看到许多才智出众的人能够同时处理多种事务的例子。例如,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要同

才广妨身

才广妨身的读音为cái guǎng fáng shēn,意指一个人的才能或能力过于突出,有时会成为一种阻碍或束缚,影响其个人发展或行动。该成语源于古代对才能与个人命运关系的思考。才广妨身的近义词包括才华横溢而自困、智者多忧等,反义词则为无拘无束、才华得展等。该成语错误用法包括滥用、误解含义以及与近义词混淆使用。文章以多种方式阐述了才广妨身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

洞彻事理

洞彻事理的读音为【dòng chè shì lǐ】,表示深入透彻地理解事物。该成语形容人的智慧和洞察力敏锐,能迅速理解复杂事物并做出正确判断。它没有特定的典故或出处,但在古代文献中常出现。近义词包括洞察秋毫、明察秋毫等,反义词则包括懵懂无知、浅尝辄止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或在不当场合使用,并与“透彻了解”区分使用。洞彻事理能力的人能够洞察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有助于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